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中
手工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千百年前,许多实用性较强的生产和生活手工编织用品在一双双巧手中诞生,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时以击伤动物。
岁月变迁,如今,传统手工编织品以千姿百态的艺术品形式回归大众视线,尤其是在2022年冬奥会上,颁奖花束采用了编织的永生花成为热议话题。编织艺术在点缀日常生活的同时,生成美、呈现美,并蕴含着岁月的痕迹和时光的记忆。
万物皆可编织
7月17日,第一届全国编织艺术展在青岛纺织谷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500多位“织女”的3000多件作品,“编织”出一个充满童趣的浪漫“星球”,宫崎骏童话、美人鱼家园、各色动漫童话人物,甚至米粒大小的鹦鹉都是由一针一线编织而成。
展览打破了传统的静态展示方式,采用具有创造力的有序空间展陈,根据不同作品的大小和制式,调动整个空间中能够配合的因素。展览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件件作品,更是结合了色彩、光影和别出心裁的综合材料设计而成的大型装置艺术,可以观摩、互动、拍照打卡,使人完全沉浸在作者创作的美学空间中。
其中,“山海奇观”装置艺术,用编织艺术呈现出青岛的独特之美,“山是滋润万物的母亲,海是容纳百川的家园”,创作者用生活中常见的布头、毛线等材料展现出略带陌生感的艺术化的山海奇观。
从结绳记事到渔网捕鱼,都是编织的存在形式,在展览中,创作者们创意无限,将渔网染上绚丽的颜色,再搭配上“云朵秋千”,传统的捕鱼用具就变身一件唯美的艺术品。
在展览中,随处能发现小惊喜,色彩艳丽的编织花、惟妙惟肖的人偶和卡通玩偶、米粒大小的鹦鹉,指甲大小的白兔、用毛线搭建的小房子、超实用的弹力网兜、各款编织穿搭……编织艺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禁令人感慨:编织创意无限,万物皆可编织!
打造“青岛手造”新名片
在青岛的山海之间,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延续了成百上千年,形成的“青岛手造”遍布城乡。
编织艺术作为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每个编织产品都是匠人们独一无二的作品,一纹一路,皆是艺术。展览发起人、青岛手造大师王晴介绍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展览等行为方式扩大影响,让传统精粹也能绽放在大众视野。
談到展览创办初衷,王晴说:“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打造属于青岛自己的编织艺术品牌,一个带动全国‘织女走向世界的独具特色的品牌,希望提到编织艺术大家就能想到青岛,让青岛成为编织艺术的地标城市,让编织艺术成为青岛手造文化的新名片。”
在这场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上,像王晴这样的一群人,让我们看到了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更看见了她们带给手造艺术的无限可能,并为“青岛手造”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