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不消逝

2022-05-30 03:34王翠
妇女 2022年7期
关键词:六爷三爷家书

王翠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祖国献力量,为家乡作贡献,为家庭谋幸福,妇女杂志社和人保财险辽宁省分公司工会委员会联合推出“奋进新时代 赓续家国情”主题征文活动。

本次征文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他们分享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普通人努力奋进的身影;他们抒发真挚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文章通过不同的视角和风格彰显家国情怀。这些平实的文字,是人们真实生活的写照,而其中传递的正能量,也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八十四岁的老父亲,在伏案整理王氏家族各位族亲写的纪念文稿,编辑已近尾声。看着老人埋头于此,脑海浮现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一段经典台词:“死亡从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无法抗拒自然法则,亲人总会离我们远去,而在社会各种因素叠加的大环境下,“断亲现象”已越来越成为中国家庭的新生态,“家族”渐行渐远,若无血缘,亲戚们可能很难再见。如此,不由得敬佩长辈们的智慧与远见卓识,在他们有生之年,集众人之力,重修精神族谱,背书“家族”备忘录,以此凝聚后人,家风永续。捡拾记忆的碎片,谨记生命中的那些如金岁月。

爱是一首老歌

声音是有记忆的,没错。我能记得每一位亲人唤我名字的声音,忆起那些年、那些亲人的声音,无比幸福。在这诸多声音里,有一种声音是特别的,因为它带着音乐的回响。

记得我最早听《国际歌》是孩童时的家宴上。一个拼接出来的大长桌,老少十来口围坐一起。爷爷、六爷、父亲与叔叔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都心照不宣地期待一场大戏开幕,纵情放歌。我的祖辈父辈们,经历坎坷磨难,感慨万千;以酒助兴,以歌寄情,颇似《红楼梦》里“飞花令”的场景。一般以爷爷激昂高亢的《满江红》开场,在壮怀激烈、无限豪情的铿锵中,大家的情绪被燃起,接着是《苏武牧羊》,虽然那时不太理解歌词背景,但伤怀之情直抵内心;六爷声线好,特别适合《松花江上》,情感表达也最到位,唱到呐喊处,大家会轻声和唱;随后是爸爸的《送别》、二叔的《革命人永远年轻》,全部是红色经典。小叔叔那时还很腼腆,喝到位了才一曲接一曲;家人中最会唱歌的当属六爷和二叔,是大家的曲库,随着渐入佳境,轮唱转为集体唱,就以他俩为主唱,爷爷和爸爸附和,女眷们这时也加入助唱,你来我往,将爱国革命歌曲一首首地传唱着、回味着。感慨处大家又会拉一段家常,回忆那些艰难却百折不挠的往事,今昔对比自有无限幸福在心头的喜悦,再来一壶酒,继续。再往下,会唱一些主题或轻松或欢快的曲目了,如《彩云追月》《花好月圆》《四季歌》《渔舟唱晚》等,奇怪的是,即便软软糯糯的小曲从他们口中一出,也唱出了一本正经的家国味道。其实能唱到《国际歌》,一般以爷爷或六爷两位长者提议,一个领唱,然后大家齐声唱,唱得庄严而神圣。唱到这一曲目,团聚也就差不多接近尾声了,我理解这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一种新的出征。歌以咏志,那满腔的情愫穿越时空,弥漫散开,余音绕梁。

歌声里有太多的故事,祖辈父辈以另一种维度和方式,让我们感知光明之所在,正气之所存!难忘那些年的歌声与微笑,更难忘祖辈的壮志与豪情!

爱是一封家书

当年父亲与三爷书信往来,得知王家喜添千金,三爷来信道贺,并提及起名:女孩就叫“翠微”吧,取自毛泽东《七律·答友人》的“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名句。取其名,三爷意为寄予王家女子不做温室花朵,要经风雨见世面,像青山一样挺立之意。如果我能说话、有权选择,一定是它了。遗憾的是,父亲已上完户口完美错过。细想,一个小生命赤手空拳地来,长辈这份用心和爱,是多么幸福的事!

王家是一个“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耕读之家,也是一个革命之家。三爷戎马一生,军旅在外,但对家乡和亲人的关爱从未间断,家书为证。对家母的牵挂与愧疚,信中曾写“我虽在革命军队中服务,甘食暖衣,较我母享受不可比拟,常引为内疚,而未敢忘本。二哥以我母物质与精神照顾之周,弟等只能感激,手足情殷罄竹难书,天涯地角,寤寐不忘。”“常念老母在堂,五世其昌,儿孙节辈竟为人民服务,蔚为革命家风,无负于我母一生辛劳之身敎,”对下一代的教育,“新的年代赋予我们新的任务——生产建议的任务,这要发扬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来对待新任务。不要从自满保守情绪出发,计较个人的斗争果实,因而产生松劲享乐退休等现象,革命斗争日久的同志固然不应如此,初步献身革命的青年更要长久保持内心的火热。你们及二哥历次来信,均表现勤苦劳动,奉公忘身的情绪,我很高兴。”

一封封红色家书,除了承载家国情怀,事无巨细,处处体现着拳拳孝心、浓浓手足情和殷殷长辈爱,今天读来有如《傅雷家书》般有温度,充满暖意。正所谓,红色家书抵万金,优良家风咏流传!

爱是难忘的老物件

这些年,随父母搬了几次家,每次都要断舍离一批东西,然而无论怎样折腾,那些有着故事、带着情趣、藏着记忆的老物件始终不舍丢弃。这其中有长辈的赠予,至今视为宝贝。记忆中,南京二伯念故乡,知感恩。每逢来东北工作,条件允许他都会顺便回家乡看望长辈亲人。当年的这些小毛孩对于家风家教的认知理解,其实就是从亲人间这样的频繁往来,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一点点生根于心的。在亲情互动中,孩子们最大的受益,是感受大家庭的团结友爱,获得精神滋养;也常会得到一些物质上的鼓励与满足。小些的时候,收到瓜果糖品就满满的幸福了;大一点儿,礼物也发生变化。记得上小学高年级了,有一年二伯来东北,送我一个大盒子,等客人们都走,打开宝藏一看,里面是成套系的连环画册《红楼梦》(10集),还有一些如《淘金记》等经典连环画。《红楼梦》连环画,画风清秀,工笔细腻,人物曼妙纤纤,楚楚动人,让人爱不释手。这些小人书,陪伴我的小学时代,一到节假日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请出来,洗好手轻轻地翻阅,一读再读。这些小人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封面上都工整地寫着一个名字,因书为媒,以致后来见到二伯家大哥都亲近无比。而这些小人书随着一段记忆珍存在娘家的书橱中。

回忆是幸福的。我相信,爱,永不消逝。因为,记录什么,便传承什么!

作者单位:人保财险辽宁省分公司

猜你喜欢
六爷三爷家书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清晨忆家书
三爷
月亮
一封家书
天价座石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