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地区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2022-05-30 16:12:18袁燕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番茄

袁燕

摘 要 河套地区番茄种植历史悠久,为我国著名的番茄产地及加工基地之一。河套番茄果形椭圆,成熟果为红色,果面光滑、肉厚多汁、酸甜适中、口感好,既可生食,也可熟食、加工。从番茄栽培前准备工作、播种育苗、定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后续管理等方面对番茄栽培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为河套地区番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番茄;栽培技术;河套地区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5.026

番茄喜温性,在排水良好及富含有机质的深厚土壤中生长良好。位于我国北疆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河套灌区是亚洲地区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灌溉便利。该地区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间3 210 h,年平均气温6.1 ℃,无霜期127 d,昼夜温差大,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为生产高品质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河套灌区番茄种植历史悠久,且经过多年发展,该地区早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番茄产地及加工基地之一。河套番茄果形椭圆,成熟果为红色,果面光滑、肉厚多汁、酸甜适中、口感好,既可生食,也可熟食、加工。河套番茄栽培过程中曾经历過种植面积断崖式萎缩,但近年来番茄栽培回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河套番茄种植面积达1.353 hm2。作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农作物,与向日葵、玉米、小麦共同成为当地四大种植作物[1]。

为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番茄栽培中应做好栽培管理及后期保护工作,促进番茄健壮生长。目前,河套地区中多使用日光温室栽培番茄。因此,本文以河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为对象,对其栽培技术进行阐述。

1  栽培前准备工作

1.1  选择番茄品种

河套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的番茄一般是早春茬,选种时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耐低温的品种,如佳粉15号、L-402等。

1.2  整地作畦

整地作畦为番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早春茬番茄一般是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育苗,1月下旬定植,因此应提前整地晒土,翻耕深度以30 cm为宜,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病虫基数的目的。番茄栽培中的畦分为高畦、平畦、沟畦和垄畦,河套地区多采用平畦、沟畦,畦宽一般为1.0~1.3 m,以南北走向为主,保证每株番茄都能接受到充足、均匀的光照。施底肥也是整地中的重要一环,施足底肥不仅能促进番茄生长,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一般来讲,每667 m2耕地应施8 000~1 000 kg腐熟农家肥,再配以10~15 kg尿素、8~12 kg磷酸铵、40~50 kg过磷酸钙,还可配施20~30 kg钙镁肥、1~2 kg硼、铁、锌、铜等微量元素肥,施足底肥的同时防止番茄后期生长中土壤缺失营养成分[2]。

1.3  浸种催芽处理

番茄作为喜温性的蔬菜,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番茄在15~33 ℃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 ℃,温度较低(低于12 ℃)或较高(高于40 ℃)时种子无法发芽。为保障番茄种子正常发芽,浸种时要将番茄种子浸泡到温水中搅拌、洗净,种子阴干后在25~30 ℃下催芽。为防治病虫害,可采用药剂浸种,将已经在温水中浸泡过的番茄种子放到浓度适宜的药剂中浸泡,浸泡后再多次清洗,防止药剂残留过多[3]。

2  播种育苗

番茄播种以晴天上午为宜。播种前需在苗床上浇透水,均匀撒上营养土,播种后适当浇水,使番茄种子紧贴在营养土上,同时覆盖厚1 cm左右的营养土,在苗床上覆盖地膜,待80%左右番茄发芽时可拆除地膜。

育苗期间应做好温度、光照、水分等方面管理工作。温度控制方面,播种到出苗期间应将温度保持在15~30 ℃,出苗后温度保持在10~35 ℃。光照控制方面,应提高地膜透光率,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光照。肥水管理中,应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通常先浇缓苗水,搭建小拱棚,盖上薄膜,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直至成苗。

