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玥
/作者自画/
我喜欢辩论、表演,也喜欢阅读、旅行。我会与朋友谈天说地,也会独自沉浸在幻想中不可自拔。如今以文会友,见字如面。
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隔世重逢。
——题记
你见过“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的华美绰影吗?我见过。那是双眸含笑,发髻高绾,飞扬的长袖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纤纤玉手在弦上跃动。端庄内敛的性格,让她满腔的挚爱,顺着音乐欢快地流出指尖。
你见过“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饮暗低容”的惆怅愁容吗?我见过。那是皓月当空下的独自流泪,红颜盛装,千万重的深情沉浸在曲中,从胸腔里、骨髓里迸发出来如歌如泣的离愁别恨。“此时无言胜有言”。
你见过“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的傲然清新吗?我见过。那是酌一杯清茶,着一身素衣,带上一颗孤寂的心,呼一轮明月来相伴。无酒自醉,忘怀得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遇见古筝很容易,爱上古筝却是缘分。
异国车水马龙的街道,人群层层围观,却礼让出令人敬畏的合适距离。繁华大路上少有的安静,只为了无数目光聚焦的那位姑娘。她身穿汉服,面前横卧一把古筝。忘乎其中的专注是她独特的魅力,就像从电影里投射出来的于历史长河里漫步的美人,连同那把古筝也显得神圣又优雅。清脆的琴音拨动着行人的心弦,我痴痴自语:“好美,好听……”小孩子的喜欢就是这么简单。
金乌栖落,艳阳微斜,明媚的阳光透过卧室窗帘泛在细细的琴弦上,仿佛让跳跃的音符都披上金色纱衣。我摸着琴盒上面的木雕,有月,有树,有鸟,有花,好像一把古筝就能变化出一扇时空之门,构造出一个缥缈之境。清心悦耳的琴音,可以化静为动,生机勃勃。可能就是在那一瞬间,我对古筝怦然心动。
只因那一时的心动,琴音便荡漾了好多年。我一次又一次地执着于对指尖与琴弦无数次亲密接触的“指上明珠”如数家珍;一次又一次地与重复练习中足以吞没一切的烦躁乏味做抗争;一次又一次地惊喜于用二十一根弦织出犹如天籁的美妙乐章。当琴声萦绕,我仿佛有时置身云端,俯瞰大江南北,静听高山流水;有时又身处江流两岸,迎面狂风呼啸,赞叹渔民顽强。时光就像一只藏在筝盒里的大手,恍惚之间,物换星移。
如今,家里的琴声已经沉寂了好久,再也没有一颗安静的心陪伴它,也没有那样清净的时光了。古筝啊,你是否也在漫漫长夜,孤寂地思念往昔呢?
有人与自己心爱的乐器相伴一生,有人花费数十载苦心练习功成名就,即使生活已经忙碌到极点,我又怎能忘记童年的怦然心动呢?
熟悉的琴声再次响起,视频中的女孩双手上下翻腾如龙飞凤舞,隔着屏幕,那声音依然激荡在我心中,久久不散。像奔放豪壮的安塞腰鼓,像马鸣风萧萧的落日古战场。有人说,这一双手熟练得让人心疼,她却回复说:没有啊,当现代潮流在我手中以中华文化传统形式演绎出来,就是我最快乐,最心动的时候。
“他鄉异水逢知己,二十一弦奏同音。”琴弦拨动,声音回荡在千年遥远的时空中;举手投足,一个民族源自数十个世纪前的文化沉淀尽在其中。尤其在更多的人追求着西洋乐器的时尚感和金属感的今天,还是要牢记祖先的热爱、民族的瑰宝,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让其与当下潮流碰撞融合、齐头并进才更令人耳目一新。当然,美好的“怦然心动”远不止于此……
(指导老师:张芝兰)
/作者说/
相信每个人都有陪伴着自己长大的物什吧,我也不例外。看到“怦然心动”这一主题时,我想到陪伴了自己数载的古筝。它何尝不是我儿时的“心动”呢?于是乎,文字就如音乐般缓缓流淌出来,浸入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