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蓉
作品分析
詩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讲究音韵和谐,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作品《美丽的夜光》用富有韵律的语句描绘了夏天夜晚里各种各样的光,诗歌前四句以“光”结尾,格式工整,语言优美、简洁;后两句以四个重复的“点点”开头,节奏欢快,最后以“一点一点照亮了整个晚上”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将美丽的夏夜定格。通过朗读诗歌,能激发幼儿对夏夜里光的回忆与感受,丰富幼儿的感官和语言经验,使幼儿体会生活的趣味和美好。
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掌握的词汇更加丰富,能比较自由地表达想法,且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与同伴谈论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趣事。这首诗歌用丰富的形容词描绘了夏天夜晚出现的点点光亮,用优美的语言将浪漫、美丽、闪亮的画面展现在幼儿脑海中。在这一阶段,我们希望幼儿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能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感受诗歌的情绪情感,丰富幼儿词汇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言语表现力,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设计思考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非常重要,在朗诵诗歌时教师可以借助悠扬、柔美的配乐渲染氛围,让幼儿结合诗歌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意境。
2.幼儿对于“闪烁的萤光”“摇曳的烛光”可能缺乏经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帮助幼儿感知学习。
3.除了诗歌中表达的夜光,生活中还有许多夜光。教师可加入创编环节,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丰富诗歌内容,扩充幼儿词汇量的同时引导他们尝试使用优美的语句进行表达。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词语“灿烂”“闪烁”“摇曳”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传达的静谧与美好。
3.愿意创编诗歌,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学挂图,朗读音频,有关星星、萤光和烛光的视频,赵海洋《静夜如梦》的音乐。
经验准备:活动前鼓励家长带幼儿探索、发现夜晚的光线,感受夜光的美丽。
活动过程
一、自由谈话,分享对夏天夜晚的回忆
师:现在是夏天,你们看过夏天的夜晚吗?在夏天的夜晚能看到哪些光?
师:夏天夜晚的光是什么样子?有什么颜色?
【说明】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夏天夜晚的印象和感受,导入本次活动主题。
二、欣赏诗歌,感受各种夜光的美丽
1.倾听诗歌,整体感受诗歌内容。
师:有一首诗歌叫《美丽的夜光》,描写了夏天夜晚的各种光,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
教师播放诗歌音频。
师:诗歌里提到了哪些光?这些光看上去是怎样的?
师:听完诗歌里的话,你想到了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幼儿了解诗歌主题、整体感受诗歌传达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夏夜各种各样的光的感知,鼓励幼儿尝试用诗歌里的语言来表达。
2.学习诗歌前半段,讨论并理解“银白”“灿烂”“闪烁”“摇曳”的意思。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以及关于星光、萤光和烛光的视频,朗诵诗歌的前半段。
师:诗歌里说了哪些夜光?月光是什么颜色的?
师:星光呢?为什么说星光是灿烂的?
师:闪烁的萤光是谁发出的?
师:你见过烛光吗?它是什么样子?诗歌里怎么说烛光的?听到“摇曳”这个词你有什么感觉?
【说明】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看到萤光闪烁的状态以及蜡烛点燃后被风一吹就摇来摇去的样子,在讨论中逐步理解“银白”“灿烂”“闪烁”“摇曳”的意思。
3.学习诗歌后半段,感受诗歌愉悦、轻快的情绪。
教师朗诵诗歌后半段。
师:点点金,点点银,点点光,点点亮。你觉得说的是什么光?
教师带幼儿一起读一读。
师:这四句诗歌读起来有什么感觉?请你们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吧!
三、朗诵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1.和教师一起尝试有感情地朗诵。
师:老师想邀请你们和我一起朗诵这首诗歌,你们觉得怎么朗诵才更好听?
2.男、女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师:我们试着分男、女生来念一念吧!看看谁能把这首诗歌表现得更美。
【说明】教师可播放配乐,调动幼儿的面部表情,尝试让幼儿语气有轻重、停顿地朗诵。
四、迁移经验,仿编诗歌
师:夜里,除了有诗歌里所说的光,你还见过哪些光呢?
师:这些光带给你什么感觉?
师:你能把它们用优美的词加进这首诗歌里吗?
教师可将幼儿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将创编的诗歌加到“摇曳的烛光”后,让幼儿完整朗诵。
【说明】鼓励幼儿调动生活经验和自我感受,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仿编,感受创编诗歌的快乐。
附:诗歌《美丽的夜光》
银白的月光,灿烂的星光。
闪烁的萤光,摇曳的烛光。
点点金,点点银,
点点光,点点亮,
一点一点照亮了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