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多,天色微亮,郭玺便翻身起床,直奔蓄水站。启动、倒车,瞅准水龙头位置稳稳停好,打开遥控,汩汩水流顺着管道涌入水箱。约7分钟后,郭玺开着满载15吨清水的水车驶向林场,开启一天的管护工作。
“85后”郭玺,是一名技术员,也是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过去风沙肆虐、荒无人烟。1981年,以郭玺的爷爷郭朝明为代表的“六老汉”,采用“人背驴驮”等方式,将苗木、水和麦草运往沙漠,开始治沙。41年来,三代治沙人先后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谱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
从2016年起,郭玺携手第二、第三代治沙人,累计管护封育和治沙造林面积达15万亩,“向沙漠要效益”突破千万元,续写着八步沙“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绿色传奇。
生态持续改善,离不开科学治沙。2017年,郭玺牵头成立了农业机械队,并引进打坑机、挖掘机等多种农机设备,进一步提高治沙效率。经过4年精心培育,原先筷子粗细的梭梭苗,如今根部已接近杯口大小,放眼望去,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在滴灌培育梭梭林的同时,郭玺带领林场职工和周边群众,开挖蓄水池,接种肉苁蓉,尝试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不仅如此,郭玺还引进资金建成土鸡养殖场,成立八步沙林下经济养殖专业合作社,招聘当地农户就近务工。走进养殖场,茵茵绿地上,成群的土鸡“闲庭信步”,觅虫啄食。
如今的八步沙林场,早已从寸草不生的荒漠,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8月26日)
◆素材解讀
1.环境保护。治沙固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八步沙林场的三代治沙人经过41年的努力,使寸草不生的荒漠变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其中的艰辛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只有人人努力、时时努力,才能变为青山绿水。
2.接续奋斗。八步沙林场如今的成果是三代治沙人不断奋斗的结果,从人背驴驮到现代化管理,是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人们对祖国大地的热爱。
◆适用话题
环境保护 接续奋斗 任重道远 科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