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30 01:48赖琼兰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项脊轩心理学笔者

赖琼兰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学知识已经被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想要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学习心理学,适时使用相关知识来设计教学环节,改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下面,笔者就以《项脊轩志》的教学为例,谈谈心理学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结合认知心理学中的理论来设计教学的目标。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的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会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教师在为其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需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以极淡之笔写极浓之情”的典范之作,不论是写与祖母、母亲、妻子之间的深情,还是写家族变迁的悲情,都用笔极淡,展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文中的一些细节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在开始教学前,我们要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等,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我们成功开展语文教学的前提。

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归纳其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带领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细节来表情达意。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中的“7+2”法则(又叫“米勒定律”)来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一篇论文,明确提出人们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并且会在5-9之间波动。也就是说,人的大脑最多能同时处理5到9个信息。因为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人们通常会把信息分成块和单元来处理。例如,我们会将手机号码分割成“xxx-xxxx-xxxx”的形式来记忆。记忆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喜欢把一长串数字拆分开来读、写、记,目的就是降低记忆成本。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合理地分配时间,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一些语文教师在课上未能合理地分配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了“7+2”法则,自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对事件的开头和结尾,人们往往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应把教学的重难点合理地分配到一节课的开头或结尾,再利用其余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高效利用45分钟的时间。对此,笔者把“带领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细节来表情达意”分别设置在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把“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归纳其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设置为一节课的中间环节,让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文意,读懂文本。

再次,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以适时使用心理学的知识。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沉锚效应”,即人们在对某人、某事作出判断时,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人们的思想就像沉人海底的锚一样会固定在某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心理现象,将设计出来的问题当作“锚”,精准地“抛锚”,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项脊轩志》时,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导人新课:“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希望拥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房间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借助问题导人新课,不仅能直击少男、少女的内心世界,而且能让他们明白“室仅方丈的旧南阁子”能让作者付诸无限深情的原因(因为那是一间装载着青春与梦想的小屋)。接着,教师“抛锚”:除了青春与梦想,项脊轩这个小屋还装载了作者的哪些回忆呢?这个“锚”能很自然地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最后教师再抛出一“锚”:文中哪些文字深深打动了你?为什么?这样就让课堂很自然地过渡到对文中“善假于物”、“以细节动人”的写法学习中,学生在写法的学习借鉴中继而生成和内化课堂所学。

当然,“锚”抛得再精准,也只能起引导的作用。在语文课上,教师始终应以学生为主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何激励学生、唤醒学生,让他们积极快乐地参与课堂活动,需要教师深入思考。研究表明,真正有效的对话只存在于平等的个体间。在语文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相处,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地尊重、关爱学生,做他们的引导者、倾听者和合作者。在讲解《项脊轩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尽可能地使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更加的自信。使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从而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心理学认为,群体合作能够充分展现内部成员的优势,从而促使群体获得最大的成功。所以,教师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探讨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以《项脊轩志》为例,笔者在语文课上设计了小组比赛的活动,将学生分成四组,让四个小组分别负责归纳重要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因为关乎小组的荣誉,他们行动起来都非常的积极。

最后,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抓住契机,实现高效的课堂评价和评价检测化,以更好地生成课堂教学成果。教师要抓住课堂评价的时机,恰如其时地给予学生恰当的点评,让学生能够贴合课堂节奏;教师还要巧妙运用评价语言,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还要能够启发和点拨他们,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更为广阔的课堂空间;教师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训练,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内化课堂知识和能力,并结合老师的总结和点评,明确学习要点,及时化解疑惑,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在《项脊軒志》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针对该课“善假于物”的写作启示,笔者设计了“难忘的……”的课堂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运用“善假于物”的写作方法,还要运用细节描写,以此来促使知识的内化,实现课堂评价的检测化。

此外,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规避几个心理误区:

1.放不下“师道尊严”

心理学认为,真正有效的对话只存在于平等的个体间,语文课堂亦是如此。如果教师持着“师道尊严”高高在上,必然无法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也无法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在《项脊轩志》的课堂中,当讲至祖母和母亲的文段时,动情之处,笔者不禁泪流满面,全情的投入,推心置腹的交流引起了所有学生的共鸣,把课堂推至一个小高潮,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2.等不及学生的充分思考和讨论

课堂提问和实践活动是一堂语文课的关键环节,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害怕自己设计的课堂节奏被打乱,只是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活动,舍不得把时间交给学生,等不及学生的充分思考和讨论,所谓的提问和活动不经意间陷入了自问自答的模板,教师就像在唱独角戏,总是陶醉于“完美”的自圆其说。

3.自以为是的“舍不得”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但是成功的课堂不可能固定在既定的模式中,师生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是在思考的个体,成功的课堂是在45分钟里逐渐生成的,面对课堂中思维碰撞生成的火光,教师应学会舍弃之前所准备的一些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生命力的课堂。

总之,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学知识,科学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心理学笔者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老师,别走……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