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权
摘 要:初中生的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和积累,学生只有在大量的传统文化阅读当中,才能够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形成创作精神,参与作文创作,表露真情实感。本文从部编版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出发,论述如何从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调动学生的作文创作热情,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思想深度,为初中作文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 语文教材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7.00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现代教育当中,传统文化内容更是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引领作用。初中语文教学所采用的部编版教材增设了大量涉及传统文化的篇目,这些篇目的增加标志着传统文化教学逐渐成为当前的重点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意义重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的视角出发,深刻审读部编版教材的内容,理解部编版教材在融入传统文化方面的编纂意图,进而通过教学手段的升级,引导学生形成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传统文化学习当中。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作用
1.打造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前社会信息环境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信息内容和价值观念在社会中大行其道。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网络上获取到的信息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包含有积极正向的信息资讯,同时也存在一些错误的、消极的文化糟粕。这些文化糟粕对于没有分辨能力的学生来说,影响深远,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对于传统文化当中的思想、文化成就等缺少认知,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观念。初中语文教育应当承担起文化教育使命,通过文化育人的方式,引导学生尝试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当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价值。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与传统文化之间契合程度较高。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尝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当中的精神内涵,形成更为全面的文化理解,建立起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强调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当中,除了要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语文语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知识基础上,形成文化价值观,能够诞生出文化思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建立起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能够在文学作品当中形成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打造文化创造力,这些能力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传统语文学科教学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教学内容集中在对一般知识的教学中,这就导致学生很难从语文的深层次理解出发,形成对于语文的思考。伴随着教学改革,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拉近学生与优秀文化之间的距离,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凭借着对于文化精神的感受和认同,逐渐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奠定语文素养基础。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当中有着大量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的类型不同,但是在传统文化的表现方面,却充分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对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来说,影响巨大。从类型层面划分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三种类型,这些内容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文学载体,其中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对于学生文化信念的养成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重大。
1.七年级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下两册传统文化的篇目总计达到38篇,其中较为典型的如《观沧海》《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吕氏春秋》等,这些传统文化篇章当中有的体现了中国古代英雄的文化气魄,有的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哲学思想,有的体现了典范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文化思维培养来说作用显著。
2.八年级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当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篇目共有46篇,其中教读课文内容增多,且主要以古代诗歌散文作品为主。诗歌内容共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等唐代诗歌,而散文作品则包含中国古代思想著作,如节选自《孟子》的《富貴不能淫》以及节选自《史记》的《周亚夫军细柳》等,这些篇章对于学生的文化感知培养作用显著,同时强化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对古代文化信仰和精神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3.九年级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篇目数量达到了42篇,内容主要以古代散文和明清小说为主。散文作品为极具代表性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小说作品选录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同时增加了名著导读部分内容,提供了《儒林外史》等优秀古代小说名著的导读内容,为学生拓展了文化认知视野。
三、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篇目的主要特点
1.选文内容经典
从部编版教材的选文情况来看,入选到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篇目,基本涵盖了我国古代文学历史当中所有时代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样式,这些文学内容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考验,最终走到了今天,是文质兼美,具有文化影响力的文化经典。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对文化经典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气魄,理解文化价值,产生文化感动,进而逐渐地受到文化信念的感召影响,奠定文化基础。
2.具有多元化的审美特点
审美价值突出和多元是部编版教材当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要特点。一方面,在审美对象的构成中,教材中的课文来自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学体裁,避免了单一文学体裁或文学作家的单调性,使得文化审美具有了多样性。在时代层面,选文内容重点集中在唐宋时期,但同时也包含了其他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同一册教材当中,类型十分丰富,既有散文,又有诗歌,同时也会有小说篇目,避免了学生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审美本身的心理活动和主体特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科学习的核心和主体,同样他们也是文学审美的关键,在传统文化篇目的选择当中,突出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趣味,为学生展现了不同文化表现方式和内容层面的文化质感,使得文化价值十分突出。
