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作为生产发展向人类文明进步现代化转型的必然产物,健康城市是指不断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相互支持的城市。安徽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健康城市,增进民生福祉,正逢其时、恰乘其势。
健康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人民生存的载体,没有健康的城市就没有健康的人,人民健康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城市居民的健康权益日趋受到老龄化加速、疾病谱突变、健康投入不足、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影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的健康城市顺势而生。健康城市建设将健康元素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各项政策之中,面向全人群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坚持城市发展为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过上健康的幸福生活;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和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满足了人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需求,实现了人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健康城市建设着眼于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把尊重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将健康作为所有政策的优先考虑,建立健康目标任务落实机制,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等健康决定因素,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马鞍山市作为健康城市的试点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以来,主要健康指标位列全省领先水平,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2015年的5.04‰、7.42‰、5.66/10万降至2020年的2.04‰、2.93‰、6.36/10万。全市多措并举,积极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文化,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城市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人口增速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60.60%,城镇人口90199万人,占比63.89%,城市发展进入增量调整与存量提质并重的阶段。交通拥堵、工作焦虑、暴力伤害、住房紧张、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危及因素交织等“城市病”日趋严重。城市居民对健康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需求与城市发展质量不高、城市健康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城市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健康城市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有助于增强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全局性、持续性、宜居性、包容性。
健康城市建设通过统筹规划、建设、治理三大环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完善了城市治理体系,优化了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了城市发展质量。健康城市作为保障民生福祉之策,通过推进民生工程领域建设,不断释放城市发展潜力,让居住者舒心、投资者放心、创业者安心。健康城市建设直接带动健康产业繁荣发展,随着疾病治疗向疾病预警和健康管理转变,人们对医养旅游、延缓衰老以及美容美体等需求持续增强,用于满足生命健康的多元化物质消费不断攀升。由于人们更加重视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作为城市发展新增长点的健康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寄予更高期望。我们党顺应新时代发展新要求、回应人民健康新期待,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民健康事业长足发展。健康中国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健康城市建设,健康城市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推进抓手。《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中提出的67项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与《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的15个专项行动是有机统一的。健康城市建设通过城市各领域的健康实现全体人民健康,在工作目标、指标体系和工作方式等方面与健康中国具有内在一致性。
健康中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轫于健康,落脚于城市。健康城市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以大健康、大卫生理念为遵循,全面整合各项资源,完成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等一系列健康指标,实现了健康中国的相关工作目标。2016年,全国确立38个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把健康中国的目标分解为健康城市的政策指标加以落实,构建起健康中国的微观基础。截至2019年,每千人口床位数由5.1张增长到6.3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2人增长到2.8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2.4人增长到3.2人;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3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健康城市建设极大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织牢了健康中国的城市防护网,实现了人们对健康生存发展环境的共建共享。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维护人类卫生健康问题上面临传统疾病和健康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在信息共享、全球卫生防控、会商诊疗等方面缺乏有效共识,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5月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5.126亿,死亡人数超过624万,现实再次昭示我们,必须把本国发展与人类共同发展统一起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健康城市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基础和细胞,通过引导人民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实现全体国民健康素养提升、国民健康保障受益均等,有效改变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主体责任缺位、沟通渠道不畅、健康服务供给不足等困境。
健康城市建设作为多国普遍认可的理念和实践,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突破口。健康城市作为对维护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福祉的生动诠释,强调城市对健康所承担的责任,推动实现联合国“確保健康生活与促进全人类幸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世卫组织的“三个十亿”目标,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创造条件,为世界人民造福。世界上的城市虽然大小不一、形式各异,通过健康城市建设,能够共同抵御生物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病等全球性挑战,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健康城市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每个城市改善自我生活方式、建设良好健康环境既是改善自身生活环境的权利,也是维护人类健康的义务。如果每个国家抓住健康城市这个突破口,就可以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健康明天。
(本文为安徽省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示范项目(2020szzx19)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sztsjh-2022-7-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代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