绘画的感觉像是在纸上寻找的过程,只是每次找到的东西不同罢了。身居西北,粗砺的硬度和不懈的韧性是必不可少的,更多的还需要一些对艺术经典的回望。
踏着脚下的丝绸之路前行,寻找这些应该是不难的。
我的作品一直都在求变,这是对自我的不断审视,好像在质疑自己笔端的过往,也坚信过于守护已有的堡垒会失去许多接下来的风景。
线性的表达是中国画学习中最强的信号源。
我认为的“线性表达”不一定特指传统绘画中的十八描,作为画家语言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要达到能“刻画”的目标,具备更加强烈的“表达”使命,与最终充满感情的“创作”紧密相关,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和生命。
“手稿”在西方艺术词典中的解释是:作品部分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对光影构图和全幅的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是全幅图画的初步构图。而我们通常认为它是“快速的素描”,淡化了创作的功能。
探究敦煌壁画线条艺术在作品中的应用,进行再解构,根据画面需要,取其精华,与西画“快速的素描”相结合,丰富作品艺术语言及所呈现的视觉传达。
在部分创作手稿中,我有意识地感受和学习甘肃敦煌壁画、新疆克孜尔壁画的造型语言,犹如在艺术时空中追寻最强信号源,但也只是侧重其丰富多彩的艺术绘画形式,最终都落实在我的艺术创作中。
在研习过程中,北魏中期的壁画人体比例修长,动态多姿,面部丰满,与魏晋墓室壁画故事中人物形象相近,与同时代绘画的造型进一步结合,产生了一种形象朴拙、色调浑厚的装饰艺术效果,是汉晋儒家思想在佛教壁画上的新发展。
装饰性语言是敦煌壁画最大的特点之一,壁画中的色彩不论是早期的平涂或是唐以后的叠晕方法,并不是客观物象的色彩,而是充满了想象力的组合,这一点在我的作品中会有所体现。
当你与壁画相互凝视,仿佛会穿越过去看到画师“创作”的场景,留下了让我们仰望的笔痕墨迹。
“回望敦煌”从脚下开始,却没有尽头;仰望传统、心存敬畏、用心感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旅程。
巫卫东,1967年出生于河南,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为兰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甘肅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兰州市领军人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Wu Weidong, born in Henan in 1967, graduated from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WNU) in 1990, now is the president of the Lanzhou Painting Academy, national first-class artist, member of the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Art Committee of the Gansu Artists Association, one of the “Four Batches” talents in the publicity and culture system of Gansu, young and middle-aged literary and art workers excellent in both moral conduct and artistic skills in Gansu, an leading talent of Lanzhou, as well as postgraduate supervisor at the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NWNU, and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His works were selected into the 11th, 12th and 13th National Art Works Exhib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