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2022-05-30 01:54何德香
考试与评价 2022年8期
关键词:隐性法治道德

何德香

1. 隐性教育的内涵

隐性教育是通过经验与行为思想上来实行传递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隐性教育是可以实现传递的,但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来说,隐性教育拥有许多的不确定性。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不同,显性教育主要包括: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上接受教师讲授的各种文本知识的概念和各种道德和法律价值观,而隐性教育是显性教育的对立面,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隐性教育涉及面广,渗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生的游戏和活动中,它总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有积极的教育影响。教师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隐性教育,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就要让教育回归生活,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引导和培育。例如,家长带领学生春游,在目的地附近发现了一座小桥,学生不顾家长的劝阻执意要到桥上去看看,在奔跑的途中摔倒了。学生在哭喊中将视线转向了自己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家长能关怀自己,将自己扶起来。学生的家长装作没有看到,在一旁眺望远方的风景,并没有回应学生带有请求的目光。学生哭了一会儿后,自己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奔向了家长,继续着快乐的春游计划。学生的父母没有在一开始就强行制止学生不许去,也没有在事后讲述长篇大论的道理,甚至没有回应学生当下的请求,只是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将不会有人帮你”,学生的行为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在遇到挫折后停止了哭泣,并自己站了起来。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长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理能力,将教育转换隐形的内化行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规范自身品性,在符合学生生理特点的基础之上实施隐性教育,夯实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2. 隐性教育的优势和特点

2.1引导式教学,隐藏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法

在人们进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部分知识可以通过经验的传授进行有效获取,但部分经验的积累需要个人进行有效的实践之后才能获得。但在学校教育制度下,学生基本失去了进行知识实践的机会。知识教学在考试完成后便戛然而止,使学生也逐渐养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思维,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为在一连串的考试后,学生仍需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隐性教学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刻意隐藏解决办法和问题结果,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逐步的实践探索,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自信得到提升,為解决更多同类型的实践问题奠定重要基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多样的价值判断训练,使学生的原则意识和德育实践素养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2.2暗示教学,使学生的潜意识心理得到训练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我国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方法与教学形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变革,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也日益关注。所谓隐性教育,是指将知识应用于学生身上,让它与生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小学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隐性教育,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在隐藏教学概念开发的过程中,对某个人的行为进行积极暗示,也能使其行为逐步转变,最终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在小学德育教学阶段,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接收到他人暗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对此教师需要在德育教学中树立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健康的生活理念进行积极暗示和传导,树立德育榜样等,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积极的文化熏陶,促使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理念得到有效培养。

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隐性教育的有效策略

3.1营造轻松、生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土壤

微课教育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种教学方法,凭借自身资料容量小、主题鲜明、教学内容精干高效,且不受空间、时间上的约束等优点,已成为许多教师较为青睐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们可针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特点,对教育教学的思维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有效革新,以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实现了隐性教学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合理渗透与开展。具体可表现在: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自制微课录像等,通过丰富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教学手段,让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得以全面训练,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校信息获得的渠道与方式,并加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隐性教学因素。例如通过“我爱我们班”主题班会的实施,首先引发学生的情感感受实践与体验,在校园精致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班是怎样装扮一个最美课堂的?首先通过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对生活有更清晰的认知,或运用相关手段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同学,更能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另外,由于人与人的不同,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导方法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关指导。

3.2体验之中成长,实现隐性教育目的

体验式教学法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学习和成长,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比如,在进行“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单元的学习时,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围绕教材中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进行讨论。学生们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所发现的环境污染行为,然后一些知识面广的同学会说出更多有关环境污染的例子。随后教师做总结,让学生们动起手来,从我们自身做起,主动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然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变废为宝的小妙招”,比如将一些易拉罐改成简易花盆,将奶粉桶改成小凳子等等,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周末自己制作一些有关变废为宝的小手工,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从而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进行校园卫生的打扫,并且将一些“不能随手乱扔垃圾”的标语进行宣传和贴放。再以“父母多爱我”该课内容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小的辩论赛活动,将“我们年纪小能不能帮家长解决难处”作为论题,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说明自己的看法。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显,会出现辩论内容不够深刻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学习视频,让学生了解家长的工作常态,记录家长一天的工作历程。而后,由教师扮演学生,由学生扮演家长,让学生体会家长的生活状态,例如,在工作中遇到困境是如何做的,回家整理家务、洗衣服、做饭是怎样的心情等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表演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了解家长的压力,使之学会体恤家长。表演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意在激发并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间接观察和体验中获得正确的人格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进步。体验式教学法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化,学生也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构建网络隐性教育空间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社交软件、网络交流平台也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媒介,这些也是未来的趋势,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班级聊天群,及时汇报班级聊天小组中小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和工作,随时听取小学生家长的意见和教育建议,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可以在线弥补遗忘掉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打破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及时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把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纠正错误。

3.4贴近实际生活,重视情感道德培养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的课程,其中的教学内容源自于对人们生活经验与智慧的总结。教师要隐藏教育意图,淡化教育意识,在无形之中实现教育目的。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务必要回归生活本质。教师借助隐性教育达成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教育,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以“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该课内容为例,如若教师为学生一一解释依法维权的相关知识,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切实参与到学习中。教师以假设的形式,帮助学生感受法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法律,将会发生什么?”旨在让学生明白如果没有法律的规范,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就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身的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在无形之中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意识到当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再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该课内容为例,教师以情景模拟的形式抛出话题“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明日不上课了,我们以后也不上课了。”该话题激起了学生的愤怒和不满,教师顺势引导:“大家为什么生气?学校这样做的话剥夺了我们什么权利?我们应当向谁求助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公民意识与国家观念得到了良好的培育,增强了法律意识,也明白了要珍惜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力有哪些。教师要明白,教学的过程是形成有效互动的过程,而非教师自己的主战场。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实施隐性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5丰富隐性教育的开展形式

校园道德以及法律教学适合当前学生的心理,在教导学生的同时需要提高其能动性,所以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课程中的隐性教育因素,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并为学生创造价值。在进行特色教学时,特别强调:教师必须要紧扣学生现实,针对被教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想观念进行课程设计,如此教師才能与学生的道德认识基础产生共振,从而激发学生对品德与法制课程的道德认识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确保:通过积极探索运用隐性教学的机会,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课程设计相互衔接,利用教师自身敏感的洞察力,全面地培育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与行为品格,并以此推动学校教学形态的多元化以及隐性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全面渗透。另外,教师还必须合理运用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的教学内容,通过深度的研究课程,抓住每一细节,为隐性教学的实施开辟了更多的开展形式与实现条件。

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教育正处于大发展、大改革时期,显性教育仍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全民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都逐渐认识到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不断提高隐性教育的教育地位,全面推进隐性教育在小学生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认知生活、汲取知识,实现隐性教育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化,达成隐性教育目的,最终提高道德和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隐性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