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连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始终没有转变以往的教学思维,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未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而为了使信息化教学发挥更大的价值,教师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及思维出发,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技能的整合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应用信息化开展情境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基础。加之学生具有记忆力好、好奇心重及探究意识强的学习特点,更需要教师利用充足的课堂内容,配合声情并茂的教学讲解,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学习需求。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丰富性,在课堂中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丰富的知识,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情境,从视听的角度辅助学生记忆、理解及应用知识,以此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拓宽视野,扩充知识储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为例,本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使人类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普罗米修斯不惜触犯天规,从太阳神阿波罗盗取天火,帮助人类获取智慧和光明,并与万神之主宙斯顽强斗争的故事。本篇文章不仅展现了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精神品质,更歌颂了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甘愿福牺牲一切的伟大英雄行为。由于知识储备匮乏,阅读经验不足,人文素养薄弱,学生在初读本篇文章时,常常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况,难以从课本教材呈现的内容中理清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来龙去脉,也不能深入理解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所以开课前,笔者认真查阅关于普罗米修斯的身份背景、生活经历、心路历程等内容,包括泰坦族、普罗米修斯的家人,普罗米修斯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共同造人的故事,通过制作图片文字诠释相关人物关系,以便增强学生对普罗米修斯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当然,学生学过《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自然能对这类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理清人物关系后,笔者带领学生解读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前因、经过及后果。利用多媒体出示宙斯、哈迪斯、雅典娜、阿波罗等主神的图片,配合使用相应的词语,如驱寒温暖、挽弓搭箭、气急败坏、愤愤不平等,描述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推动学生理解故事背景。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成语知识,笔者在挖掘课本教材的基础上,扩展许多用于描绘动作和心理的成语,给学生谈论这些希腊神明提供更多的语言储备。特别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这些新的知识更容易被消化。经过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学生结合笔者讲的故事和课本内容挖掘出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动机,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心理活动。
笔者利用多媒体呈现普罗米修斯受罚的相关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观看普罗米修斯经历的“锁之痛”“啄之痛”,并配合文章中宙斯所说的狠话,让学生深刻体会普罗米修斯遭受的折磨,以及感受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不畏痛苦的顽强精神品质。当学生有了情感波动后,笔者再利用多媒体有声朗读“铁环紧锁着他,他坚定地说:‘ !烈日暴晒着他,他还是坚定地说:‘ !寒风侵袭着他,他仍然坚定地说:‘ !鹫鹰啄食着他,他毅然坚定地回答:‘ !”这部分内容,进一步冲击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切实领会这些高贵品质。总之,笔者借助信息化手段深化课文情境,不仅拓展了故事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让学生深刻理解普罗米修斯身上的品质。
二、应用信息化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需要以兴趣为驱动,逐步积累学习经验,形成优质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语文认知与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基于此种要求,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直观性,将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难以理解的情感等以多样化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心理,使之快速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特别是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学生势必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为例,本篇课文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在曹操率下攻打孙刘联盟的大背景下,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为诸葛亮设下了“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这一难题。虽然诸葛亮看破周瑜的险恶用心,但他依然淡定从容地表示要三天完成任务。通过抓住曹操多疑的性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仅仅依靠几条草船骗取了曹军十几万支箭,不仅回击了周瑜的邪恶用心,也为孙刘抗曹建立了奇功。为了帮助学生摘取阅读学习的“紧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正课开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周瑜的母亲姓‘既,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这一相声表演片段,让学生放松紧张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经过查找资料和阅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的用意,体会到诸葛亮强于周瑜的智慧。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新三国》电视剧中“草船借箭”的片段,利用浓雾笼罩的江面、旌旗招展的船队、锣鼓喧天的阵势、黑压压的漫天箭雨等场面,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配合文中相应的语言文字,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所使用的人物、景色、场面等描写手法,消化晦涩难懂的词语。特别是立足于这些场景对学生感官和心理的冲击,设计有层次、梯度的问题,如“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怎样的人?”“诸葛亮为了完成造箭人物做了哪些准备?”“诸葛亮为什么能在船上悠然自得?”等问题,使学生结合第一段“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第二段“诸葛亮准备造箭”,第三段“诸葛亮借箭”,以及第四段“诸葛亮借箭成功”,快速构建理解课文的方法体系。
