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婷
文明纪实
初夏时节,走马赣南乡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扑面而来,装点着青山绿水,浸润着群众心田。
五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在江西省赣州市启动。伴随着文明之风的持续滋养,全市农村掀起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热潮,社会风气向善向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为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赣州凝聚了强大的向心力。
移风易俗新风劲
家住赣州市区的刘女士前不久前往石城县参加了一场同学的婚礼,整个过程简单朴素,刘女士赞不绝口:“石城县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少了人情负担,多了文明新风。”
“客情”向来被赣南人看重,但当它异化成人情攀比、铺张浪费、高价彩礼时,风俗也变得庸俗。石城县在乡贤自发提出“喝酒不必送礼”后,因势利导推动形成村规民约、制度规范,各类酒席数量大大减少,“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蔚然成风。
红白事从简办、不搞封建迷信、倡导厚养薄葬……如今,赣州的文明新风处处劲吹。文明,已逐渐浸润为赣南大地最温暖的底色。
“办几桌、用几辆车、几天办完、仪式程序,都有统一标准。谁不按规矩办事,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就第一时间上门劝诫制止。”全南县陂头镇瑶族村党支部书记邱兵说。作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县,全南县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群众解放思想,“喜事新办”成集体共识。
在兴国县,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日益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欢迎。通过政府的规范化管理,原先形形色色的堪舆从业者,转型成为殡葬改革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全县上下形成了惠民、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尚,遗体火化率达100%。
破旧立新,靶向发力。放眼赣南,乡风文明建设中各种“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标本兼治,广袤城乡也唱响了正气歌。
治不孝之风。持续推进“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重拳整治老人无人管、老人住危房等不孝敬、不善待老人行为。赣州市司法局全面开通“乡风文明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支持老年人维护合法权益。治封建迷信。正确引导农村宗祠修建工作,着力遏制宗祠建设中的摊派风、攀比风、迷信风、低俗风,加强宗祠文明实践、居家养老、文化旅游等綜合功能利用。治不文明行为。制定并发布了《赣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通知》等,引导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用餐。
示范引领民风淳
一大早,于都县新陂乡移陂村的丁剑国就早早打开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大门,等待村民的到来。在县城工作的他坚持每天抽空回村,化身文明实践员,积极参与家乡事务。受他带动,新陂乡乡贤、群众纷纷投身到了“五美”乡村的建设中。
在宁都县小布镇万寿宫,小布蓝衫剧社正在进行惠民演出,一个个融合乡风文明精神的节目吸引了大批粉丝。“看完了、笑够了,还特别受教育,再不改变不良习惯,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村民廖华英说。
赣县区南塘镇船埠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该村打造全域性开放式文明实践阵地,组建“小博士”宣讲队、抖音宣讲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7支队伍,结合“我们的节日”“赣南新妇女运动”“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加。
瑞金市壬田镇中潭村是全省文明村镇。该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理事会入户宣传、党员志愿者带头整治等方式,培养村民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每个村民小组均建立了垃圾承包机制,做到“一日一清”。
建章立制清风扬
日前,在“全国文明村镇”寻乌县项山乡卢屋村,一幅乡风文明的动人图景跃然眼前。上午,文明理事会就一场关于“‘瘦身满月酒‘理出新风尚”的话题进行热烈讨论;下午,村里的孩子放学后便直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跟着志愿者学画画、练书法;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歌声飞扬,村民结伴跳起了广场舞。
“乡风文明建设行动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卢屋村党支部书记卢美光表示。以前,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忙完农活后就无事可做。在政府部门的倡导下,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等组建起了民情理事会,把禁止赌博、婚丧嫁娶简办、公益事业积极办、纠纷调解等列入议事范围,使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多年来,赣州市各地因势利导,拓展工作思路,推动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围绕思想道德、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方面,上犹县各村(居)委每月开展评议活动,发布“道德红黑榜”。安远县建设163个“八有标准”的乡风文明积分超市,明确正面41项及负面16项积分及减分内容,向村民推广文明积分存折活动。大余县全面推进“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制度,以“时间币”为“一般等价物”,让做好事在村民间“流通”,引导村民广泛参与互帮互助。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风文明建设中,农民真切体会到了乡风文明建设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正在赣南大地上不断涌现。
(资料来源:赣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