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2022-05-30 16:41于丽娟
考试与评价 2022年8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重难点学案

于丽娟

信息时代,为丰富学生学习的形式、拓宽学生学习的时空、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被重视起来。笔者在团队教学实践探索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研究出一套适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融合信息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即“学案导思、微课助学、小组展评、答疑归纳、拓展评价”,这一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对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减少家长因孩子学习而产生的焦虑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增加亲子交流、提升亲子情感,推进家校合作育人方面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遵循儿童学习的特点与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通过家校合作,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通过小组展评、答疑归纳、拓展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助、展、答、归、拓、评”等形式组织教学。

1. 教学组织形式

以落实数学核心素养11个关键能力为主要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每个知识内容编制一篇“预习质疑”学案、一篇“巩固提升”学案,同时整合教学单元,编制一篇大单元“复习指南”,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構化、系统化。

课前,学生通过“预习质疑”学案的引导,利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数学课本例题,独立思考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针对自己的疑问,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大约用时10分钟,进而独立思考、自主解惑,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帮助孩子发现学习的疑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与疑惑,各小组汇总整理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课堂上,各小组分享本组已解决以及尚存在疑问的问题,大约用时15分钟,教师依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而后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提升”学案,大约用时10分钟,接下来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解答思路,小组间进行点评,教师给予指导,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辅导形式进行个别化辅导,针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知识内容,学生担当小讲师录制习题讲解视频,在线分享交流自己的理解,各小组间相互点评、彼此互助,教师指导。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推送课后数学阅读资料,如数学绘本、数学报刊、数学史资料、数学家故事等,拓宽学生的数学阅读领域。另外,根据数学知识内容与特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特色或个性化拓展学习任务。

2. 教学流程及实施

2.1学案导思

学案的设计以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要目标,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反思创新的引领与指导。

首先对传统学案进行创新编写,将学案创编为“预习质疑”学案、“巩固提升”学案、“单元复习指南”三种形式。“预习质疑”学案分为:例题设问导思和练习举一反三两部分。呈现出预习内容、导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法说明、关联前知、课本阅读指导、问题导思、举一反三、小组交流记录、自我质疑反思等内容。“巩固提升”学案以分层可选的习题的形式,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发现知识间的规律、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等,让学生在学案指导下进行深度的自主学习。

在学案设计上,注重新旧知识的关联与衔接,重视知识的结构化和整体性,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探究、实践应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启发学生反思创新,突出对知识进行拓宽延伸等。此外要积极寻找、发掘信息技术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跟进时代,同时融入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如学习《数据收集整理》的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收集数据信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同时调动全班乃至全校学生参与数据收集活动中来,让学生体验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便捷。利用网络问卷收集班级同学生日的数据、家庭月用电量数据、家庭月消费支出等数据,让学生感受数据与生活的联系,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建立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2微课助学

教师利用各类交互性教学软件,制作课件,并录制5-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通过各种线上平台推送给学生,用以辅导学生针对“预习质疑”学案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微课内容是学案重难点问题的解析,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采用问题串引思,是对知识形成的过程性探究、学生认知的深化、情感的激发。微课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突破学习重难点,同时对“预习质疑”学案“举一反三”部分题目进行点拨指导。通过微课辅助,学生课前进行充分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明确自己所惑,再对重难点进行思考探究,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课堂。此外,微课助学环节还可以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可以更清晰地发现自己学习的困惑点,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3合作交流

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内同学在线上或线下进行交流分享、互助学习。学生根据“预习质疑”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先进行独立思考,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通过观看微课自我解惑,接下来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对于组内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讲师团进行交流探讨。对重难点问题,讲师团进行线下交流分享或线上视频讲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理清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同伴的交流,相互帮助,使难题得以突破,这样营造伙伴互助的学习氛围,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表达分享等多方面能力。

2.4小组展评

通过学案引思与微课助学,学生逐步展开深入思考,将知识不断内化,获得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是线下小组展评阶段,小组展示分享的内容包括“预习质疑”学案中的问题、“巩固提升”学案中的习题以及自己思考的未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展示任务,分享自己小组的收获与思考。针对课上没有时间展示的小组,课下录制讲解视频,通过线上展播进行补充,小组内部自己安排分工,努力做到让组内每名同学都有展示分享的机会。各小组将视频上传到在线平台,全体学生观看,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或分享自己不同的思路想法,教师及时进行点评指导。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授别人是学习效率最佳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线上、线下交流互學的形式,让学生自我展示分享、讲解知识。同时,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富有个性化的答疑和辅导。

2.5集体答疑与个别辅导

针对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知识内容以及重难点内容,教师及时进行线下课堂集体答疑指导。针对个别重难点问题,教师录制讲解视频,通过线上播放,帮助学生解惑。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鼓励其自我讲题,培养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同时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困惑,进而线下与线上结合,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此外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家校合作,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帮助学生记录突破难题、取得进步的过程,给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2.6单元归纳

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时,教师通过“单元复习指南”学案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进行梳理归纳,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软件也可以采取手绘,建立知识的前后衔接,形成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学生的作品利用线上小程序进行展示,以便相互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将学生整理的所有单元复习资料形成资料库,供全体学生随时查找复习。

3. 教学拓展

3.1数学拓展阅读

除课内知识外,为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数学阅读书籍,如《汉声数学》《数学帮帮忙》《数学绘本故事》《数学符号趣史》《数学有意思》《好玩的数学》数学史知识、数学家故事等等,学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进行阅读,教师根据数学阅读内容为学生编制阅读任务单,学生借助任务单,有目的、有条理地深化对数学概念、文化、理论、精神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3.2特色课程辅助学习

为学生开设一些校本特色课程,如thinking maps 八大思维导图课程、数独游戏课程等,用于辅助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培养。这些课程在线上以视频教学形式为学生播放,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观看,同时可以重复播放学习。thinking maps系列课程,探索八大思维导图在各学科以及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可实现多学科融合性学习,同时将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建立思维的逻辑性,同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数独游戏,简单的9个数字,简单的游戏规则,对于小学生来说却具有极强的思维挑战性,更是训练专注力的好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分别开设适合其认知水平的数独游戏。从四宫格、六宫格到九宫格,从标准数独到文字数独、图形数独,从难易度到趣味性,全方面设计开发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意志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元认知能力。

4. 学习评价

融合信息技术,学习评价要及时跟进,要做到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有口头表达、纸笔练习、实践作业、调查报告、数学日记等。通过使用各类线上软件,要让评价留有痕迹,让评价促进交流,实现同伴、亲子、师生、家校间关系的和谐,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以实现评价的再激励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学生的学习重难点进行了分散,通过家校共育,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利用学案与微课指导,课前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分享中,自我突破学习重难点。在“双减”政策下,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特别是学案的设计与微课助学,帮助学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重视家校合作育人,同时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抓手,减少家长因担心不会辅导孩子而产生的焦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课题编号210325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重难点学案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乡愁导学案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谈独立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