特别是经过系统的总结归纳后,学生能梳理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及结果。为了使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收获更多的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笔者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即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有创新精神等,并依托多媒体构建生动的思维导图,包括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各自然段的段意、好词好句等,使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建立阅读理解的纵向和横向知识联系,并发现解读文章不是难事,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特别是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一步丰富导图内容,提炼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握阅读要领、挖掘写作内容,以及加强词汇理解应用。总之,教师应用信息化丰富情境内容,构建学习框架,符合小学生语文学习规律。尤其是在導课环节中点燃探究兴趣,在课中构建思维导图,更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应用信息化优化课堂氛围,开展探究活动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就不能忽视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积极性的培养,应尽可能地减少课程时间和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探究与想法交互。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讨论情境,奠定情感基调,快速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想象空间,有更多的话要讲,从而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收获更多的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支持者,只需保证课堂秩序,为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暮江吟》一课教学为例,本诗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全诗主要描写了残阳、江水、露珠及新月这四种景物。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创造和谐、宁谧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热爱之情,也展现了自己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悦。唐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要让学生学精、学好唐诗,深刻认识古诗大意和准确理解诗人情感是基础,所以笔者在讲授《暮江吟》本首诗时,应用信息化手段刻画情境和意象,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碰撞思维,提炼知识要点,进而达到记诗形、品诗情及悟诗意的目的。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四幅画面:一是残阳下诗人踱步的影子;二是晚风吹拂的江面;三是像珍珠一般的露珠;四是如弯弓的新月。通过让学生观察四幅画面内容,在体会景色之美的同时,思考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在此过程中,笔者没有针对白居易做过多的介绍,也不限制学生的想象,而是让学生结合诗句猜测诗人的情绪。基于以往的读诗赏诗的经验,学生可能从“暮”“可怜”“瑟瑟”等字眼中误解诗人的心情。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少,诗词感知能力弱,解诗思维固化,所以笔者先让学生想象诗人的心境,再结合诗人的相关信息,逐步明确诗人在本诗中的情感走向。在给学生充分的想象与思考时间后,笔者利用音频视频阐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阅历,着重讲述诗人作此诗时的境遇,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并不是因遭受排挤而难过,反而是因为远离官场而开心。待学生恍然大悟后,笔者再结合诗人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开展“诗人心情”探究活动,从诗人的作诗意图和思想情感等角度出发,猜测诗人的心境和诗人的情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讨论热情,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空间,笔者结合相关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对诗人对作此诗时的想法、表情及动作进行想象,在交流活动中解决心中的疑问和收获智慧启发,以此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总之,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能营造想象空间,优化课堂氛围。通过提供想象与思考空间,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更利于学生汲取知识,积累经验及加强知识应用。
四、应用信息化展开精准教学,解决学习难题
语文学科蕴涵非常多的思想和知识内容,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需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展开精准化的教学,快速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以掌握重、难、疑知识点。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教育软件及微课的功能与效用,破除“此时此地”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限制。通过调整和优化教学顺序,为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厘清学习思路,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挖到自己所需的“宝”,从而充分发挥精准教学的作用价值,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为例,本篇课文介绍了地球的渺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以及地球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學习本课知识前,笔者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虽然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翻阅和查找到大量关于地球的资源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资料,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但由于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匮乏,难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觉悟,所以笔者将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珍惜资源和保护地球的情感,并将这种意识付诸行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笔者首先组织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拓展课堂信息量,使学生从更多层面、角度上了解地球资源的丰富性,认识到地球的美不只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自然生物的奉献。笔者借机出示一段讲述地球的奇迹的视频,从地球的起源、地球生命的形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等方面入手,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好奇心的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再出示一段包括乱砍滥伐、肆意焚烧、浓烟四起及随意捕杀动物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视频,进一步营造情境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在此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你看到和想到了什么?二是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在探讨问题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深度思考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再结合文章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从地球的美和地球的痛,激发学生珍惜资源和保护地球的情感。待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后,笔者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进行练笔,使学生用高度的思想觉悟,铿锵有力的文字抒发情感,从而将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内化成保护地球环境的行动。然后从词汇应用、情感表达等角度评价练笔成果,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和提高认识,进而深化保护地球的情感,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通过应用信息化构建情境教学和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优化课堂氛围和开展探究活动,以及开展精准学习和解决学习难题,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实现语文素养健康发展。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