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宇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问题”实施教学计划。因小学数学学科内容极其抽象,在具体教学时,一些知识点很难与现实生活加以整合,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精力。科学设置题目,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最终应用所学内容解决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基础上,基于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助力小学生有效联系理论及实际,达到深度学习效果,提高数学学习品质。
一、深度学习问题教学概述
(一)深度学习的含义
现阶段,关于“深度学习”的含义并未得到明确规定。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可以把深度学习含义归纳为在学生里理解知识概念后,学生用发展性眼光,展开针对性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把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加已迁移,从而高效解决数学问题。深度学习理念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展现自身的职能作用,有效引导学生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向创新教学模式转化,增强教学内容吸引度,令学生保持学习精力,全面展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思考以及有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学习能力均得以高效锻炼,在和教师沟通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期深层次钻研数学奠定基础。
(二)问题解决与问题教学
问题的形成,需要以特定环境为支持条件。学生若想完成数学学习,就需要在完成过程中,采取高效的措施及行动。问题解决主要在于应用高效方法,结合简单规律,应用恰到好处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原动力,不断满足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及品质。在数学教学领域内,问题教学方法对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使用多元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深度探究及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深入发展,进而提高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二、基于问题提出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实践策略
(一)强化教师培训,高效提供指导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思维及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始终将自己视为课堂上的主角,属于传递知识的权威人物,而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时,十分依赖教师。在初期应用问题导向之际,学生看到数学问题,极有可能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掌握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且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问题导向之际,教师要强化自身引导,从幕后指挥者变成监控整个学习活动的人。因此,教师有必要接受针对性的教学培训,了解问题导向理论内容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掌握高效的教学评价方法,意识到教师在问题导向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有力指导。教师在接受培训之际,要注重掌握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发现问题的规律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针对教师进行综合培训,才能鼓励教师在数学执教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精准解读教材,坚持“由浅入深”地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内涵,促使学生形成数学精神,积累更多学习数学的经验,为日后有效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二)展开数学探究,增强理解能力
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小学生来讲,在理解数学知识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尤其是在讲解空间与范围知识之际,对于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展开数学活动之际,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尝试“算一算”“比一比”以及“看一看”,从而强化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观察物体》之际,为了能够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位感受物体形状,使学生意识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由教师站在教室中心位置,并向学生提问:“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今天的这身衣服怎么样?是不是很漂亮呀?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我身上的衣服,看看不同座位上的同学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接着,教师分别邀请来自不同方位的学生,要求这些学生走近教师,站在教师的前面、左面、后面、右面,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哪一方位,自己观察后看到了什么现象。当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方向观看教师身上的衣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实验,进而验证自身结论。通过深入探究,使学生掌握观看位置影响看到的物体形状,进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三)引导启发学生,深度探究问题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这一点毋庸置疑。小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在教师及同伴的帮助下,能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讨论。然而,在讨论过程中,依旧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是在讨论后,依旧会存在未曾解决的问题。此时此刻,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启迪学生,带领学生深层次探究问题。比如,在讲解“百分数”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进球率”为话题进行讨论,向学生抛出一系列问题。如“应用哪一种方法,才能简单比较进球率?分母是多少的情况下,能够更易于比对进球率呢?”在不同的问题支撑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探索出数学问题的答案,针对百分数产生感性认知。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结合进球率的相关内容,详细描述與百分数有关的知识。通过教师一步一步的启迪,即可使学生深度掌握百分数,加强对百分数的记忆印象。
(四)注重由浅入深,增强提问层次
审视小学数学教材,发现无论是从局部分析问题,或者从总体分析问题,数学知识与知识间都具有难易之别以及深浅之分。为此,教师在针对每一章节数学内容进行备课之际,都要关注知识层次性,进一步总结教材内容,尤其是关注每一节课的难点及重点,设计众多由浅入深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层次思考,从而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材难点。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际,以“平行四边形”为例,教师结合感知平行四边形形象、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横向比较平行四边形以及深化平行四边形概念等思路,指导学生学习设置问题链。如“对于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说,它的对边是否是平行的?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是一样的吗?”“能够用怎样的语言概括平行四边形?”“能否结合平行四边形特征,为平行四边形下定义呢?”“相比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吗?”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立即就会进入头脑风暴状态中,结合旧有知识,联系新知识进行分析,进而创建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巩固复习知识,并进一步了解新的知识。
(五)鼓励手脑并用,注重启发提问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色,二者间看似极其矛盾,但却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现象。教师应用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感官体验,在数学教学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直接参加学习过程,通过看、摸、量、做、切等融入数学情境中,营造数学学习悬念,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启迪学生开阔脑筋思考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中带来一根胡萝卜、泥巴以及土豆,在课堂上自己制作正方体,并把正方体切成不同的长方体,向学生提问:“被切的正方體表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切好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相加之和与原来的正方体表面积相比,有什么变化吗?”“要怎样计算每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操作,便可得到问题的答案。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同时应用自己的双手及大脑,愉悦地接受了数学新知识,增强了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训练了大脑的思维性和灵活性,更易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六)促进寓教于乐,增强问题趣味
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保持专注力,教师可以引进游戏法以及故事法,增强学生兴趣。当学生兴趣盎然之际,教师巧妙地掌握问问题的时机,通过诙谐且有趣的问题,令学生陷入深思。比如,在讲解“通分”之际,教师即可设置趣味性的问题:一名牧民老爷爷有三个孩子,他有17匹骏马,这位牧民老爷爷在去世前写下了遗嘱,为自己的大儿子预留了1/9的骏马,二女儿预留了1/3的骏马,最小的儿子预留了1/2的骏马。但三个子女却难以完整分配骏马财产,就在三个子女一筹莫展之际,阿凡提骑着自己的小毛驴来帮忙了。询问情况之后,他表示自己能助三个孩子一臂之力,结果是三个孩子分别得到了两匹骏马、六匹骏马以及九匹骏马。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是如何帮助三个孩子解决问题的吗?由于本次提问极具趣味性,以小故事的方法引入问题,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厌学变成了爱学,进而享受数学思维乐趣,明显提高了数学学习智力。
(七)创建数学模型,促进直观想象
建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际,设置一系列的数学问题,驱动学生深层次剖析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建构数学思维模型,需要综合应用学生的多种能力,数学模型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如若学生具备良好的直观想象力,则可有效获得数学知识。由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使用所学知识针对数学模型加以补充以及丰富,不断夯实数学理论知识基础,达到深度学习效果。教师面向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涵盖范围相对广泛,教师设置问题之时,要具有可行性以及系统性,并且保障数学知识模型极具统领性,能够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有益指导。在讲解“扇形统计图”之际,教师就可以结合数学问题,灵活设置问题,比如“你们知道班级里的小伙伴都有哪些爱好吗?能统计一下班级中小伙伴的爱好占比吗?”从而驱动学生通过调查分析以及联系新旧数学知识,建构数学模型。当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问后,即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统计,并结合直观思维创造数学知识模型,了解每一种爱好的具体人数,分析其在全班总人数中的占比,绘制对应的统计图,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科学合理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及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准,丰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通过仔细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进度,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高效积累数学知识,锻炼数学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