3.展现了时代文化传承特点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传统文化的篇目选择上还体现出了十分鲜明的时代传承特点。传统文化的语文篇目受到时空历史语言流变等多方面的限制,在传承发展当中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对于文化理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传统文化的选择当中,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纂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因素,积极地从文化传承和时代跃迁的角度出发,针对当下的文化思考进行了谨慎的内容选择。首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当中的篇目体现了文质兼美的特点,既有着语言的丰富性,同时也有着文化内容的深刻性,保证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能够形成更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其次是在文化传承中,编纂者结合初中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对一些选文进行了删减,以满足学生的思维思考需求,避免了一些与当下社会价值观或者与学生自身学习认知和思维理念相冲突的文化内容,导致学生产生了对于文化内涵的误解,影响学生对于文化精髓的把握。可以认为,当前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语文文章内容增设当中,充分考虑了文化核心价值,从当前社会学生群体的文化诉求出发,积极主动地进行了文化核心内容的全面调整,保证了文化价值的丰富,体现了文化的引领性特征。
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察当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把握不足,对于语文内部的文化精神理解不深,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大部分沿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教学方法,通过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作为教学重心,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参与学习。教师所开展的作文教学,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填空式”的教学,学生只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确认,再通过内容填空便完成了作文创作。这种教学方式来源于以往的应试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关键,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塑造,无法真正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学生在完成了语文学习之后,只能够形成短暂的答题能力,但是对于语文学习当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现象、文化精神等,知之甚少。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来说,作用并不显著,无法带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深层次的文化理解,无法发挥语文魅力。
2.教师缺少传统文化素养
中国悠久且漫长历史当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十分复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学习理解的难度巨大。大部分教师在此前的教学工作当中,并没有真正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机会,一些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相对浅表,没有深入到文化精神当中对文化核心内容加以解读的能力。甚至一些语文教师对于语文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如名著文化、书法文化等内容的理解,逊色于部分喜爱课外阅读的学生,导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难以从传统文化视角出发,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入来说,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缺失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导致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理解较为浅薄,无法真正体会到文化之美,发挥文化塑造人的作用。
五、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作文教学的主要策略
1.强化学生主体性,使学生产生作文表达的兴趣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特点,更多强调学生主体的感知能力,学生只有从自身出发,真正理解语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精神的践行当中,使传统文化当中所倡导的文化价值、精神品质等熔铸到学生的人生轨迹中去。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尝试开展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应当建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考量,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对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板块分类。教师可以采用不同颜色来进行模块划分,例如可以对单元导语内容运用蓝色字体与正文进行区分,帮助学生理解单元内容的核心以及其与正文主体内容之间的关联。学生在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关联之后,能够自觉尝试进行思维理解,形成预习能力;其次,要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人性化注释,利用文本对话形式,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篇目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初中学生群体对于传统文化篇目尤其是散文文言文篇目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一些文言文的用词表意方式,在当今语境当中已经不复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则可以从学生群体的流行语出发,找寻到相近或相类似的表述方式,为学生进行注释,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更为精准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趣味性,参与到文本对话当中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在阅读当中进行自我表达的冲动,进而产生作文创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创作的兴致。
2.持续强化阅读教学,凝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缺少了阅读能力,那么语文教学的价值也便不复存在,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教学关键。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当中,教读内容篇目占据了绝对比重,教师要尝试将精讲和精读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學中,教师主要从预习、注释、联想等角度出发,带动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逐渐尝试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文化立场来进行阅读理解。教师教学可以引入群文阅读机制,带动学生在阅读当中,利用文学批评等手段,尝试对同类型的传统文化篇目进行对照阅读,增强学生对于文学特色和思想的深度挖掘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当中能够从浅层阅读过渡到深层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3.以现实生活为蓝本,找寻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大部分内容与当下的社会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建立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文化理解。例如对于初中教材当中《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情况,导致他们无法理解范进在考中举人后会发疯这一行为。部分学生认为,考中举人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作者这样创作人物可能存在夸张的手法。教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对《儒林外史》所描绘的社会加强理解,可以从当前高考的录取率和举人的录取率的对比,来渲染古代科举的残酷,使学生能够从较为熟悉的事物视角,对古代文化和小说作品的人物加以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学生能够更近距离地来进行文化感受,强化文化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是核心和关键,对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初中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应当积极从教学方式方法出发,通过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发掘教材当中的文化资源,理顺文化脉络,开展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沐浴在传统文化的环境当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淑花《信息化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0年第4期。
[2] 邱锦红《以读促写——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新课程导学》2021年第12期。
[3] 臧菁菊《信息技术与初中作文教学的结合策略》,《作文成功之路》2020年第4期。
[4] 陈锡跃《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探究》,《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