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娟
摘 要: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直观、生动、感染性强的特点,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与中学历史教学关系密切,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红色文化出发,对内蒙古的红色文化进行梳理,进而对其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学历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7-0095-04
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青少年,他们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期,如何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中学历史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不同的方面;从狭义上来看文化主要指向精神层面,即传统的“文以教化”,指向性情的陶冶,品德教养。红色,对于中华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赋予了红色深刻的内涵,红旗、红军、红色政权……不胜枚举。红色与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红色文化的概念。2004年,刘寿礼在《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中提出了“红色文化”的概念,即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于井冈山和瑞金为核心的中央苏区“红土地”之上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①此后,“红色文化”的概念被不断完善,并广泛传播。邓显超、邓海霞在《十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评》中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外延、本质等方面对红色文化的概念界定进行了梳理。②进入新世纪,红色文化精神对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广大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所指的红色文化,采用渠长根先生在《红色文化概论》中的概念:红色文化产生于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之中,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从广义上讲,它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的所有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方面。狭义的红色文化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③
二、内蒙古红色文化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分析
内蒙古红色文化既具有红色文化的普遍特征,又由于其地域特征、文化背景而具有独特性。在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内蒙古红色文化被创造出来,并得以发展和传承。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开展革命工作的民族地区之一,在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内蒙古的红色文化,以遗址遗迹、文物、人物事迹等形式存在,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资源反映了党的优良传统、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把这些资源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之中,会对学生的价值形成、人格塑造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内蒙古红色文化形成于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孕育出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在五四运动期间,蒙藏院的学生积极响应,参加游行示威活动。内蒙古土默特察素齐镇的荣耀先由于受李大钊、陈独秀倡导的新思想的影响,成为蒙藏院学生运动的领袖,参与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的工作,积极宣传新思想,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之中,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回到归绥宣传北京五四运动的情况,积极组织内蒙古的学生爱国运动,使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中国的北部边疆,為声援爱国运动贡献了力量。虽然内蒙古的学生爱国运动规模、声势都比较小,但对当时闭塞的内蒙古地区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人们开始思考摆脱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使之成为内蒙古红色文化的开端。
从物质形态上来看,内蒙古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主要代表性的红色革命遗址如巧儿气召——中共绥远特别区工委、包头工委旧址、京绥铁路(包头段)工人大罢工旧址、土默特学校、独贵龙革命活动地旧址等。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进行了自治运动,各盟组建了自卫武装、建立民主政权。1947年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通过了自治政府实施纲领、政府暂行组织大纲、人民代表会议宣言,选举乌兰夫为主席。这一时期的主要红色文化遗址如五一会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乌兰夫办公旧址等。还有很多烈士陵园,很多红色遗址距离学校比较近,方便师生的参观考察,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讲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从精神形态上来看,以团结互助精神、蒙古马精神和乌兰牧骑精神为代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红色精神。这些精神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往无前、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团结一心的民族情谊。
从历史研究和资源开发传承角度看,内蒙古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历史研究成果众多,有专门的红色专项课题,形成了一批专家和研究团队,且出版了很多相关研究著作、论文、舞台剧等。研究在不断地深化,这就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更加深入、细致的资源,为中学历史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传承来看,内蒙古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推出红色旅游线路,使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为在广大青年中赓续红色基因创造了条件。
三、内蒙古红色文化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
(一)中学历史教学融入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1.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需要
历史是每个人生命各阶段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历史的人、历史的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社会的态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进而树立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但是,作为过去发生的事,历史是“过去式”的一种存在,对于中学生来讲并没有亲身经历,加之心智不成熟,缺少理论基础,理性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限,所以对历史的理解有很大的难度,影响了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红色文化遗址遗迹遗物及以口述史的形式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可以感知的活生生的存在,有助于青少年理解历史。
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更具说服力和亲和力。比如,生活在物质极大富足的今天的中学生,几乎感受不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苦”,不能真切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很幸福。通过老一辈革命者的遗物让他们更直观的进行对比,来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珍惜今天的生活。文化的一个特质体现在:文化是共享的。人作为文化的创造者,更易于接受自己熟知的或自己所属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将其凝结到一起。故此,通过发生在本土的甚至是身边的事,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所以,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其更好的感知历史,发挥历史学科育人的功能。
2.贯彻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需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确定了以核心素养作为历史课程的目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④规定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⑤
可见中学历史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而“家”是“国”的基础,要爱国首先必须爱家,由对“家”的认同上升到对民族、對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在中学历史中渗透本土红色文化,会增强中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进而上升到国家层面。内蒙古红色文化是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来的文化,一座座烈士陵园、一个个鲜活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以此为教育手段,效果是任何“说教”无法比拟的。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
