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孙卉
池塘边,草地绿如茵,洁白的蒲公英在秋风里摇曳,一朵朵毛茸茸的“降落伞”时不时腾空而起,悠悠然飘向远方。
刚学会走路的女儿咯咯笑着,跟在后面跌跌撞撞地跑,试图抓住一朵小伞。我担心她摔着,忍不住抓紧她的手,她一次次倔强甩脱。我母亲笑着说:“别怕,你不放手,她永远学不会。”
我们兄妹三人小的时候,母亲一边上班一边带娃,虽然忙碌,可她并不慌张,在她的育儿经里,学会放手是每个父母成长路上的必修课,孩子学会独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更好地成长。在母亲的教育下,我们兄妹三人不仅早早学会生活自理,更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学习上也很自觉,全部顺顺溜溜考上大学,在那个录取率极低的年代被亲友们传为美谈。
是啊,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了,就会告别妈妈乘风起飞到别处,妈妈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攥住不放,而是给孩子一双飞翔的翅膀。
我借鉴妈妈的教育方式,用信任和鼓励陪伴孩子的成长。
女儿9岁时,因急性中耳炎后遗症,耵聍(俗称耳屎)多而硬,需要定期到医院清理。第一次是我陪孩子去的。医院离家很近,去医院复诊也只是让医生看看耳朵而已,女儿也长大了,該学着独立了。我打算让女儿一个人去复诊。
我蹲下来,看着女儿的眼睛:“阿蒙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比上幼儿园的时候厉害多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了,对不对?”我的语言里满含赞赏、期待与鼓励。果然,女儿眼睛熠熠生辉,大声说:“对!”
我接着问:“阿蒙长大了,可以尝试自己去医院一次吗?”更响亮的一声回答:“没问题,我可以的!”
母女愉快达成共识。
第一次复诊时,我决定先进行实训。我将就医过程拆解成八个环节写在纸上,准备物品、路上行车注意事项、挂号流程、和医生交流时要说的话等等,然后让女儿熟悉一下流程,接着开始实训。
女儿兴冲冲收拾东西,骑上儿童自行车在前,我骑自行车在后。挂号了,我坐在长椅上,她背着双肩包站在长长的队伍里,小小的身躯淹没在人群中,时不时探出头,冲我会心一笑。诊疗结束,女儿雄赳赳气昂昂出来了,自豪地说:“医生夸我是个了不起的小孩!”
第二次复诊恰逢暑假,时间是下午,上午女儿自己去小区门口的舞蹈班。
虽然上次实地演练很成功,但真的让她一个人去了,我心忐忑,趁公司午休回了家。女儿在舞蹈班还没回来,我溜进卧室,关上房门,偷偷观察女儿。
不一会儿,听到大门打开,杂沓的脚步声、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
“耳屎怎么会像石头呢?我的耳屎都是碎碎的,软软的。”
“阿蒙,你妈真好,我妈什么都不让我干。”
“疼吗?”“不疼,用吸管吸的,很细很细的吸管。”
我在卧室偷笑,肯定是女儿讲给小伙伴听,小伙伴们按捺不住好奇,纷纷前来观摩。等女儿和小伙伴出了门,我从卧室出来,一眼看见病历本忘记在餐桌上。坏了!要提醒,又不能暴露自己,怎么办?只好来个善意的谎言了。
我拨通了女儿的手机:“蒙蒙,你去医院了吗?帽子和水杯带了吗?病历本带了吗?”
只听见手机那头一声惊呼,紧跟着周围一大片惊呼。等孩子们冲回家再次出发,我轻轻掀开卧室窗帘,看见女儿推着自行车,后背挺得笔直,行进在队伍的中心,白色裙角在风里骄傲地飘摇,大家簇拥着她,笑着跳着,好像去参加一场游戏。
后来,女儿告诉我,朋友们很安静地参观了掏耳朵的全过程,胆小的两个捂住了眼睛,从手指缝里偷看;每个人都伸出食指,轮流按了按掏出来的那一坨,真的很像小石头呢。女儿还说,医生又夸了自己,说自己很勇敢,下次还要自己去医院。
看出来女儿很享受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快乐,一次小小的历练,让女儿信心大增。亲爱的孩子,教会你勇敢自信,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是妈妈送给你的礼物,祝福你拥有强壮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自由飞翔。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