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玉 高兴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普及,其与人的身体接触也变得多了起来。从具身传播的定义出发,针对主流媒体融合转型中的“具身化”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具身化”能丰富融合观看体验、塑造新型智能主体、影响主流媒体融合力度和改变主流媒体受传关系。从具身传播视角下对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策略进行分析,可以在具身思维、具身技术、具身体验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具身化;主流媒体;融合;新闻
研究缘起与“具身传播”概念
媒介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也参与到了媒介信息传播的环节中,甚至将媒介所呈现的内容转变为自身的认知。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在技术驱动下,从技术实践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身体与媒介的共生和通感都是具身传播的部分体现。“具身”主要是指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确切地说是概念系统的建构对身体活动的体验的依赖,强调了身体对认知的形塑作用。具身性是指知觉、理智等精神现象与身体密切配合,它们是基于身体、涉及身体的,人的认知以具体的身体结构和身体活动为基础。虽然当下一些媒体并未明确宣扬“具身”的具体概念,但其“沉浸式体验”“场景互动”“数据客观”“界面可触”等多方面呈现方式已然 实践了“具身”式传播。
“具身传播”指将肉体作为传播的条件,让身体与传播的联系重新定义,并将二者所结合,进一步探讨身体概念和传播效果二者碰撞会造成的影响。在电子设备泛滥的今天,手机已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事实确实如此,人们不断地通过手机来塑造、改变主体的认知,整合身体经验,以融合转型的方式重塑和拓展其影响力,也正因如此,“具身传播”才能够基于个体实现“具身化”。
“具身化”在主流媒体融合转型中的行为表征
“具身化”丰富融合观看体验
主流媒体在吸纳融合了多种视频呈现形式后,以多种类视频聚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传播,而用户在进行视频观看时也会产生更具体的层次感。正如麦奎尔教授所言:“数字媒介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媒介技术、具身行动和城市的地理元素融合,能够创造出全新的公共空间。”
高分辨率、高动态性、宽色域、全景声等独特观影技术给媒介带来了超高清现场还原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观众对客观世界之外全新的感官体验,还能促使他们有强烈的体验感官和具身效果。数字化视频呈现不仅将观众的感官感知延伸到物理性经验程度,更带来一种空间层级感和现场感。在VR直播中,受众可以通过转动手机的方向来改变屏幕视角,实现虚拟的移动和实时场景的变换,主流媒体实现了自身与虚拟意象在“视觉零点”意义上的叠加。如主流媒体借助5G通信技术实时直播了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情况,也实现了对此工程建设的“云监工”,让诸多用户能够观看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历时数周的慢直播过程中,雷神山医院自地基到装顶,进行了全程的、相对完整的画面直播,这也为疫情防控现场营造了报道热点的沉浸式场景,评论区构成的虚拟社区圈,成为网名具身互动的寄托点,媒体报道的互动性得以增强。
“具身化”塑造新型智能主體
新型智能主体即通过传播的具身化建构技术,“身体—技术”模式的不同形塑了“数据身体”“VR具身”“AI化身”等多种形态的技术身体,通过不同的具身传播方式影响着主流媒体融合转型中传播效果与媒介的存在方式。在主流媒体融合转型下,全媒体的“大中台+小前台”的设计,让用户可以自主构建自己的“中台本体”,以及主体在媒介参与中的信息获取行为的改变。新型智能主体可以通过线上用户交往数据进行采集和编码,建立整个业务开发平台,将原本无法直接感知的虚拟操作通过数据转化技术加工的视觉媒介,最终解决平台内容和服务能力的优化问题。与此同时,受众的行为和意愿、媒介的内容采集制作分发和传播效果传播反馈等均能通过“中台本体”数据得以解答。而受众身体作为一种可量化的数据,其被储存在数据中心,伴随着“中台本体”的数字化,数据库也成为了储存实时数据的重要依据。数据中心的运行,更是为用户分享自己的信息创建出渠道,让每个参与到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够借助数据中心建立自己的数字身份,这也是未来信息传播所研究的重要方向。
手机屏幕上身临其境的观察模式开启了主观意识的数字编码方法整合客体表现的可感受对象的存在,为个体认知能力的拓展提供了渠道。而技术反馈与身体反应所结合,使得手机屏幕成为了个体接触世界的重要“窗户”,反映出“具身化”塑造新型智能主体的现象。
“具身化”影响主流媒体融合力度
于过去的主流媒体而言,新闻生产模式总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总是从具身经验出发,依靠自己所固有的生活方式和理解能力对信息进行识别和解读。要想引起更多的共鸣,主流媒体就应更贴近每个人的生活,重新审视受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和主流媒体不同,“具身传播”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新机遇,其更是为媒体发展带来了理念、逻辑等方面的创新。践行“具身传播”理念,从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具身经验出发,将主流媒体从一维的内容生产者转变为基于内容生产者、活动组织者和信息发布者的多维传播者。受技术赋能媒体平台的影响,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将不再只是“语境”,而是成为一种生存环境。多屏联动和多元主体参与是传播方式“具身化”的另一种呈现,具身的体验使主流媒体的融合与转型协调统一。
“具身化”改变主流媒体受传关系
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人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永久在线”已成为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受众群体而言,其并不关注所使用的媒介,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使用媒介所获得的“在场”体验上。为满足这种情况下的受众需求,主流媒体在融合转型中需寻找更为贴合的发展道路,即践行“具身化”。