3  定植管理

苗床中的幼苗生出5~8片叶子时可进行定植。定植时应注意不可伤到幼苗根系,将幼苗栽培到定植穴中,用绳子吊起茎基部绑到栽培架上。番茄定植时应合理密植,但不宜过密,过密将影响番茄种植地的通风效果和透光性,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以佳粉15号为例,留2穗果时,定植株行距以25 cm×50 cm、每667 m2定植4 800株幼苗为宜;留3穗果时,则定植株行距以30 cm×50 cm、每667 m2定植4 500株幼苗为宜。

4  田间管理

4.1  施肥、灌水

定植后应及时浇水,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施肥。一般情况下,第一穗果没有坐住前无需浇水,但应随时观察,特别是傍晚太阳下山后如果番茄叶片萎蔫,说明土壤缺水,可适当浇水。待果实长到核桃大小后,可多浇水。每667 m2应施加25 kg磷酸二铵,第二、三穗果实膨大期应及时追肥,每667 m2施加4.3 kg尿素、10.0 kg硫酸钾,保证土壤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4]。

4.2  植株调整

番茄生长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植株、打杈、调整绑蔓。一般情况下,每穗花坐果后,留下3~5个果实即可,及时去除畸形小果。当番茄进入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收取第一穗果实后,应及时去除老叶,减少病虫害发生率。

5  病虫害防治

番茄栽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较多,有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棉铃虫、蚜虫、白粉虱等[5]。

1)晚疫病是一种由疫霉菌导致的病害,在番茄栽培期间,幼苗、叶、茎和果实都可能会发生晚疫病。对于番茄来讲,晚疫病是一种普遍发生且具有毁灭性打击的病害,严重时会导致番茄毁种绝收。2)病毒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引起的病害,在感染病毒病后,番茄会出现叶片萎缩、变黄、变脆、花叶等症状。3)青枯病是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重茬连作、田间积水、土壤偏酸等导致的番茄迅速萎蔫乃至枯死但茎叶依然为绿色的一种病症。作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一旦出现青枯病,将直接影响到番茄的品质和产量。4)棉铃虫是番茄栽培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虫害,番茄棉铃虫又称为钻心虫,幼虫喜欢蛀食花蕾、花朵、果实、叶子和嫩芽等部位。番茄花蕾遭受棉铃虫侵害后,会变成绿色并脱落;幼果遭受棉铃虫侵害后,则会由于被吃空而腐烂、脱落,严重时会导致番茄减产。5)蚜虫也称为腻虫,是植食性昆虫,繁殖能力强。番茄中常见的蚜虫是瓜蚜,成虫、若虫会吸食嫩梢、嫩茎上的汁液,被吸食后叶片卷曲,生长停止,严重时会导致植株萎蔫死亡。6)白粉虱也叫小白蛾子,是常见的一种害虫。成虫、若虫喜欢聚集在番茄叶片背面,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被吸食后叶子会黄化、萎蔫,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

5.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虽简单、有效、成本低,但会对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采用化学防治时应掌握好化学药品的用量,对症下药,规范使用。

1)晚疫病。栽培过程中,农户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好预防,一旦发生病虫害,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每周喷洒一次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连续喷洒3~4次[6]。2)病毒病。发病初期可喷洒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7]。3)青枯病。在定植前、苗期、花果期采用不同的化学防治方法。在定植前可采用青枯立克100~150倍液蘸根后定植,减少青枯病的发生;苗期可采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液、地力旺300~500倍液、沃丰素600倍液以喷雾或灌根的形式进行防治;花果期可采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液、沃丰素600倍液以喷雾形式喷施2~6次;病害高峰期时还可加入复配大蒜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强化防治[8]。4)棉铃虫。农户可在幼虫孵化时期喷施30%触倒乳油、15%阿维·毒死蜱乳油1 000~1 500倍液,每隔5 d喷洒一次,通常在晴天16:00后或阴天喷洒,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喷施氟苯虫酰胺悬浮剂或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杀虫单等,根据棉铃虫虫害情况,每隔3~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9]。5)蚜虫。农户可使用40%乐果乳油600倍液、50%抗蚜威(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等每隔4~5 d喷施一次进行防治。6)白粉虱。农户可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以喷雾的形式进行防治[10]。

