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显
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并且与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通过改变教学模式等手段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效果,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其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家国情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发展历程灿烂辉煌,在华夏文明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当中,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文化系统,其拥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因此,被我国各民族的人民世代相传。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各族人民思想层面与意识层面的结晶。小学语文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以及社会科学思想的学科。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不但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穿插如语文古诗当中所蕴涵的历史传说以及文化典故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都非常不成熟的成长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内容,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持久性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热情,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接受能力极强,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树立学生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除此之外,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传统文化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高
首先,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所以教师是课堂当中的引导者。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引导方向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小学生的学习方向产生影响。近年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教学部分,并在逐步完善其中的相关内容。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语言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中国文化的不同形式,包括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这些不同的形式又包含了不同的内容,例如爱国主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是学习语言的“百科全书”。教师虽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但是与教学内容关联度不高,知识点琐碎,学生在脑海中并未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传统文化学习效果不理想。当今,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无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语文水平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素养都有待提高,使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导致传统文化无法很好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和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不足。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更重视知识的讲授以及知识点的讲解,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使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度不够,忽视了针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工作,这就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效率较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也就不会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与课本教材之间的联系,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这不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样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扬。
最后,还有一些教师虽然知道传统文化教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白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的方法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却没有将这些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来用作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没有将这些方法以及理念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当中。
(二)教学方式的缺失
虽然我国素质教育正在不断改革,但大部分小学依旧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还是较为老套,甚至有一部分小学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总是差强人意,更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也较差。另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僵硬、死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不关心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新课改下的教育观。与此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学生缺少求知欲望,不会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以及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影响最终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并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体验为主,这样才可以加大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再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若是涉及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并没有对这些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讲解,致使学生无法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一)丰富教学内容
如果仅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看,学生只要不断夯实生字、词汇、句式、修辞等方面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可以了。可是从素质教育的阶段性任务和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從这个角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则可以有效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文化感染力和文化影响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元素和媒介,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得到了广泛关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传统文化的占比也在逐步增多,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拥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传统文化的背景以及内涵进行深入了解,进而做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从容面对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疑问。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当中的内容,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比如民族精神、地方风俗或者民族文化等。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仔细寻找教材当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并将这些传统文化因素与教材做到充分地融合,进而有效地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以《弟子规》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弟子规》的写作背景以及所蕴涵的传统美德,通过对《弟子规》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设置提问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向教师提问与《弟子规》有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或者是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来解答学生的疑问。遇到一些并不是十分深奥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为了给学生提供更新颖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进行《弟子规》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朗读《弟子规》内容,但不为其讲述其中所蕴涵的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弟子规》的内容展开讨论,在引导其发散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蕴涵哲理的记忆程度,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除了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结合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知识的来源大多数都是依靠教师的讲解。那么,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積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知识以及学生的理论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进而吸引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注意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传统文化大都来源于生活,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大多媒体的使用力度,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入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课程,很难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和强化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一种媒介和载体,让学生不断地接触语文知识,接受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渐获得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打牢语文教学的基础。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就可以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辅助和强化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领悟语文教学知识和内容。在开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当中的真实事件进行讲述,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道理,并由此引出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十分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当中,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拉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进而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举例来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当以“泥人”为主题进行班会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捏泥人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生捏泥人期间,可以为其播放与民间传统捏泥人手艺有关的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泥人的魅力。或者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根据其想法适当地完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拓展课外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实践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外资源,通过为学生布置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安排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在学校内部也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答大赛,让学生在知识竞答大赛当中回答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获得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可以得到学校或者教师本人提供的奖品;也可以举办古诗词朗诵活动,学生可以打扮成古人的模样,来朗诵自己所喜欢的古诗词。这些活动的举办,能为学生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部设置传统文化学习图书角,并在图书角内放置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例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等,并且可以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意见收集,放置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增广贤文》的过程中,重点对学生讲解“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学会与人相处的道理,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在一些传统节日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普及这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些知识以及故事的讲授,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能让学生在愉快地度过这一传统节日的同时,学习这一传统节日当中所蕴含的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知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渗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及校领导都应当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教学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并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学习传统文化,进而引导学生爱上传统文化。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