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丽芬
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关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更强调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说理的过程也是对相关知识的梳理过程,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这也在无形中实现了深度学习及学科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说理教学的重视非常必要。
一、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构建的意义分析
著名作家刘鹏曾说:“教是为了更好地学,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讲清楚,那么很大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完全理解。”这一说法和数学“说理”的本质内涵相符,学生只有学会说理,能够清楚地说出数学问题、数学解题思路,才能表示学生已经完全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说理课堂的意义重大。
其一,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小学生年龄小这一客观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小学生的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也决定了对于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多数学生都难以快速掌握,并且容易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而单纯地死记硬背概念公式或者以题海战术进行强化练习,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容易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是不可取的。而说理课堂的构建,则能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深度学习知识提供良好条件,可以让学生在“说理”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问题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调整,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其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认知中,数学学习只需要做好习题就可以,对于“说”的关注度较低。但剖析数学的本质可以发现,数学本身有很强的逻辑性,学习数学的一项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说理课堂的构建,则能够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达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的表达更准确、学习效率更高。
其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说理教学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和阐述,可以让学生更系统、规范、牢固深入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助益,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打造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策略分析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说理欲望
“想说”是“说理”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愿意叙说。所以,对于数学“说理”课堂构建来说,“兴趣”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有明显的课堂氛围低沉、教学方式枯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等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存在也提醒教师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可取。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作为教师应主动更新观念、调整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推动说理课堂构建。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化”情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交流讨论中来。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测量》时,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作用”“认识厘米,并会用厘米测量”。为此,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化“说理”情境:“在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呢?”结合多媒体方式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了解“古时候,人们多是以手、足等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这一知识内容,促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用手来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度,用自己的身体来测量课桌的高度。在完成测量后,同学们发现大家测量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此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说理”环节,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为什么明明是一样高、一样长的课桌,大家测量出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呢?此时,有的学生说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高是不一样的,所以测出来结果就会有区别;有的学生说,我们每个人的手掌大小也不一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当然也会受到影响,手掌小测出来桌子的手掌数就多,手掌大测出来的桌子手掌数当然就小了……还有的学生说,这是因为我们测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结果不一样……如此,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了“说理”训练中,让学生在说理中对于“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产生认知,为其后续学习“测量”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2. 抓住教学时机,培养学生说理的技巧
“说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抓住教学时机,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表达、主动说理,让学生在主动说理的过程中有条、有理地表达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实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疑惑点、困难点,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章节的知识时,为锻炼学生的说理能力,实现新旧知识的连接,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让学生结合长方形图形来说一说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及结果,这样通过简单“说理”的方式带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面积的计算”,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结合所学内容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及面积的含义、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表述,这一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系统梳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部分同学在“说理”时不能很好地叙述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只是简单地记住了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带领其回顾旧知识,使得学生再次参与知识的推导过程,做到边推导、边说理,促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而在提升学生说理技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 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说理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利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说,数学知识是数学和生活结合的产物,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现实生活问题的支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造“说理”课堂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说理”实现对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融合,实现数学知识和自身思维的融合,从而促使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学科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并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说理”的机会,让学生在“说理”中感知数学和生活的关联,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深化数学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线与角》这章节的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以此引导学生对“线”和“角”产生初步认识。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绳子、水管等图片,让学生对“线”产生基本了解,再为学生展示红领巾、三角尺、方向牌、五角星等常见图片,让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教室中寻找“角”,并激发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发现这些角的,它们都有什么特征等等。以此使学生进入到“说理”过程中,通过说理唤醒学生对于角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于认识角的兴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积木、直尺、三角板、剪刀等教学工具,学生根据这些物体画一画,通过实践观察与操作学生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此时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有的学生说角的边是直的、平的;有的学生说角是尖尖的……等等;此外,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角”,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说理”交流,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角的顶点与边,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效果。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及说理表达能力,在无形中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4. 巧用逆向思维,强化学生说理能力
以往教学中,教师们多习惯于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尋找问题,然后就问题进行纠正,多将重点放在预防出错、避免出错上,但是忽略了对错误资源的应用。其实错误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纠正错误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合理地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效果,带领学生分析错误问题、阐述自己认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说理”能力锻炼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乘法》时,很多学生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这样的习题:335×12=?,多数学生经过计算后都可以得到正确答案:4020。此时,教师先不去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可以给出一个常见的错误答案335×12=695,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这一答案是否正确,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很快投入到问题的分析中,并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有的学生说:“335×10答案都是3350了,那乘12肯定要比3350还要大”;有的学生说:“ 335和12的末尾数相乘最后一位数应该是0才对”……这样就实现了以错误资源来成就说理的教学效果,以逆向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说理能力进行了锻炼,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说理课堂意义重大,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均有极大帮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今后教学中需要继续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创造说理机会,锻炼学生说理能力,实现“以说促学”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说理中追溯数学知识的内涵,促使其数学综合素养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数学素养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1-21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