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弘扬中国民歌文化

2022-05-30 05:35夏庆怡
关键词:中国民歌民族音乐民歌

夏庆怡

摘 要:中国民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人们不断传承。中小学新《课标》中已经明确了中国民歌的重要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传统民歌教学的教育意义,应在符合传统民歌教学的基础原则上,制定教学措施。本文从课前导入法、情境创设法、课堂实践法等角度出发,为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弘扬中国民歌提供实践策略,推动中国民歌传承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思想,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传承与弘扬 中国民歌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7.031

民歌音乐在我国属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包含了我国丰富的民族精神,在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结合教学实践来看,在音乐教学中,民歌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未充分了解民歌内容,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激发,学生音乐素养整体提升不显著。通过研究怎样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與弘扬中国民歌,可以为教学提供培养路径,有利于增强学生爱国观念,提高学生核心凝聚力,加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弘扬。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的意义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新课改的变动下,小学音乐教材中融合了更多的民歌成分,教材的中心思想,也逐渐增加了学生的思想、知识、素养教育。而想要发挥音乐教材在教学中的教育作用,就要充分明确民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从而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教学策略。

1.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民族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还能陶冶自身情操。因为民族音乐有着多元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传承与弘扬中国民族音乐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带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还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从而实现学生个人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的提升。

2.培养学生意识

结合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及弘扬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音乐教学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结合小学音乐教学新《课标》及教材来看,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了要积极开展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核心凝聚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不断渗透,教材不断经过修改,融入了较多的中国民歌内容。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加大对中国民歌的认识,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从而实现综合成长。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观念,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学生未来坚持不懈的奋斗。

3.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音乐包含着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特色等。在当前阶段,随着音乐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直接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民族文化传递给学生,弘扬民族音乐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并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及团结意识。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传统民歌教学的基本原则

小学音乐教育开展传统民歌教学需要以基本原则为核心,结合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从而提升教学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在面对传统民族歌曲时能唱、会唱,还要在演唱传统民族音乐时懂唱,以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为使命,围绕中国民歌展开教学,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民族自信的提升。

1.以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为使命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有节奏的歌词基础,随着历史的推进,逐渐发展为“山歌、号子、小调”这三种类别的民歌。民歌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民族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此作为教育的理念,充分围绕着新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教唱民歌来启发学生在民族歌曲方面的韵律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欣赏方式。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2.以中国民歌为教学内容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演唱、欣赏开展教学活动,抓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适时渗透民歌内容,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从而学习如何演唱。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我国地域特征开展教学,讲解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等,实现中国民歌的弘扬与传承。例如,在讲解《茉莉花》时,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特色民歌,歌曲在不同地域中的曲风曲调有着不同的特色,如江苏的《茉莉花》歌曲曲风较为委婉,而河北的则豪爽张扬。在学习期间,学生经过了解和掌握,并不只是简单学会了一首歌曲,而是透过歌曲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丰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措施

1.课前导入法开展民族音乐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较为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情况与课堂教学效果,导致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讲解,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兴趣。而想要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就需要教师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和设计,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实现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通过课前导入,可以有效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教师收获满意的教学成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升课前导入的科学性,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构建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音乐拓展的方式,融入民族音乐。《沂蒙山小调》是民族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音乐之一,教师要充分加强课前准备阶段的设计。在学习音乐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关于《沂蒙山小调》的相关知识,并提前认识山东民歌的音乐特色、曲风、风俗习惯等等。这首歌曲诞生于1940年的抗战时期,在人们的口中已经流传了60余年,而歌曲已经成为沂蒙山的代名词,沂蒙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红色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歌曲,并认识歌曲。

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们回顾自己所查阅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一段红军远征的短视频。为学生们讲解一下歌曲的背景。在学生了解背景后,为学生们播放沂蒙山的图片及短视频内容,将学生带入到沂蒙山的景色之中,感受歌曲的氛围。教师可以适当提问学生在欣赏图片、短片以及歌曲后的感受,如“同学们,欣赏过这部优美的歌曲后,你们能不能想象到沂蒙山的优美景色?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出歌曲中描绘景色的歌词?”“现在跟着教师听一听歌曲的第一段,告诉教师你们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场景好不好?”此时学生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并专注欣赏歌曲,从而为课堂教学开展做出铺垫。通过课前导入,可以让学生们作出充分的准备,在互联网中或欣赏、或查阅,从而充分掌握民族音乐的内容及知识,为课堂教学作出铺垫,从而便于教师教学。同时,通过教师在课程初期的语言激发,让学生们回顾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对所学音乐产生兴趣,有效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积累民族音乐知识,提升个人音樂素养。

