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2岁就来到大陆,这中间受到各级单位和大陆一些朋友的帮忙,让我了解到社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个机制。2008年,四川发生大灾难汶川大地震,那个时候我在成都读高三,受到很大影响。我看到全国各地就顶着八个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包含海内外华人,无私地捐助灾区的同胞,帮助他们恢复建设,这种精神其实在当时18岁的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7年,海淀区司法局跟香山街道办事处、北京国联律师事务所在香山公园共同组织律师做公益普法宣传。可能一些游客刚好到了香山,家里面也确实有一些法律问题,他们平时找不到律师,正好看到了我们,向我们进行咨询。很多人是老人家,老人家有什么问题呢?经常说的就是遗产继承问题。房子到底给儿子,还是给女儿,公不公平,法律上怎么规定,怎么样立一个遗嘱,不会违法、不会无效,他们很关心这些问题。
我看到律师前辈们冬天冒着严寒,有时零下十几摄氏度爬到山上,给游客做讲座,这种精神非常令我感动。所以在国联律师事务所的时候,我也学着前辈们,成为这样的律师,平时会去做一些普法的工作。当时的律师前辈们在实践社会责任方面对我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公益法律服务类别其实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面向特殊群体,包含贫困人群、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农民工群体是我们重点服务的对象。坤韬律师事务所经过努力,也成立了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北京坤韬老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规划是针对老年人。
第二类是面向中西部,每年全国律协都输送律师到一些偏远地区,如新疆、西藏等。
第三类就是普遍性的社区讲座、普法教育。不针对特定人士,比如今天跟社区街道签了一个法律顾问协议,每个季度告诉他们,新的民法典出台了,会有什么新的一些制度,以及一些平时邻里纠纷怎么解决,这是我们平时在做的法律咨询。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的咨询服务,包含平时的普法宣传等。
作为一个台湾同胞,我觉得对于两岸融合有自己的责任,经常我们会做两岸的,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我们都会做两岸系列的讲座。做了这么多事情,我发现很多时候台胞还是需要有一个平台,法律服务的平台。2019年做了合伙人之后,我自己有了团队,人手稍微富余一点,我们这个团队台籍律师居多,是不是可以体現我们的社会责任?在这个想法的激励下,我们就设立了一个台胞公益法律服务热线。
2021年3月1日开始,主要是提供一些台胞遇到的法律问题咨询服务。日常中遇到的一些小纠纷,涉及法律问题,就是一个简单的和解谈判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我们的热线电话,心里有芥蒂、有防备心,这样的过程谈判也不会很顺利。两岸之间,可能会产生芥蒂引发矛盾,矛盾产生纠纷,这样造成两岸的困扰,所以我们一直很希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台胞公益法律服务热线设立9个月的时间接听了336通电话,有很多方面。一类是劳动纠纷,台湾人到底该不该有社保,该怎么样找政府帮忙,找劳动行政部门帮忙,这反映了台胞在大陆就业的还是非常多的,比过去自己创业经商的情况有些新的变革。
第二类就是婚姻家庭,现在两岸婚姻非常多,但是婚姻总是有结婚有离婚,夫妻两个人的事情,经常有人问“面临离婚,怎么样分割财产?”“什么样的财产是婚前财产?”“小孩抚养费问题”等。还有一种合同纠纷,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最后是两岸的司法程序,因为经常有台胞在大陆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公证,人在大陆,但是需要台湾公证。我们经常会从自己做业务的角度去搜集一些公证程序的问题,流程怎么跑?我们跟海基会、海协会公证认证程序的朋友关系很好,也会经常请教一些问题,以及他们对于事务方面的了解。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作为一个服务方,可以很好地告诉台湾的朋友,公证程序怎么走,找哪个单位。
在未来希望继续把我们的热线做好,希望能够服务更多的台胞朋友,当然也是希望以一个公益的形式,能够让台湾朋友在困难的时候,或者遇到纠纷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办,怎么收集证据、准备证据,什么证据重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