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猛 单阵 刘敏 李明图 彭兵 武齐鲁
摘 要 肥城桃适宜生长在土壤透气性好、养分充足的沙壤土或偏沙质褐壤土中。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桃园建在了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上。针对低地势、黄黏土立地条件下肥城桃园的改造建园,总结了相关栽植管理技术。
关键词 肥城桃;种植;改造建园;技术
肥城桃属于北方桃品种群,根系较浅,喜欢氧气充足、营养充分的生长环境,其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深度10~60 cm土层中,尤其在10~30 cm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高的土层中分布更为集中。该品种树体生长势及顶端优势较强,大多以短果枝结果,桃果较大,产量较高,生长过程中肥水需求量较大。因此,肥城桃园适宜建在土壤透气性好、养分充足的沙壤土或偏沙质褐壤土地块,土壤以中性偏碱最为合适。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桃园建在了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导致树体生长不良,结果情况差,果实品质不高,影响了桃农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笔者针对低地势、黄黏土立地条件下肥城桃园的改造建园,总结了相关栽植管理技术,供桃农参考。
1 肥城桃不良立地条件下改造建园的意义
肥城市整体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境内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地、洼地4类地貌,肥城桃大多栽植于低山地、缓坡地、山谷梯田和倾斜平地。此类地形地势相对较高,土质沙黏适中,透气透水性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小气候良好,适宜肥城桃生长,树体长势良好且果实品质较高。但是,还有部分桃园建在缓坡地或微倾斜平地,此类地形地下水位较高,地势较低,容易形成积水,且土壤类型不佳,土壤通气性差,局部小气候不能很好地满足肥城桃的生长需求,虽然平均单果质量、果实个头基本正常,但其风味品质稍差。
同时,随着国家采取越来越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肥城市内适宜栽植肥城桃的大多数林地、园地上栽植着板栗、核桃等,可用于新栽肥城桃的土地不多,闲置土地的土壤情况也不太适宜栽植桃树,因此新建园土壤改良、老旧桃园改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改造建园步骤
2.1 挖除旧树 长期生长在地势较低的黄黏土环境中,桃树生长情况差,且因为该立地条件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涝害,腐烂病、流胶病等病虫害多发,保留树体意义不大。可采用机械方式将旧树全部挖除,仔细清理园内残留树枝和树根,全部清运远离园地。
2.2 改良土壤 清除旧树后的老土,根据土壤酸碱值适当掺入石灰粉,将土壤环境调节至弱碱性,同时掺入适量秸秆,提高黏土透气性,采用机械全园翻耕,充分拌匀后整平。运入适宜肥城桃生长的偏沙质褐壤土用于起垄栽植,根据地势高低土层厚度40~70 cm,全园均匀撒施自然腐熟的含农作物秸秆的有机肥,每亩至少8~10 m3,有条件的可以增加用量至20 m3左右。通过深翻将有机肥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匀,条件达不到的可撒于种植沟后混匀。
2.3 整地建园 土、肥混合均匀后将园地整平,采用宽垄密植方式建园。可采用机械起高垄,根据地势高低垄高30~50 cm,垄宽7~8 m,垄与垄间隔3~4 m,株行距2 m×5 m。起垄栽植可缓解因地势低导致的排水不畅,并增强根部透气性。
2.4 挖穴定植 在垄上根据行距确定栽植行位置后,拉线按株距挖栽植穴。选用高度80 cm以上、直径(嫁接口以上10 cm)0.8 cm以上,根量较大,侧根3条以上,毛细根较多,根系分布均匀,嫁接口完全愈合,芽体饱满,无病虫害,品种纯正的成品壮苗。栽植前修剪根系,剪去损伤根和过密根,促进根系由新茬口均匀深入土壤。用K84根癌灵蘸根后挖穴栽植,苗木根颈处原土痕与垄上平面平齐。栽植后踩实土壤,灌透水2~3次,扶正树苗,覆土。定植后立即定干,干高60~80 cm。
2.5 施肥管理 提倡早施基肥,根据肥城桃根系生长情况,基肥施入时间为9月20日至10月15日。定植前3年,定植时有机肥用量不足或地力条件差的,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2 m3或商品有机肥1 000 kg。从第4年开始,每株每龄按15 kg左右粪肥递增。有机肥和表土混匀,施肥后浇透水。
中微量元素严重缺乏的桃园,可以与有机肥一起补充,钙、镁肥可选用钙镁磷肥、硝酸铵钙、硫酸镁等,每亩施用钙(CaO)12 kg、镁(MgO)3.5 kg;硼、铁、锌等微量元素肥可选用硼砂、黄腐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等,每亩各施用2~3 kg。中微量元素肥料每2~3年施用1次即可。
3 讨论
因农资、机械化服务、土地流转等成本不断上涨,改造建园成本较高,且从定植建园到盛果期往往需要7~8年时间效益才能显现,因此,无论是新建标准化基地还是老旧桃园改造,桃农都将面临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盈利空间被挤占的挑战。下一步可通过在丘陵山地推行“山改坡”“梯改坡”技术,研究肥城桃山地栽培模式,利用好闲置的丘陵山地,促进肥城桃栽植规模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 刘树奎,李冬梅,谭钺,等.地形和土壤营养对肥城桃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1):41-47.
[2] 陈文玉,宋红日,刘敏.肥城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19,51(5):54-56.
[3] 彭福田.桃園土肥水管理关键技术[J].落叶果树,201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