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材料 紧抓特征

2022-05-30 10:48王立群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坎儿井石拱桥吐鲁番

王立群

文题速递

结合下面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个说明文片段。300字左右。

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人民创造出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

关于坎儿井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一是“井渠说”,认为坎儿井与汉武帝时期凿井渠引洛水的史实关系密切。二是“西来说”,认为新疆的坎儿井是从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古波斯(今伊朗)传来的。三是“本地说”,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已约500年,坎儿井很可能就是新疆本地的产物。

不论坎儿井起源于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生活在干旱高温的山地、盆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

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

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但随着地面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机井的普及,加上开挖极为困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降。2003年,新疆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

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全面启动,有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并又流出了汩汩清水。人們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改编自胡文康《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

写作指津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注意。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说明文写清楚了。

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点。叶圣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就抓住这个共同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恰当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特征。这些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例如《中国石拱桥》里引用《水经注》的记载,说明石拱桥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据,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具体、准确。

有时还可以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既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又能避免作文枯燥乏味。例如《中国石拱桥》开篇便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下就把石拱桥最“显眼”的特征勾勒出来了。

总的来看,抓住事物的特征,可用到以下三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思考的流露,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全面、用心地观察,获取第一手材料,才能更好地提炼出被观察对象内在的、本质的特征。

2.比较法。比较是把握本质、分清是非的重要方法。善于比较,才能更清晰地抓住事物的特征。

3.借力法。想要写好说明文,还需要借助外力,比如:查阅文献、上网搜索、请教老师或专业人士等。

作品展示

吐鲁番气候极为干旱,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大片绿洲。原来,吐鲁番盆地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管般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盆地虽然酷热少雨,但邻近雪山,每到春夏时节,大量冰雪融水便会渗到戈壁滩下,形成地下积水,可以为生产、生活所用。

吐鲁番人民勤劳聪明,他们利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坡度大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坎儿井,把雪山融水从地下引到村庄和农田。坎儿井的主要渠道都修建在地下,水分不会因为炎热、狂风而大量蒸发,所以坎儿井能一直保持流量稳定。

可以说,遍布盆地的坎儿井群就是沙漠中的“血脉”。

【作者何卓欣,河南郑州中学】

●点评

这一段重点讲了坎儿井水源的来源和吐鲁番人民的勤劳聪明,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说明了坎儿井水源丰富和流量稳定的特征。片段选点少,笔力集中,条理清晰地为读者介绍了坎儿井,让读者对坎儿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坎儿井,《史记》中称其为“井渠”,遍布于新疆吐鲁番盆地,本地人也称之为“坎儿孜”。

坎儿井的特别之处有两处:一是结构很特殊。它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二是自流,无需动力。坎儿井通过地下渠道可以将地下水引至地面,用于灌溉和生活。因其具有水量稳定,水质好,自流引用,不需动力,风沙危害少,施工工具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坎儿井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作者贾晨阳,河南郑州中学】

●点评

本段运用借力法(借鉴教材资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将坎儿井的特殊结构、成因、功用等准确精要地进行了说明。

坎儿井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又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关于坎儿井的来源,文献和考古都有一定的局限,很多都没有文字记载,遗址、遗物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也难以考证。

对新疆坎儿井起源的说法,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新疆坎儿井起源于中国内地,与汉武帝时期凿井渠引洛水的史实关系密切;第二种,新疆坎儿井起源于波斯,即今伊朗;第三种,新疆坎儿井由新疆本地人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自己发明。

【作者姜舒旭,河南郑州中学】

●点评

这一片段主要介绍了坎儿井的来源,小作者除了参考已给出的材料,还查阅了其他资料,使说明更丰富。

猜你喜欢
坎儿井石拱桥吐鲁番
新疆坎儿井研究及未来的发展
哈密坎儿井发展现状及保护应对策略
Aqueducts
相逢吐鲁番
吐鲁番坎儿井价值分析及其保护措施
家乡的石拱桥
石拱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小跨径石拱桥实用加固方法研究
晚清吐鲁番协理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