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杭
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0年以來,北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了解本底和变化情况,推动做好生物多样性各项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北京市各功能区生物多样性情况各具特色。其中,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优良,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也是全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平原区生态建设修复力度空前,是生物多样性提升的重要潜力区。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改善显著,是广大市民直接接触生物多样性的集中体验区。
北京市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近年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园林绿化、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严格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制度框架,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体系不断完善,重要生态空间得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重要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深入,共同推动做好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各功能区生物多样性各具特色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2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了解本底和变化情况,推动做好生物多样性各项保护工作。2021年,实地记录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65种,分属森林、灌丛、草丛、草甸与草原、湿地等类型,2020—2021年累计记录94种。
实地记录各类物种共3702种,2020—2021年累计记录6283种。其中高等植物1804种,脊椎动物371种,昆虫2580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50种,藻类475种,大型真菌803种。
实地记录北京新记录种17种,包括苔藓3种,维管植物1种,昆虫3种,大型真菌10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6种,全部为大型真菌。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在完成一轮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整理相关数据,更全面掌握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
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北京市各功能区生物多样性情况各具特色。其中,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优良,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也是全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市95%以上的生态保护红线和97%左右的自然保护地均位于生态涵养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涵养区共有各类物种5578种,约占全市物种的90%,是北京名副其实的天然生物资源库。
平原区生态建设修复力度空前,是生物多样性提升的重要潜力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平原区(通州、顺义、大兴)共记录到各类物种1668种,包括对水陆环境质量敏感的黑斑侧褶蛙、对人类干扰敏感的萤火虫、以及对食物可获取性敏感的猛禽长耳鸮和雀鹰等,说明平原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改善显著,是广大市民直接接触生物多样性的集中体验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心城区共记录到各类物种2232种。包括鸳鸯、普通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黄鼬、黑鳍鳈和黑斑侧褶蛙等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表明中心城区虽人口密度较高,但仍保存有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区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较好的栖息地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态服务功能。
统一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是一个统筹考虑城市尺度环境质量、生态空间格局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状况的综合性指数,反映了评价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为落实《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相关要求,2021年9月,北京市发布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统一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建立了以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统领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2021年,全市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平原区EI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9%、2.6%、2.4%,生态涵养区稳定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EI比上年提高了1.1%。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加强城市生态保护,提升城市生活品质。2021年,首次开展了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其中,中心城区的植被覆盖指数优于全市集中建设区的平均值,东城区、西城区绿地服务指数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二。
据悉,评价体系首次纳入了绿视率和自然岸线保有率指标。绿视率是集中建设区评价体系的一项特色指标,是城市更新生态保护修复效果的表征之一,反映了在既有城市绿地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见缝插绿、疏解建绿、微小绿地建设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生态质量。自然岸线保有率指标的提出有利于促进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增强河湖岸线连通性,构建近岸地带物种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良好自然条件,努力实现“人水和谐”。经过评价,2021年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为67.9%。《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表明,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等重要河流自然岸线保有率为75%以上。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区开展特色保护
北京市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2021年,海淀区和怀柔区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平谷区被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截至目前,北京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已覆盖延庆、密云、门头沟、怀柔和平谷等五个生态涵养区,并延伸到中心城区。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既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协同发力,也需要公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达成更多的保护共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