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优化”之真谛 育国家之栋梁

2022-05-30 20:17杜月娇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管理科学优化思维

杜月娇

“管理科学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优化。”对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镇璐而言,从初步接触管理科学的系统知识,到学以致用并将其作为终身发展的方向,“优化”的思维早已融入他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探寻“优化”之真谛是他的习惯使然,为国家培育管理科学的栋梁之材则是他的职责所在。

将“交叉”与“优化”融会贯通

交叉思维和优化思维贯穿了镇璐的整个求学及科研生涯。

本科时期,镇璐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试点班,由于其所学内容涉及工科与管理学的交叉应用,镇璐自然而然奠定了良好的交叉学科思维方式,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时期,镇璐的优化思维更多地体现在他克服学业短板的过程中。1999年是镇璐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年,也是互联网在中国兴起的重要节点。出身湖北一座小城的镇璐在此前18年里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直到踏入大学才学会开机。然而,大学一入学就需要开始学习“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教材对他来说无异于天书。然而第一个学期结束,恰恰是落人一步的镇璐取得了“C++”考试全班第一名。他是如何做到的?通过优化时间利用方案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优化学习方法提升自身学习效率……正是得益于这种自发性的优化思维,镇璐才取得了优异成绩。

“对自身发展的规划其实也是‘管理科学的一种应用。”由于原本所学就与管理学有所交叉,具备一定基础,加之自身兴趣使然,镇璐选择了改变研究方向,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他说:“本科时期的学习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具备了工科的思维。在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求学的硕博经历,则使我具备了管理应用的能力,完成了从事科学研究所需的综合能力的积累。”管理科学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决策或因素加以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模型研究各决策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答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因此,镇璐所具备的工科思维与管理应用相辅相成,使其在后来的科研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计算机、统计等理工科方法解决管理运营层面的实际问题。“‘转行不仅没有为我带来弊端,反而成为我的优势。”此外,结合自身求学经历,镇璐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也将他在硕博连读期间积累的“从事科学研究所需的综合能力”凝练为21字真言:懂理论、善分析、精建模、熟算法、能编程、勤实践、会表达。如今这已成为他培养学生的指导方针。

2008—2010年,镇璐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从而进入了新的研究领域——港口与航运管理优化。

做一点有品位的研究

作为亚洲排名前列的高水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并不追求学术成果的数量积累,而是追求学术成果的高质量,这给镇璐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促使他一直勉励自己“要做一点有品位的研究”。在他看来,“研究”是指人类对事物的真相、规律等进行的无穷尽探索,从非知到不知,从不知到知少,从知少到知多的过程。镇璐指出,想做有“品位”的研究,就要选择有一定挑战和难度、突破思维且有较大推广意义的课题,能够让研究者独立思考、超越自我、卓尔不群、寓研于乐;做“一点”的意义在于有品位的研究要追求成果质量,而非数量,并且要聚焦到某一个点,才能干到一流、做到极致。“‘只做最好的(The best or nothing),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到极致,才是学者应有的研究态度。”

2011年,镇璐来到上海大学,仅半年的时间,他就凭出色的科研成绩从讲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一年后又破格晋升为教授。

镇璐善于分析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将不同领域存在关联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收获了累累硕果。这些年来,他先后主持5项国家级课题,1项千万级大型横向企业课题,30余项省部级及其他课题;授权了7项发明专利;在《交通科学》(Transportation Science)《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2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15篇。

港口是全球贸易的枢纽,以镇璐所在的上海市为例,上海口岸进出口位居世界各城市之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上海港的繁忙物流活动催生了社会和企业由港口与航运管理优化开始,延伸到物流与供应链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等领域优化决策方案的迫切需求。基于这一背景,镇璐立足实践,针对集装箱港口运作管理中的各类资源分配与调度优化问题,具体研究了泊位、岸桥、堆存区域、港口新型设备、港区拖船等港口核心资源的分配与调度优化问题,建立了相关决策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高效求解算法。“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镇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镇璐率领团队所研究开发的相关物流管理领域决策支持系统已在集装箱码头、港口物流企业得到了应用。

海纳百川 全人教育

“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拉动科研”是镇璐始终坚持的观点。

“我所从事的学科大方向名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具体的研究方向名为运营管理优化,并且我所讲授的课程就叫運营管理。这些年来,我是把运营管理优化作为我的教学跟科研的主线任务展开的。”镇璐说,运营管理是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14门核心课程之一。在这一领域,其研究成果曾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进步奖一等奖等,其领衔负责的“运营管理”课程被认定为2020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在日常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镇璐始终强调要将研究对接社会现实需求,攻克世界公认难题。他的精品课程就是为结合中国国情,培养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管理人才而推出的。“我们在MBA项目的理念上就是8个字,海纳百川、全人教育。海纳百川就是要强调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有国际视野、有领导力的商业精英。全人教育是指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可信任与可共事的全球本土化(Glocal)人才。”

作为导师,镇璐充分给予学生尊重与自由,以自身科研项目为载体和契机,促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成长,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镇璐常常以“药方”和“药”作比来向学生讲解立足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识系统是什么?知识系统就像一个载体。好比物流优化问题中,我们可以提出很多模型和算法,这就是‘药方,但企业是没有办法直接使用的,必须给出基于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药,有了‘药才能‘治病。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你不能只是研究理论问题,还必须研究怎么把理论成果变成一些具体的软件,这样才能给企业提供一种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镇璐提出要先构建学术荣誉体系,通过学术荣誉的获得与平台支撑力度的提升来激励人才的成长。“荣誉和实绩,就像一个天平的两端。荣誉是砝码,你在另一端要不断增添实际的业绩去保持平衡,做到实至名归。”任何成功都来源于点滴的积累,而非偶然,幸运或有加持,但扎实的基础才是制胜的决定因素,镇璐一直如此提醒自己和学生。

做品位研究、创研途新思,在漫漫科研之旅中,镇璐将继续以蓬勃之姿争创一流,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自强不息、勇攀高峰。

(责编:袁园)

猜你喜欢
管理科学优化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思维跳跳糖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2015年《管理科学》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