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乡村风景道体验感评价调查

2022-05-30 09:51:49吴欣然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贵州省

摘 要 乡村风景道作为一种富有“乡村性”的线性文化遗产廊道,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指导贵州省乡村风景道的科学营建,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旅游者身体体验、乡村风景道特征、乡村风景道接待和环境氛围4个维度构建了衡量贵州乡村风景道游客体验质量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李克特量表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体验感评价调查。结果表明:1)从维度上看,贵州乡村风景道的环境氛围体验质量最高(D=3.72),接待体验质量最低(C=3.38);2)从指标上看,贵州乡村风景道的乡村风景体验最高(D1=3.89),购物体验质量最低(C5=3.23);3)从层级看,贵州乡村风景道的旅游体验质量距离优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关键词 乡村风景道;体验感;乡村旅游;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3.068

风景道(Scenic Byway)是一种集交通、景观、生态、文化和游憩等为一体的特殊线性廊道,源自于1995年美国国家风景道计划(National Scenic Byway Program)。经过长期的实践,美国逐步建立了由泛美风景道、国家风景道和州际风景道相构成的国家风景道体系(American National Scenic Byways)[1]。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风景道建设与营造逐渐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起来。风景道成为自驾游爱好者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如法国阿尔卑斯大道(Route des Grandes Alps)、挪威大西洋海滨公路(Atlantic Ocean Road)、新西兰遗忘的世界之路(Forgotton World Highway)等。

伴随风景道的兴起,风景道逐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学者们遂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研究。总体上看,风景道的研究大致包括风景道功能研究、风景道管理研究、风景道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风景道理论与实践研究4个方面。1)在风景道功能研究方面,主要有Tom Turner(1995年)从游憩和美学角度的研究[2]。2)在风景道管理研究方面,Ila M等(2017年)在文化遗产廊道收益评估研究中指出,地方政府要采取积极行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化遗产廊道评估相关政策[3]。演克武等(2021年)研究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风景道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机制[4]。3)在风景道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方面,Scott A C等(2019年)研究指出,随着城际自驾游的兴起,政策决策者应该对风景公路串联廊道内的景观予以重视[5]。唐晓岚等(2020年)利用GIS和AHP法对安徽皖南山区风景道选线进行了研究[6]。程逸楠等(2018年)以青海扎碾旅游风景道为例,研究了地域文化在旅游风景道景观设计中的表达问题[7]。4)在风景道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余青等(2006年)对中外文资料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梳理后发现,风景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且更多地偏重于景观学和交通设计,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正在向其渗透[8],交叉研究成果不断产生。

张圆刚等(2020年)认为,在体验视角下,旅游者逐渐将体验特色风景道作为出游动机,这折射出旅游产业要素在沿线空间范围上的流向扩散[9]。乡村风景道是一种有别于其他风景道的特殊类型,它根植于乡土,是一种富有“乡村性”的线性文化遗产廊道。与其他省区相比,因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贵州乡村得以完好地保存,成为城市化浪潮中弥足珍贵的“乡愁腹地”,山地与民族的多样性使贵州乡村风景道呈现出不同景色与文化特质。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农村公路“三年会战”和“组组通”三年大决战,建成通组公路7.87万km,全省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和组组通,并与航空、高(快)铁、高速公路等快进体系相衔接,交通基础设施彻底改变了贵州乡村的封闭性,可进入性大幅度提升。从体验的角度研究贵州乡村风景道,对于指导乡村风景道的科学营建、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调研法。调查问卷由人口学特征和体验感测量量表构成。体验感测量量表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量表中“1”表示强烈反对、“2”表示反对、“3”表示中立、“4”表示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10],并以此来衡量旅游者对不同指标的体验得分。李克特量表部分共设计了旅游者身体体验、乡村风景道特征、乡村风景道接待和环境氛围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若干的指标来衡量,共计16个指标(见表1),分别由16个题项来反映。

1.2  数据获取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依靠问卷调查获得。问卷调查在2021年3月进行,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对去往过贵州乡村旅游地的旅游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59份(主要是未前往贵州乡村的旅游者问卷),有效问卷141份,问卷有效率为71%。问卷量表中最终取值计算公式为:

[Ei=j=1npjn]

式中,Ei是第i个指标的李克特量表均值,Pj为第j个人对第i个评价指标的李克特量表值。n为样本数量。一般情况下,当1≤Ei<2.5时,表示旅游体验感差;当2.5≤Ei<3.5时,表示旅游体验感一般;当3.5≤Ei<4.5时,表示旅游体验感良好;当4.5≤Ei<5.0时,旅游体验感优。

1.3  效度和信度檢验

问卷调查结束后,将有效问卷的数据导入SPSS 19.0软件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当KMO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小于0.01时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11],当量表信度系数在大于0.8时,该量表信度较好。经检验,KMO为0.952,Bartlett近似卡方值为2 167.045,sig值为0.000<0.01,Cronbach α信度系数为0.967,说明本问卷调查效度和信度较好,可用于分析研究。

1.4  样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受访旅游者女性居多,占总受访数的67.38%,男性仅占32.62%。年龄以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为主,占总受访人数的77.92%。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较多,占98.58%(其中大学本科占68.09%)。在被访旅游者中,学生占49.65%,企事业单位职工占31.21%。月收入5 001~8 000元群体居多,主占总数人群比例的63.12%(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体验维度

