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操 陈梦
摘要:媒体记者是我国社会运行当中重要的一部分。记者主要通过对社会事件的报道来帮助民众了解当前社会所发生的事件。同时也为民众提供了精神文化。通过媒体记者的参与,让大众共同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帮助民众理解并参与到相关的社会活动当中。然而,记者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以及记者的心理健康甚少受到社会的关注,一大部分的记者报道中需要面对的是消极的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媒体记者往往面临着重重困难,很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记者心理健康现状,对改善记者心理健康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记者工作现状分析
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
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是媒体记者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美国疾控中心曾指出,在全球前十个最紧张的工作行业之中,记者的职业排名第七。并且在调查报告当中,记者们也表示了他们工作与身体健康之間存在很大冲突。突发事件和灾难的报道往往难以预料,一旦发生,记者们就要奔往前线开展时间、空间不可控的采访工作。在此过程中,巨大压力的原因还包括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很多灾难现场的记者们面临着一定风险,这也增加了家庭成员的担忧。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记者的压力水平也在逐渐升高,新闻事件需 要敏锐、及时进行报道,这也大大增加了记者的工作压力。
身体健康与薪资报酬
我们对几名记者进行了工作压力访谈,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还有两点:健康问题和工作薪酬问题。我们了解到,记者的生活作息十分不规律,通常没有办法准时吃饭和休息,无论是时事报道记者还是娱乐访谈记者,在采访期间都没有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一些记者向我们表示了单位薪酬不高,并不能够满足当下的生活所需,并且晋升也十分困难的情况。很多记者都表示考虑到家庭经济的需要,他们可能会换一份工作薪酬更高的工作。这也是当下记者工作岗位流动性大的根本原因。
外界舆论压力
社会的评价对记者的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选择这个岗位就要面临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有记者表示在写稿过程当中,如果将稿件写错了一个字,报道之后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首先,记者本人需要承担责任,然后再面临来自社会各方的舆论压力,记者报道的内容也会被质疑。
优越感与亚健康
新闻工作者对很多事件进行宣传和报道,对舆论的导向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会让记者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某种程度上体现在对事件立场的引导性。但过于强烈的优越感会使记者有居高临下的心理。这种心理很容易使个体出现自我主义膨胀,在日常和工作生活中,就会缺乏自制力,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引起一些矛盾冲突。
曾经有一项针对温州市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375名记者的问卷调查,其中90%以上的记者存在着身体疲劳和用脑疲劳,大多数记者的身体健康状态都存在亚健康问题,并且长期有腰酸腿软、头昏脑胀、失眠多梦、血压不稳、肠胃不适、烦躁焦虑等情况。
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相对缺乏心理健康培训
新闻机构也缺乏对于报道消极新闻、创伤类新闻的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很多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往往会与当事人产生共情的心理感受,在采访和报道过程当中,一些记者会因同情心理而感到当事者的痛苦,留下较严重的心理创伤。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20%的记者在于暴力事件或创伤事件的受害者打交道时感受到了共同的情感,并且约有l/3的记者认为自己在与受害者打交道时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感受到了受害人的消极情绪,并且在工作完成后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消极报道产生心理影响
记者独特的工作环境导致他们的接触面很广,同时,记者在进行灾难和悲剧事件报道时,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对公众造成伤害。而记者正是由于对悲剧事件和灾难事件的接触过多,消极的事件和悲伤的结果都会引发记者作为个体的创伤反应。不同个体之间的创伤反应与个体因素工作特征以及现实情况等因素有关。在报道不幸、苦难事件的过程当中,更多的人往往关注的是事件的当事人或受害者,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记者在报道消极事件或不幸事件时,也会受到伤害。实时报道疫情的 现状以及疫情带来的社会影响,也很可能给记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研究调查发现,某大型知名新闻机构当中,参与报道的73名记者,70%的记者存在心理
障碍,11%的记者出现了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症状。在记者报道灾难和战争等悲剧事件后,会短期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并且存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长期进行消极事件报道会让记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创伤,并且这一类型的心理创伤往往更加隐蔽,因为在采访过程当中和报道过程当中,记者的内心感受天然地带有隐形属性,这种无形的心理创伤更加不容易被发现。
工作成就感与心理的健康作用机制
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和对工作的自豪感,在对于记者工作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记者职业会产生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甚至是对职业的一份忠诚。由于记者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承担着公布真相、反映社会现象和监督政府工作的职责。所以我们发现记者对于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往往高于其他行业,正是由于他们扮演了一个监督者的角色,所以他们为这份职业常常感到更高的责任感。在离职记者调查当中,我们发现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职场倦怠和过度疲惫,他们在自我价值的成就感方面降低,最终选择离职。所以记者的心理健康作用机制往往与工作成就感密切相关,但是太高的职业疲惫感也会让他们降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外界评价与记者心理健康
外界的承认与评价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外界的认可会成为记者
工作的激励因素,并且外部的认可也能给记者带来自身工作价值的肯定和尊重。同时,外界的承认也代表着对新闻机构和记者工作的认同,这份认同和尊重,会强化记者作为监督者这一角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外部的认可会带来更加良好的声誉、公众的关注,从而形成正面效应的新闻传播。想获得大众的认可,也需要新闻机构与记者本身更加努力地投身于新闻事件真实、及时的报道中。新闻媒体在开展工作过程当中也会增加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并且通过报道重大主题新闻来提高媒体的知名度,从而促进职业的发展。很多媒体机构会通过报道战争、大型灾难等内容来提高媒体知名度,但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记者所承受报道战争灾难的痛苦很可能是长久性的。很多记者直面战争与灾难,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抑郁症的概率明显上升。