内蒙古红色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蒙汉各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生活幸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文化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地域、共同的生存空间,使各民族人民自古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脉联系。少数民族对汉族制度的借鉴、语言的传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历代的和亲联谊都体现了民族的交融,文化的交流。这种交往交流交融从来都是双向的,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内蒙古红色文化能够增强“五个认同”。一处处红色遗迹、一件件红色文物、一个个红色故事、一首首红色歌曲,体现了各民族对祖国的向往与认同;抗战时期,生活在内蒙古的各族青年用鲜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爱国史诗,体现了对民族的认同;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了其精髓;敢于奉献的“蒙古马精神”、服务人民的“乌兰牧骑精神”体现了对文化的认同;大青山革命根据地旧址、乌兰夫纪念馆等反映出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成为第一个自治区,鼓舞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在党的领导下当家做主、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融合路径
将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挖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找到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实现历史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结合教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中学历史教材具有跨度大、概括性强的特点,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教情来开发课程资源,增强授课的灵活性。在课堂上运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系统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教材内容,了解哪些章节涉及红色文化,避免盲目。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应用。
教师通过文献资料的查找、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内蒙古地区的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加以整理、分类。同时可以利用假期开展口述史的调查工作,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掌握。教师依靠专业知识,特别是对影视资料、口述历史事件进行考证,以尊重历史事实为依据,使之既不失生动性,又能够运用到教学之中。教师做好教学设计。运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切忌生搬硬套,强行加入。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到课堂导入、讲授、教学效果检测等各个环节。如在统编教材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自然灾害、饥荒席卷全国,可设计引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在自身也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接收了来自南方的三千孤儿。孩子被牧民们收养,并视为己出。在牧民的心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国家的孩子”,牧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孩子照顾好,这充分体现了大爱无疆的民族情,成为见证民族团结的佳话。通过这种红色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中华各民族是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
2.开展实践教学
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通过实物加强理论的可信度,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对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所以开展现场教学、研学活动是在历史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
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可结合实践教学进行。抗日战争结束后,面对蒋介石的独裁及与人民为敌的态度,中国共产党在敌我军事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做出了进行解放战争,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决策。国民党反动派、各地地主、土匪穷凶极恶,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但也是共产党人用鲜血换来的。在内蒙古就有这样一批烈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在反动派的枪下,这就是柴胡栏子事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的柴胡栏子烈士陵园,通过现场讲解、观看图片、烈士留下来的遗物,领会解放战争精神。也可以通过参观南山烈士陵园,那刻在墙上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不易,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
3.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中学历史学习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以学情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搜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可以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准备相关的案例,可以在课上讲解,也可以带着思考题提前下发给学生,课上答疑。通过此种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以不同载体来诠释和演绎与课程相关的红色文化。比如讲故事、歌唱、角色扮演等,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同时又可以寓教于乐。
——————————
注 释:
①刘寿礼.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J].求是,2004(07):33.
②邓显超,邓海霞.十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评[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6(01):29-39.
③渠長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
④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1〕李水弟.红色文化与传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2〕申屠宁.红色足迹——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M].呼和浩特:红旗出版社,2007.
〔3〕郝维民.内蒙古革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郑建锋.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J].河南教育,2019(09).
〔5〕连晨曦,卞梁.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7).
〔6〕刘克静.红色基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途径研究[J].中国报业,2021(02).
〔7〕黄庆华.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0(01).
〔8〕方富冰.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高考,2020(12).
〔9〕刘瑞宏,冯义平.利用地域红色资源,传承中华红色基因——普通高中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9(10).
〔10〕张静,黄霞.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1(08).
(责任编辑 徐阳)
Analyz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Inner Mongolia Red Culture and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YU Xiao-juan
(Chifeng University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rich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 they are visualized、vivid and infectious, the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 . Red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 It can help u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 This paper starts from red culture , This paper Comb the red culture of Inner Mongolia at first , then discuss the necessities and ways of using red culture in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Keywords: Red Culture; Middle School History;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