5.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基于器械捕杀的方式捕捉害虫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如针对蚜虫、斑潜蝇等害虫,农户可在番茄种植地竖立表面涂机油的黄板,黄板应高于番茄植株30 cm,以诱杀害虫。也可在幼虫发生期间,每天清晨捕捉蚜虫幼虫,或采用黑光灯、柳树枝等诱捕蚜虫。

5.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或生物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如利用喜鹊、啄木鸟、燕子等捕杀害虫,或在白粉虱发生早期人工释放丽蚜小蜂进行防治,其前提是有良好的、适合害虫天敌生存的生态环境。生物药剂防治中,还可采用防治效果好、药效持久且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防治棉铃虫,也可采用农用抗生素防治病虫害。

5.4  无公害防治

无公害防治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开展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未发生病虫害时采取适当的方法预防病虫害发生,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阶段;出现病虫害后,再通过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治理病虫害。在番茄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可以从准备期持续到生长期。在栽种过程中,农户可通过用有机肥代替化肥,选择抗病的番茄品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5.5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清园、深耕、消毒、换土和轮作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以轮作来讲,番茄产量虽大,但连作会影响番茄品质和产量。为提高番茄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农户可采用每两年进行轮作的间隔方式进行种植,而且间隔时间越久,以土壤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虫害发生概率就越低,这是一种常用的农业防治措施。番茄栽培管理过程中,农户还可在番茄地块旁种植葱、蒜、芹菜、金盏花、薄荷、生菜、韭菜和胡萝卜等伴生植物,促进伴生植物和番茄共同生长,减少番茄病虫害的发生。

另外,农业防治过程中还应从选种、环境、施肥等环节入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选种时应结合当地情况及病虫害种类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品种。环境方面,应根据番茄生长习性打造适宜番茄生长的环境条件,根据不同的生长环节,控制好相应的温度、湿度条件,为番茄栽培奠定环境基础。科学施肥,为土壤提供足够的肥力,促进番茄生长。

6  采收及后续管理

番茄采收及后续管理同样重要,特别是在番茄果实品相差、品质不稳定的情况下,采收及后续管理工作更加重要。番茄采收时,应明确采收标准,及时适当采收。根据番茄品种、采收后的用途等制定合理的采收标准。厚皮的番茄品种应适当延迟采收;薄皮品种应适时采收,防止过早或过晚采收带来的品质影响,当番茄达到70%~100%成熟时,应及時采收。采收中应佩戴手套,防止对番茄造成破坏。采收后及时清除田中杂草、枯枝败叶,并进行无公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番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立宇,刘燕,史有国,等.河套地区加工番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6):65.

[2] 步生兵,肖娟.番茄施肥技术要点[J].农家致富顾问,2019(14):80.

[3] 张军.大棚西红柿种植管理技术[J].吉林蔬菜,2018(6):19.

[4] 刘雨.浅谈大棚西红柿栽培技术及水肥管理[J].农村科学实验,2021(10):58-59.

[5] 穆再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8(3):76-77.

[6] 李明远.番茄晚疫病的预防与救治[J].蔬菜,2020(4):69-72.

[7] 郭绍栋.西红柿病毒病防治方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0(9):94-95.

[8] 何祥兵,许自文.霍山县番茄青枯病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21,38(12):60-61.

[9] 余宏章.种植番茄不可忽视棉铃虫为害[J].农药市场信息,2019(5):52.

[10] 刘子记,杜公福,牛玉,等.番茄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9(21):127-128.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番茄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52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冬天的番茄为啥不太好吃
启蒙(3-7岁)(2018年2期)2018-03-15 08:03:44
番茄炒蛋做成功啦
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综述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6:30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