同时,负面的外界评价也会对记者工作造成影响,媒体机构的影响力大打折扣。这种否定会降低记者工作的热情以及对职责感的强调。但偏离事实的新闻报道和夸张的新闻内容也会导致民众的错误认知,所以媒体机构与记者需要正面与负面的双重评判。在实际的工作内容上,更多时候会演化成一种情况——过高的外部承认最终导致记者工作强度的增加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状态对职业的影响
新闻媒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公众传递真相、监督政府行为、报道时事新闻、进行舆论监督、为民众与政府搭建沟通桥梁等等作用,媒体记者个体的信仰与价值标准也形成了对该职业的职业认识。2019年6月份,研究者调查并采访了30名报道过哈维飓风四级风暴的新闻工作者,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在飓风来袭时仍然工作和报道在一线的記者。在对记者的调查分析当中,我们通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相关的问卷来探究受访者内心压力源与情绪反应。其中有20%的受访者已经达到ptsd的阀值,并且90%的人由于哈维飓风出现了不同症状的压力情绪。其中一位记者描述,在被安排高强度的采访工作时,情绪到达一定巅峰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反 复想起飓风期间的情景,并且与多名同事反复谈及飓风当天的工作内容。还有的受访记者在调查当中提到,他们为灾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感到压力。“对于大多数突发新闻,人们只感到好奇,但当时他们正在报道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的报道好像有可能挽救某人的生命,这种社会责任感时刻伴随着他们的工作。”其中,对于大多数受访者在调查当中最常呈现的个人情绪变化是哭泣不止、负重感、挫败感和内疚等等。这种情绪也呈现在有关抑郁调查的问卷当中,93%的记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2015年9月的一天,有一位神经精神病学家,一位记者和一位新闻学教授共同对来自肯尼亚两家国家新闻机构的57名记者进行了调查,并且主要了解记者是否参与了国内创伤性事件的报道,主要是大规模枪击极端暴力事件。本次调查主要围绕记者在报道极端暴力事件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其中,受访的记者有接近2/3的人表示,曾经受到过贿赂,被要求放弃对某件新闻进行报道,20%的受访记者曾经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受伤。在这次调查报告中发现,暴力的原因并没有对记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改变,而直接体验到的暴力现场是影响记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记者行业的心理健康建设意见
采访之前进行心理预设
在采访之前进行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消极情绪影响记者,降低灾难报道和消极报道对于个体情况的的共情。通过在采访之前对自我认知和心理情况的预设,来帮助记者降低对灾难性新闻的情感共鸣,使得在采访过程当中记者的心理状态相对独立,更加客观地面对事件。新闻媒体机构也应当重视当下记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更加专业性、完善的心理培训机制来帮助记者在采访时 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
主动寻求心理疏导
在很多情况下,记者的心理创伤会隐形地、长远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状态,
我们需要通过提高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知,了解到当前创伤所带来的困境。独立地去寻找心理帮助,来正确看待极端创伤对人体的影响力。我们要意识到,个体是非常脆弱的,与他人关系的改变,自我认知的改变以及当下环境的改变等等都会影响到个体心理的健康。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自身心理状态。及时寻求心理疏导和帮助,能够尽快地改善创伤的长久性和严重性。不再一味地将创伤视为可以自愈的心理疾病,而应该主动地寻求疏导和治疗。
提升代替性经验
代替性经验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学习,来得到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自我的间
接评估。这种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和学习,从他人的活动中来获取对自身经验的掌握,使得个体想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情节或活动时,获得间接性经验学习,从而提升个体对该活动的自信。通过对媒体记者的关键性案例培训学习,能够将更多灾难性和重大报道的从业经验分享给更多的记者。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分析当中,媒体记者们可以获得更多对于此类事件的间接经验,从而相信自己。在未来处于相似活动情景时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工作,从而增强媒体记者对于重大报道活动的能力和信念感。
个体自我价值对心理
健康起到的调节作用
面对职业角色的压力、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影响,媒体记者往往需要自身具备更加强烈的信念感,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应该保持更加坚毅的内心状态。对于媒体记者的个体自我价值,往往能够在采访过程当中起到决定性的调节作用。自身 对于职业的信念感,自信和强大的自我能够很好地帮助记者进行调查访问时更加顺畅。自信心较弱的记者会因为记者采访的压力而增大采访的紧张感并降低采访的有效问题和有效内容,使工作陷入困境,继而产生更大的压力和疲惫感。自信心较强的记者能够在采访过程当中,对于该访谈内容保持自信的心理状态,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使自身价值观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以客观视角来进行访问,使得访谈结果更加具有公证性、真实性和代表性。个体对自身的情绪掌控能力通往往通过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来进行调节,身心健康的调节系统也影响着个体的外在表现,自我的信心和内心强大能够影响行为动机,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自身性格特点和职业性格分析来了解自身更适合怎样的采访内容。
人的情绪变化总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当个体处在压力较大的环境时,情绪的改变也会随着自身的特点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情绪掌控能力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现代媒体社会和信息环境的飞速发展,使媒体记者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媒体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尤其在灾难性报道和负面新闻的报道之后,媒体机构有必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疏导对于媒体记者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升媒体工作者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提高灾难性报道心理应对措施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建立起记者的心理健康防御机制。
(作者单位:美国加州整合大学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