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琴
文言文是一种已经定型的书面语言,在中国古代已经使用了两三千年,这也是现代汉字的起源。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人生的青春期和二次元的性格重构,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他们的文化记忆,会对初中生们的人生起到深远的作用。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涌入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吸收本土的文化营养,体会民族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起到加强民族责任意识的作用。而在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操作当中,离不开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教育,以下就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理论策略
文言文的教学和白话文教学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想要提高文言文课程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根据文章来适当修改教育方法,来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应该教学的内容。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有着其自身所具备的词汇简洁、对仗工整、注重典故、难以理解等特性,文本本身的内部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文言文风格的教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根据文体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可以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素养发挥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将培养学生对文学教学的兴趣,提高古典文学的素养,作为选择课堂学习内容的出发点,那么所选的内容对教学和学生而言是十分有益的。按类型选择学习方法,因为文本而选择内容都是选择文言文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一些角度。另一方面,由于教材中文言文的体裁比较复杂,教师也可以从汉语教学与现代文学教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入手,一方面,文言文和白话文都属于中国文学中的书体表达,文言文又为白话文体的出现奠定了语言基础,因此在某些语法体系上文言文和白话文又存在共通性,在文言文课讲述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另一方面,文言文是一种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其文体更具有书面化的表达,而白话文是用更加直白的话语写成的文章,相较于文言文更加直白易懂,通过对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对比,我们能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界定。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实践具体策略
1. 设计小组合作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如今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的阶段,小组合作的学习以高效率、少约束的优势,获得了广大教育者的认可,也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因此,利用小组活动,丰富文言文学习的课堂内容,并以此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是创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办法。
开展合作学习,最首要的步骤就是划分学习小组,通过对学习小组人员的明确划分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共同学习。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设置有效且明确的目标和问题,通过设置目标和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而不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个体思考,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同时也会让一些学生变得怠惰,不愿动脑思考,或是思考不够深刻,这样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老师不注意维持秩序和规划指导,就难以掌握学生们学习的实时状态,也容易适得其反。因此,在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倡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由教師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让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以为,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利用小组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探讨出更便于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他们对文言文课文内涵的理解。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在确定好学习小组后,首先,教师要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作为基调,充分利用手上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可以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具丰富课程内容,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保持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动力,以高效合作的准则来开展小组活动。其次,教师让各个小组围绕课文的内容进行交流,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几个关于原文中的思考问题,例如:“简要概括宋濂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什么宋濂对同舍生‘略无慕艳意?”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保证让他们在文章内容上畅所欲言,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在这期间,教师不应该固守讲台,而是应该走下讲台在学生的身边指导,使学生围绕体裁、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讨论,保证他们的讨论点在写作背景、文章翻译、写作常识等方面进行,凸显出主体性。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考方向就不会偏离,文言文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本小组对文章内容和问题探讨的发言,这时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发言中不当的地方,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解读文言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朗诵教学作为学习开始
语文教学当中,用朗读和背诵帮助初中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方法,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在学习开始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对句子和朗诵产生初步印象,他们也可以主动对文章产生问题,然后从而更主动地学习文本。而背诵时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围绕着这些问题来集中地整理和讨论,进行针对性地解答。而出现的学习问题,大多数都是学生,不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不到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可能会产生枯燥感。因此教师对于朗诵进行分析时,可以将意境带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文言文当中的意思,当学生将自身带入文章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文言文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加强对文言文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朗读,尤其是对于一些韵脚明显、节奏感强的绝句和律诗,通过朗读让学生自行感悟文章的主旨内容,通过反复诵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很大的一个障碍是他们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感情难以理解。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背会这些文言文,让他们记住文言文背后的知识,也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文言文所传达的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时,这篇文言文中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雪景,用词精妙。在学习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摘抄其中的字词,并且对于其中的字词进行着重标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类似的描述雪景的文言文,对于其中描述雪景的词句进行摘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描绘雪景的文言文句子,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通过简练的文字描绘出宏大的画面,这也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我们作为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也需要让学生领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引导学生走进探索语文世界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世界中尽情探索,在语文世界中了解语言的魅力。
3. 练习语篇到语类的教学方法
红色字体部分内容方法中“摘抄”替换成“语篇到语类教学”。比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教学中引向对《列子》写作特色的探究学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教学中引向对《史记》写作特色的探究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能更深层掌握一类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时,采用从语篇到语类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扩展了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知识面,从语篇到语类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记忆文言文的知识。因为学习文言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会讲解文言文知识,但这些知识点庞多而繁杂,如果学生不进行记忆的话,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忘记,因此,在采用从语篇到语类的教学时,能够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也能够积累到课外的文言知识。并且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时也可以进行记录,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知识积累,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只有学生对这个学科感兴趣,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学科;并且初中的学习任务并没有高中那么重,学生拥有较多的自我时间可以支配,教师通过从语篇到语类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背景进行了解,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充实,从而提高学生的古文知识素养,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更晦涩的文言文奠定了基础。
比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教学中教师引向对《列子》写作特色的探究学习,这样采用从语篇到语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自然而然地从课文到课外进行深入思考,从文章表面深入到文章背景。《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教学中教师引向对《史记》写作特色的探究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能更深层地掌握一类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也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到这一整类文章的写作规律,更有利于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育者最直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字词和句式中帮助学生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进一步地培养出学生对于文言文思维的体系,为今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立足于课本,根据文言文的体裁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最大程度地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