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022-05-30 15:43黄燕春
考试与评价 2022年8期
关键词:导图知识点利用

黄燕春

引言:

思维导图最早出现于19世纪,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思维工具,简单地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图形和文字进行有机结合的思维工具。许多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情况:左脑负责识别和记忆一些文字类的讯息,而右脑则负责消化图像类的信息。所以在教学中引用思维导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脑的作用,既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开发他们的大脑,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本文从多方面入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合思维导图的可行性,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发明的,之后经过各位教育者们的不断探究和大量的实践之后,充分证明了在教学活动中引用思维导图,是极为有效的举措。到现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课堂中的“常客”,也被教育者们称为学生的心智导图,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思维学习和拓展工具。其主要运用方式为:教育者确定教学主题之后,对该主题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类,之后结合图文,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并将重点内容用其他颜色标注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深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思维导图为何具有这种能力呢?纠其原因就是它能将简单的、直观的符号和文字作为基本的载体,将较为复杂化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进行系统、高效的学习。综上,教师若是能将思维导图应用得当,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也有利于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做出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预设。

二、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1. 把文本内容转化为图示内容

著名心理学家毕晓普提出过“解释图形信息的能力”和“视觉加工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两种能力,换句话说,人类对于解释图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这种天赋,利用天赋推动教学顺利进行下去,换言之,就是在课堂上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图示图形再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有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是不易被掌握的,但是初中历史课堂对于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将发生的事件和时间线能一一对应。这时,就可以将繁琐的文本内容转化为图示,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按照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的时间线,对知识点进行逐步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在这些事件中建立起相应的关系网络,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进程,也能更灵活地学习、消化和吸收复杂的历史知识。

2. 对知识进行梳理、组织与归类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若是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不仅会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还会大量消耗学生的精力和对学习历史的热情,反而得不偿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试着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中,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框架后,再将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组织和归类,帮助学生减轻负担。例如,在讲解近代史的侵略和反抗事件时,教师要融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内容分为两个方向,之后再进行有条理的学习:可以将侵略事件和反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再列出每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终补充一些这些事件中较为重要的细节。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将刻板的知识体系转化为一帧帧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立体空间的思维能力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3. 以教材为起点启发学生思维

任何教学方式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实施,也就是說,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思维导图时,不能脱离教材单独实行,而是应以教材为起点,经过教师循循善诱后,一步步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大致的了解,列出教材中较为重要和有难度的知识点,再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点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和唐朝的建立有怎样的关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存在着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显然,这三个问题是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的,学生在寻找这些答案的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熟悉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利用书本知识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1. 简化课堂难度

教学活动是一项双向活动,也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动态过程,故而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想要将课程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就需要教师用心动脑地寻找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教材中大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知识的重难点,这是因为,历史这门学科有时需要通过翻译大量的文言文史料来发掘知识点,这就导致了初中历史教学有着较为专业化、成人化的特点,这一特点无疑加大了课堂教学难度。但是如果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话,就能有效缓解这一尴尬境遇: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将辛亥革命的具体历程从时间、地点、人物、阶段任务等不同的角度,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之后让学生任选角度,对辛亥革命的整个历程进行复述。这样,就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在最大程度上简化课堂难度。

2.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单单关注于书本知识的灌输,还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利用思维导图,教师更便于将历史知识从表面到内在、由浅到深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学习时,教师要先将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基本过程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之后将贞观之治开始的时间、具体体现和成因分别列出,最后将开元盛世的时间、具体表现和原因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地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并邀请学生上台补充重点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可以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历史素养进行内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 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想要学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就需要快速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学成果尽快显现出来。所以在初中课堂中融入思维导图,需要教师将教学任务放在首位,以教学任务为指导,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学习“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甲午战争发生时的国际背景、国内环境分别列出,之后再把甲午战争发生的原因从中、日两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最后要将战争的过程和主要人物单独列出,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有关甲午战争的具体情况。如此,便能将琐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生也能更快地进行记忆,也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策略

1. 利用思维导图创新知识导入形式

可以说,课前的知识导入是决定一堂课是否能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一般会采用填空提纲的方式进行知识导入,这样的方式不但会白白耗费大量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创新知识的导入形式。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利用PPT或是投影仪将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做成动态数轴,让学生根据数轴上的提示,预先查看课本和课外资料,给足学生准备时间之后,进行提问,提问过后,在数轴相应的区域填好答案。如此一来,原本呆板、枯燥的初中历史课堂就会变得有趣很多。

2. 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教學,归根结底还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充分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想要做好思维导图,需要制作者对教材和列出的知识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事实上是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内容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思维导图,并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例如,在讲解“夏、商、周”这节课题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思维导图,要求列出清晰的时间线、主要战争、各时代经济特征等等,在课上随即机抽取学生对自己列出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其他学生的思维导图在课后集体上交,由教师进行打分并指出不足。如此这般,便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复习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项研究曾表明,人是不可能在短暂的学习后就完全掌握知识的,所以我们一直都提倡学生在课堂学习后都要进行及时和合理的复习,以巩固既得的知识,甚至达到温故知新的成果,保证教学目的能顺利达成。例如,在复习近代史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一阶段分为“侵略”和“抗争”两个大方向,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分组,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列出明确清晰的思维导图:第一组负责将有关“侵略”这一部分的战争进行详尽地罗列,第二小组则从“抗争”入手,将理论和抗争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呈现出来,之后让两组进行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思维导图,最后小组合作将重点知识画出,学生自觉进行相应的理解和背诵,从而加快复习效率,提升复习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因为其特殊性,所以存在着很多知识细节,例如事件发生的时间线、人物名称等等,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记忆偏差,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最终影响教学成果。教师应将历史课程的特性与思维导图进行巧妙地结合,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有目的地整合,构建较为明晰的时间框架和清晰的事件联系,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这些都是令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的关键要素。

*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PTKYKT21122。

猜你喜欢
导图知识点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