2.情境创建法实现民族音乐教学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可以将学生带入到丰富的音乐氛围中,还能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许多教师正是因为认识到了情境教学法的效果,才会在音乐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造氛围,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课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快速地认识民族音乐,积累知识、掌握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素养。

例如,在五年级所学的音乐中,《掀起你的盖头来》属于新疆民歌,新疆民歌具有的特点为歌曲结构完整、情绪深沉、曲调悠长、活泼鲜明。作为传统的民族音乐,包含了埃提希西、卖达等曲种。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到民歌的种类及特点,还能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增加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花儿与少年》等小学教学常用歌曲属于青海地区的回族民歌是以青海“花儿”为基础整理改编的,在小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青海回族民歌的特点主要是,大部分歌曲围绕花儿歌唱,而青海花儿是重要的音乐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与精神寄托。青海歌曲中,大部分曲风委婉柔美、含蓄轻柔,同样也包含着单纯、明朗及飘洒的特点。歌曲中充分体现出了土族人民纯朴、含蓄、真挚的良好品质。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了解音乐内容,并认识民族音乐的地域风情、人民情感、文化背景,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不同的气氛,让学生在气氛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及民歌中夹杂的多样情感。如,在讲解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及音乐片段,然后为学生做出舞蹈动作,并说“同学们,现在教师为你们模仿一个舞蹈,你们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好不好?”在模仿舞蹈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作出提示“这个民族的人有着大大的眼睛,说话时咱们可能听不懂,但是这个民族的人们非常热情,在特殊的日子里会用歌唱和舞蹈来庆祝愉悦的心情,现在我们来猜一猜是哪个民族吧”。让学生思考音乐所属民族,在学生猜出后,为学生播放整部歌曲。通过教师的引导,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不同民族的风土特色与民族文化,还能加深学生对新疆民俗文化的认识,随着教师教学的不断深入,实现民歌的弘扬和传承。

3.课堂实践法落实民族音乐教学

课堂实践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多个阶段开展教学。首先,在课程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民歌作品的歌唱方式、文化背景,让学生认识民族音乐作品。其次,通过课堂小组活动、小游戏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再次,在教学后,教师要为学生总结,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清晰化,让学生获得明确的思想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在科学系统的教学实践下,可以有效实现民歌的弘扬与传承,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日后学习和思考中,能够在惯性思维下,快速掌握音乐知识,明确音乐理论内容。

例如,学生在欣赏风格较为典型的《百鸟朝凤》等民歌音乐时。教师要充分带领学生认识乐曲的产地,并对歌曲进行剖析,帮助学生认识歌曲的旋律、结构及情景,从而体会中国民歌的魅力。如《百鸟朝凤》是一首展示唢呐魅力的著名汉族民间乐曲,学生们在欣赏时,乍一听非常迷茫,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可以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并逐渐体会音乐中带有的艺术感。音乐主要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意境,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感受到百鸟争鸣的欢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们提供沙锤、碰玲、三角铁等小乐器,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伴随着唢呐声音的高低与节奏来敲击或晃动乐器,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律动感。在小组活动后,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总结,例如“一组的学生在旋律掌握方面需要加强,在歌曲中的第一阶段应当跟着节奏来敲击碰玲;第二组的学生在乐器敲击的力度方面需要调整,要随着乐曲的轻柔递进而逐渐加大乐器敲击的声音,才能达到音乐和谐的目的”。在学生们全面了解音乐后,教师可以对音乐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如“歌曲源于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属于民间歌曲,人们在婚丧嫁娶等场合中,经常用到这类歌曲,为了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思想与感情,所以乐曲中不仅包含了对百鸟的描绘,还夹杂了个人的情感,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背景,并且在我国的艺术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们在听过教师的讲解后,能够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在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影响,从而提高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个人爱国观念,实现对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弘扬。

综上所述,中国民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音乐教育逐渐被重视,中国民歌在当前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占比逐渐加大,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认识,教师要充分明确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中国民歌教育的意义,在符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课程。本文从课前导入法、情境创设法、课堂实践法等角度出发,为小学音乐教学传承与弘扬中国民歌提供实践策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优化思路,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庄小园《抓住民歌特点,演绎精彩课堂——提高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分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1年第3期。

[2] 王涓《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实践策略》,《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年第15期。

[3] 倪岚《引入民族歌曲——关于小学音乐教育的“民族化”思考》,《华夏教师》2019年第18期。

[4] 曲颖《〈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年第6期。

[5] 姜丽《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有效策略》,《少年写作》202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中国民歌民族音乐民歌
追往以自鉴——中国民歌演唱的教育传承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