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慧
听着科学家和饲养员是如何照顾受伤的鸟儿,又将它们放飞的故事,我内心如大海般澎湃。
暑假,我有幸和父母一起去了上海的崇明岛。清晨,天空雾蒙蒙一片,空气里氤氲着水汽。
在我快要走到湿地时,突然看见一个老伯从湿地旁的服务站走了出来。只见他身着军绿色大衣,双手拎着两张折叠网和一个大箱子。到了目的地后,他麻利地开始插起许多生动的大鸟模型,并在一旁铺开了那两张大网。我百思不得其解。
地平线那头,太阳缓缓探出头来,宛如刚破壳的小鸡,缕缕祥云游绕在它的身旁,光晕将天空笼罩,淡黄色的太阳露出它原本清秀的面容。江南的初晨总是那么富有生气。突然,一声鸟叫引起了我的注意。哦,不!那不是鸟叫,是刚才那个老伯在吹笛子。那截只有小拇指长的短笛竟可吹出不同的音调。我开始佩服老伯的技艺。
一只洁白的大鸟闻声飞来,在四周徘徊,似乎在寻找着自己的同伴。它飞翔的高度越来越低。“呼”的一声,大网将它网住了。我警惕地后退了两步,屏息敛声,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但他只是在鸟的脚上戴了一个环,上面标着A9,他又用游标卡尺测量了鸟的嘴长和颈长,在本子上一丝不苟地写下了几个数字。随后,他将鸟往地上一放,鸟儿轻盈地飞远了。
我主动走上前与老伯攀谈,了解到他是一名候鸟人,他每天的任务是给每年路过崇明岛的近300万只候鸟进行健康检查。不过近几年人类的活动影响了它们的生活。有时他也会捕捉到受伤的鸟儿,带到基地去治疗和观察。听着科学家和饲养员是如何照顾受伤的鸟儿,伤愈后又将它们放飞的故事,我内心如大海般澎湃。我相信老伯对候鸟的热爱不会因时光而消散,反而会因岁月的积累而变得醇厚。
这种“捕鸟”的方式,令我眼眶有些发红,他们在寻找更合适的方式让鸟儿和人类和平共处:人类的活动不会打扰鸟儿,鸟儿也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乐趣。这份工作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搭建起一座友谊之桥。它,比看上去更有意义。
指导老師 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