基于传统媒介功能说和经典大众传播理论中功能主义而言,其于现时的弱化效应与传统“受众”概念的解构直接相关。如何与“永久在线”状态的用户建立起深度联系,并同他们达成长久合作的稳定关系,是主流媒体在融合转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受众在与主流媒体建立联系后,他们能从中获得怎样的价值建构和具身体验,也是媒体从业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具身传播视角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策略
主流媒体需树立具身思维
第一,用户思维。当代网民的职业结构、学历结构、收入结构等呈现出可量化的“圈层”特点,网民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在网络连接的帮助下,形成了更大的在线社群,从越来越细分的圈子出发,主流媒体在内容供应上需要细分更多不同的内容,且有必要重新设定每个圈子的话题与板块内容,进行具有针对性内容的细分,通过深化信息内容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来加深和引导用户思维。
第二,技术思维。传统的新闻采编人员注重的是新闻的敏锐度和阐述力,在面对互联网的无限时空时,其有限的内容生产能力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海量的新闻碎片、众多的信息渠道、广泛的网络用户都成为其在新闻筛选和发布中需面临的问题。因此主流媒体融合转型时急需借助技术手段解决大规模共性问题,引入技术思维,形成人机互通的工作方式。
第三,场景思维。随着5G、AI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概念使得诸多行业与网络相结合。用户通过使用和浏览网站和平台产生大量数据,数据反馈到数据中心后会被后台分析,最终形成符合个体所需的服务,实行个性化服务。数据新闻可视化、VR直播等都成为了现实场景报告中常见的方式。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越高,其喜好和需求便会被记录,场景思维也将成为媒体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傍身之术。
第四,网络思维。用户与用户间的网络连接逐渐形成无组织的自组织形态,互联网作为一个主要的组织工具和交流手段,可以通过组织网络用户来了解社情民意、进行舆论引导、助力社会治理。于主流媒体而言,在媒体融合与转型中,引入网络组织思维,借助互联网来组织用户,可以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思维网络。用户和用户之间所进行的网络连接,本身是无组织的状态,而互联网作为目前主流的交流哦工具,其能够通过组织网络用户的方式来了解民生民意,并帮助社会治理。与主流媒体而言,在媒体与网络所融合并转型的过程中,以网络组织思维所引导,能够更快的组织用户,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流媒体需融入具身技术
而借助大数据相关的热点分析、话题聚类等技术,能够帮助主流媒体更好地策划话题,形成大数据新闻和智库分析产品,而在充分地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时,再制定出符合用户需求和偏好的内容。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媒体内容供给能力。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机器编写、算法分发、智能审核等技术提高内容的生产效率,而借助智能广播、虚拟主播等方式,建立更丰富的新闻内容场景,让场景变得多样化,吸引更多的用户。
通过5G融媒体技术提升用户体验水平。在5G环境下,VR、AR等技术使用户能够亲身体验新闻场景的现场感,而多样化的技术更是能够创造出更丰富的媒体内容。主流媒體可通过5G融媒体技术来获取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智能电子设备,主流媒体能够将自己的传播渠道拓展,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环等一系列智能设备的出现,更是能够建立出新应用场景,让用户不仅获得了更好的场景体验,且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便利。主流媒体更是要抓住机遇,占领这些“具身传播”的设备,促进主流媒体转型并获得持续发展。
主流媒体需探索具身体验
就内容的变化而言,主流媒体内容核心从揭露真相到感知体验产生转变。通过对形成的新闻文本信息的分析,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融媒体作品往往在报道对象、表达形式和探索方向等方面具有感性特征,具有参与性、沉浸性或情感内容的信息产品具有相当大的传播效能。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手绘图像,其声音与绘画的融合、屏幕的垂直视图以及屏幕上的体感交互,都为用户提供了不同的体验。
从生产重心方面来看,主流媒体从主体生产向受众接受产生转变。媒体生产系统中,系统的内部组成重点转向了多样化的媒体,媒体的生产从生产主体内容转向为以用户接受为重点,并将重点技术改造为重点转向成重视具身感知效应。文字生产转向多媒体互动,许多媒体关注的是推动技术的发展和研制,而不是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以今日头条来看,通过使用和提取信息的生产机器生产来增加容量,通过算法技术在接收端实现点对点传播,利用感知和潜意识来引导受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在抖音平台里,算法为接收端感知的触发引起强烈好奇心,以至于受众难以拒绝视频化推荐的魅力。这种技术转变有多种表现形式,原始类生产媒体被个性化的推荐媒体所取代,媒体技术竞争的核心从生产转向传播。与用户偏好和接受方法相对应的智能和个性化的通信手段被广泛使用,这实际上导致了对更容易接受的个人体验内容、形式和渠道的接受。
在报道效果方面,主流媒体从理性再现说服到体验渗透打动。以主流媒体的报道效果来看,媒体关注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用户和下沉用户,对效果的评价也集中在渗透感知和浏览数量上。用户更注重平台使用体验效果和信息情绪可转移,融合新闻的效果评判从显性转向隐性,年轻用户和下沉用户正在成为主流。互联网下沉导致底层民众接纳方式成为主流,接受性高、表达形式简单的内容更受用户喜爱,新闻生产不再是简单输入、加工和输出的过程,而是对个体实现自我主体的建构。注重新闻感知的动态化,不再是信息投射,而是在身体与情景的互动中不断修正的认知。
在如今的互联网大背景下,“具身 化”的感知与践行已成为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所在。充分认识“具身化”在主流媒体融合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与效能,促进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道路探索,无论是树立具身思维,融入具身技术,还是探索具身体验,均是以具身传播为手段,从而有效实现主流媒体融合转型与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