从表3可知,身体体验维度总体均值为3.59,说明旅游者对贵州省乡村风景道的身体体验总体上较好,但在参与度体验(A2=3.28)方面却一般,这表明旅游者在贵州乡村风景道沿途活动的参与程度还比较低。身体感体验(A3)指标均值最高,为3.78,其次为感官体验(A1),指标均值为3.72,二者处在良好区间,表明旅游者在贵州乡村风景道的放松感、愉悦感,以及在贵州乡村风景道上通过听觉、嗅觉、视觉、触觉、味觉得到的感官体验良好。

2.2  乡村风景道特征维度

从表4可知,乡村风景道特征维度总体均值为3.46,人们对贵州乡村风景道特征的整体体验评价一般。除乡村风景道的吸引力(B4=3.52)、规模(B2=3.50)和特色(B3=3.50)3项指标的旅游体验感良好外,乡村风景道的形象(B1=3.41)和知名度(B5=3.35)却较次,特别是在知名度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2.3  乡村风景道接待维度

从表5可知,乡村风景道接待维度总体均值为3.38,表明贵州乡村风景道接待整体体验评价一般。在衡量的5个指标中,除餐饮美食体验(C2=3.50)良好外,交通基本服务(C1=3.32)、住宿体验(C3=3.40)、休闲娛乐体验(C4=3.45)和购物体验(C5=3.23)均一般。

2.4  环境氛围维度

从表6可知,贵州省乡村风景道环境氛围总体均值为3.72,且3个衡量指标均值均大于3.5,表明游客对贵州乡村风景道的环境氛围的体验感各项良好,尤其是对乡村风景的体验质量最高,均值为3.89,表明旅游者在贵州乡村风景道上视域内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村落所形成的风光体验颇最为满意。尽管乡村风景道的建筑体验良好,但在3个环境氛围维度的指标中,均值最低(D2=3.61)。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贵州乡村风景道四个维度的体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从维度上看,贵州乡村风景道的环境氛围体验质量最高(D=3.72),接待体验质量最低(C=3.38)。在乡村风景道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乡村风景道沿途接待服务的完善提升,强化交通基本服务功能的配置,合理布局住宿、休闲娱乐、餐饮美食和购物场所,形成功能配置齐全、管理服务一流的乡村风景道。

2)从指标上看,贵州乡村风景道的乡村风景体验最高(D1=3.89),购物体验质量最低(C5=3.23)。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坚决杜绝千村一面的“面子”工程和简单的城市化翻版,维系以“文化千岛”为特征的多元和谐乡村传统风貌,注重乡村生态美学品位提升,营造如画的乡村风景。注重乡村风景道沿途购物场所的配置,在有条件乡村风景道适当布置“农夫集市”,方便乡村自驾游群体顺路带货。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注重文创导入,用好用活乡村民艺,培育一批贴近现代生活的乡村文创品,确保乡村旅游商品类型多样和有质量。

3)从层级看,贵州乡村风景道旅游体验质量距离优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在16个体验指标的均值中,指标体验的最大均值(D1=3.89)和最小均值(C5=3.23),分别仅相当于优质底线值(4.5)的86.44%和71.78%。购物、住宿、参与度、知名度、休闲娱乐、乡村风景道形象和交通基本服务7个指标的体验感一般,占指标总数的43.75%;感官、身体感、规模、特色、吸引力、文化氛围、餐饮美食、建筑和乡村风景9个指标的体验感良好,占指标总数的56.25%;满足体验感优的指标为0。贵州省乡村旅游风景道要在优化提升乡村风景、餐饮美食、特色、规模和吸引力等指标体验质量的前提下,全面补齐乡村风景道接待服务的短板。

参考文献:

[1]  余青,吴必虎,刘志敏,等.风景道研究与规划实践综述[J].地理研究,2007(6):1274-1284.

[2]  Tom Turner. Greenway, blueways, sky ways and other ways to a better Londo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269-282.

[3]  Ila M, Ilaria M, Alessandra O et al. Assessing the benefits of slow mobility connecting a cultural heritage[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7,26:153-159.

[4]  演克武,陈瑾.长江三角洲区域风景道一体化建设推进机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21(2):224-231,244.

[5]  Scott A C, Debbie H. Autonomous Vehicles and the Future of Urban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9,74(1):33-42.

[6]  唐晓岚,刘小涵,刘政.基于GIS-AHP的皖南山区风景道选线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5):25-31.

[7]  程逸楠,何吉成,祁文斌,等.地域文化在旅游风景道景观设计中的表达[J].公路,2018,63(3):142-147.

[8]  余青,樊欣,刘志敏,等.国外风景道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6,21(5):91-95.

[9]  张圆刚,陈希,余润哲,等.线性旅游体验空间:风景道的体验性逻辑嬗变[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2):284-296.

[10] 唐文跃.旅游地地方感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1]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22-03-20

作者简介:吴欣然(2001—),女,安徽安庆人,在读本科生。E-mail:2231047547@qq.com。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32:36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8:10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9:08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