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常胜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已将核心素养培育全面贯穿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丰富,本文主要从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育策略。
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改变了小学数学长期存在的单一化知识教学的相关模式,将其转向为讲授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的整体教学模式中,以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的方式,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与数学能力。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深入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最合适的教学路径,将核心素养与数学教学活动相融合,以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效性。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意义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涉及与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性,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的素养。目前,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数学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且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角度作出深入的诠释与落实,以核心素养引领数学教学开展,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与品格,为学习有效开展提供服务,这样才更能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立足于基础教学活动上,强调在教学中实施一种深层次的教学活动,通过引领学生接触数学知识,发现其中的特点与规律,使其在大脑中建构出逻辑化的知识结构,利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将其简化分解,将数学观点提炼出来,围绕其中的数量关系深度思考,使知识与思维得到有效发展,这有利于促进个人智力发育。数学学习中若缺少灵活的思维,便很难达到学习目的。而要想实现高效学习,必须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想象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在猜想、质疑与探究中完成学习活动。而思维培养正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能实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也能提高教学成效,延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要求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观察、探索、交流、实践,直观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完成学习活动,从中提高个人知识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
在明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育意义后,教师还应该对当前课程中教学的不足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保证后续的课程开展具有相应的教学针对性,进而保证学生在课程中得到更全面的核心素养培育。就当前的课程发展不足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是阻碍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会对学生的文化成绩进行严苛的要求,而为达到提高大家成绩的目的,教师在课程中便会选取更为直接的“灌输式”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点的传达。而这一教学手段,恰恰就是阻碍学生自身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原因。因为在直接接收教师教授内容的同时,学生就少了对知识点进行探究的训练,而这就会使其自身的探究能力发展受到阻碍。
与此同时,教师直接传达知识重点的教学方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学习方面的依赖性,这样的性格特点一旦形成,对其后续的生活和学习都将产生不良影响。除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当前课程中核心素养相关内容产生教学影响外,课程中教学开展模式的单一,也是使课程迟迟难以高效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旧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习惯于将知识点直接传达给学生,进而忽视了课程结构需要相应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下降,也不利于学生在课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不到促进他们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的全面能力发展要求。
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习内容,也是重要学习内容,它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突破,也能让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是以往很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方法如下。
(一)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近几年,在新课标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教师也应注意不断充实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以此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首先,应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来编制高效且实用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学习时间,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不仅学会数学教材内容,更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依靠教材中的内容和习题教导学生,还要找到教材中与生活具有较强关联性的内容,使学生利用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提升数学素养,具有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并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并使学生有效地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从上述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以及在课程中对学生展开培养的意义来看,强化课程开展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开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要想更好地展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课程革新,就要将上述内容作为依据,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策略编排。对此,笔者从以下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进一步革新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借助提問环节,培育学生逻辑推理素养
数学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知识点相对来讲比较抽象和复杂,同时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致使学生难以掌握重难点知识。所以,新时期下对小学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中,还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教育指导。因为教学手段正确性与否,也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率,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教学目标,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新颖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开展趣味化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借助提问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素养培育。因为一般来讲,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在发现、分析、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对问题的深度探究,明确其中包含的数学关系,并利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尝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始终在发挥作用,通过思考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发现问题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大脑中形成逻辑化的知识结构,进而达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并能运用逻辑语言、符号表示出来。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有计划地提问,引领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与推理,让他们学会猜想、分析与验证,从不同角度切入思路,从而有效培育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角的度量”相关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借助提问的方式开展课程,并在课程开始前先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解,明确其围绕着直线、射线与线段等基础知识而展开。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设计推理归纳环节。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进行提问:射线与直线分别是怎样得到的?直线、线段、射线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线段和直线之间有关系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以上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基于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理解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实践探究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推理出三者之间的异同点,这个过程就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基于几何图形,培育学生直观想象素养
教师还可以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巧妙地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形式對学生展开教学,使其直观想象能力得以有效培养。因为几何图形所呈现出的表面性相较于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小学数学课程中所讲授的基础的平面几何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与几何内容,培育他们的直观想象素养。这一手段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以直观的几何图形为对象,发挥想象确定图形或具体事物的变化形态与规律,并能利用图形解决数学问题。对此,教师就可以基于教材中的图形与几何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将直观想象素养的培育贯穿到课程开展中,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平面图形来认识图形或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变化规律,学会利用图形语言清晰地描述、解析问题,构建出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模型,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对数形结合的认识深度与应用水平,在有效引导中培育直观想象素养。例如,教师在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行相关教学时,就可以举例几个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子,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借助直观认识与联想分析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前期学过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进行对比探究,使学生从中清楚地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种图形都具有对边平行的特征。在明确这一点后,再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答案,并根据验证结构总结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和特征;最后分析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在对图形的直观分析中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对几何图形的相关了解,树立起自身更直观的想象能力,对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都有着相对积极的作用。
(四)讲授算理算法,培育学生数学运算素养
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高效的算理算法教学,这一点对提升学生自身的运算素养来说格外重要。而数学运算又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重要学习对象,其学习结果影响着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任何形式的数学活动都离不开运算,所以学生应该在小学阶段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理解算理与算法,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切实保证自身的基础学习能力得以巩固,为后续生活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加减乘除运算”中打好基础,讲授具体的算法与算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运算,怎样正确运算,从而将运算法则彻底掌握。同时,加强运算习惯的培养,从准确理解运算对象、合理选择运算方法、完整书写运算过程、及时检验运算结果等方面正确引导,且要求学生严格落实,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在对学生展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关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意识到本节课程中主要包括了口算除法、用整十数除上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等内容。而教师在课程中就要重视口算与笔算除法的有效教学,先利用算式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方法,使其学会口算和笔算,重点学会“试商”和“四舍五入法”,正确书写“商”的位置,之后再对其进行正确算法的相关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会因为对算式概念的了解不清而出现计算方面的错误。为了保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被学生完全掌握,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练习题组织其进行运算训练,使其在反复练习中总结出运算规律,积累运算经验,并从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除法书写习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五)渗透统计方法,培育学生数据分析素养
在课程中利用渗透统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课程教授,有利于培育学生数据分析素养。因为统计学其本身便是数学范畴内的一项学习内容,且教师将这一内容应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能有效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综合素养,所以这一教学手段的融合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而数据分析主要针对的教学内容就是统计与概率部分,通过调查与统计获取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图表对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整理,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这是掌握统计与概率知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渗透统计方法,引导学生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学习过程,以数据为基础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掌握数据分析方法,保证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先行讲授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而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完全掌握后,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习题组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分别调查“班级同学的上学方式”和“班级同学最喜欢什么卡通形象”的情况。学生以班级同学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调查收集真实数据,并对收集到的零散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按照习题要求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回答相关问题,在完整的数据统计过程中体现了数据分析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培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指引,教师要准确解读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将核心素养贯穿其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空间,使学生自身思维与能力发挥作用,高效完成数学学习活动。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