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旗
题 记
为了圆心中那个梦,符国桢甘作人梯树新人,愿洒热血谱新篇。
2021年9月8日,星期三,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一(14)班学生吴耀泉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7:00他就到了教室门口,满以为自己是比较早到教室的,但他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比自己还早,儒雅、和善、戴着一副眼镜的符老师正在教室门口,等待着赶来早读的同学们。吴耀泉心中想:“符老师怎么这么早啊?”其实他不知道,在“培养才子的摇篮”的临川二中,师生们只要一提起副校长符国桢,就会竖起大拇指,对他赞不绝口。
他扎根基础教育31年,将“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和唤醒”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在平凡岗位上以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燃烧着自己的青春,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洒下一片赤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先后获得“抚州市优秀教师”“抚州市优秀党员”“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和“全国平安卫士”“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等荣誉,并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耕耘,源于对事业的热爱
1984年,符国桢进入临川二中高中部学习。除了在赣南师范学院求学的4年时光,他有34年的时间是在临川二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坚守在这里,他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深情地热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1991年7月,符国桢大学毕业,从在临川二中任教的第一天起,他就暗下决心:“干,就要干出个模样来!”
他一到岗,学校领导就给他压重担,担任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师、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他所带的第一届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成绩和被高校录取的人数在全校名列前茅。
为了学生,为了工作,他每天迎着晨曦早早到校,晚上又常常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披着夜色,拖着疲惫的身体。有时,身体有些小毛病,他也顾不得休息。
2014年5月,经医院检查,他患了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并发症,眼压剧增至正常人的6倍,医生一再要求他住院治疗。但他怕影响正临近高考的学生,硬是坚持一边吃药打针,一边上课,没有惊动任何人,直到把学生送进高考考场。
31年来,符国桢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已送走了10多届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对他来说,每带一届毕业班都像打一场战役。他和年级组长、其他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商讨工作方案和教育教学计划,使出浑身解数去完成教学任务和所担任的学校行政工作。
高一(22)班班主任杨波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任劳任怨,教书育人,我觉得是符国桢老师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杨波的老家在鹰潭,有时候节假日没有回去,作为校领导的符国桢总会关心这些像他一样家在外地的教师。符国桢在细微处的一些关怀,让他们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在课堂教学中,符国桢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他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育人为目标,做到“五突出”: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符国桢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指导学生努力发展自己的长处。他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指导的学生参加中学生作文、演讲、科技等比赛,60多人次获全国、省、市级奖励。2004年8月,符国桢作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的代表,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活动表彰大会。
求索,源于对育人的责任
符国桢教过的学生都说,听他的课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是一种享受。在教学中,他将文、理、情、志有机地统一,根据教学实际,对各种教学方法作出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一名学生毕业后来信说:“符老师,你不仅教会我们书本知识,而且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终身受益!”
在符国桢所带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位学生年幼丧父、母亲改嫁,从小就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性格孤僻。符国桢了解情况后,经常找那个学生谈心,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慢慢地他们师生的关系融洽了,那個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成为班上的尖子生,1994年被华中理工大学录取。
后来那个学生给他来信说:“符老师,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大学期间要向家长寄发学生成绩单时,那个学生请求学校把自己的成绩单寄给符老师,因为在他心中,符老师已经是最值得信赖和尊敬的师长。
有过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符国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班经验。他笑着说:“班主任要做到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这不但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双勤劳的手,还要有一片爱生如子的情和一颗善于沟通的心。”
2021年3月,临近高考,符国桢在无意中听到一位班主任说,班上有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跟家里闹矛盾,情绪出现波动,不准备参加高考。班主任做了几次思想工作,效果不太理想。符国桢听后,他亲自带队,同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道,一次次登门家访,因为他不想让该生迷失在青春跑道上。终于,这名学生被符国桢和其他老师们的真诚和执着深深感动,最终他也没有辜负母校对他的期望,如愿被北京大学录取。
符国桢不仅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在他的指导下,一大批年轻教师也逐步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2012年,符国桢指导揭景军老师拍摄“廉洁修身教育”示范课,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5年,由他指导的毛冰老师获中央综治委组织的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安全教育“精彩一课”优秀成果奖。
担当,源于对境界的追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符国桢虽心急如焚,却临危不乱。该校教师杨波说:“我印象特别深刻,在疫情防控中,符老师事事以身作则,冲锋在前,不愧是最美逆行园丁。”
在学校负责的网格责任区摸排过程中,符国桢和其他成员发现有6名教师在寒假期间返鄂,他主动提出由他自己对接6名湖北返校教师的防控事务。
为全面深入做好疫情宣传工作,符国桢利用学校云平台、微信公众号、班级群、家长群等渠道,做好师生及学生家长的疫情防控工作。他还通过学校公众号及时发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各班级是否通过班级微信群转发至各位家长进行督查,确保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采访当天,符国桢红着眼眶说:“疫情期间,我年迈的母亲因肾炎住院,但考虑到学校疫情工作,我只能将照顾母亲的事情托付给家人。白天在校园为疫情防控工作不停奔走,夜晚在校园周边重点地段巡回值守,有时要巡逻至深夜。”那段时间,他对家人宣布“禁令”,要求家人带头执行各项规定要求,可他自己却每天都要出去做好宣传、排查和防控工作,爱人有时虽有些想法,但是也表示理解。符国桢经常说:“作为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这个时候不冲在前面,就不是一名合格党员了!”
为了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符国桢主动作为,科学安排,因势利导,屡创佳绩。2019年,学校安防建设率先在全市达到公安部、教育部对学校安防“三个百分之百”的建设要求,建成了全市最先进的校园监控指挥中心。2019年10月31日,抚州市校园安防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临川二中成功举办。学校安全工作考评名列全市教体系统第一名,学校被评为“江西省平安校园”;2021年2月,符国桢獲得“全国平安卫士”称号。
超越,源于对发展的需求
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正式发布,符国桢作为分管此项工作的副校长,他积极组织学校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在“充分学透‘双减政策,严格把握精神实质,确定正确的‘双减教育教学导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努力探索实施减负增效具体举措。
“‘双减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多项社团活动,让社团活动成为‘减法的助推器。”符国桢说。
2021年9月,学校开展学生社团集中招新活动,吸引了初中部1000多名学生报名,他坚持“特长优先、兴趣培养、能力挖掘”的原则,严格选拔。高一(14)班班主任江露维说:“我感觉符老师真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时有领导打招呼想让某学生进社团,他知道之后,告诉我们要严格把关,其他的事情他来扛,这样我们开展工作就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在符国桢的悉心指导下,临川二中已经拥有文学艺术、科技创新、体育健康、公益服务四大类24个社团(才乡文学社、墨青绘画社、航模社、人工智能编程社、篮球社、合唱社等),配备专业教师加强指导和训练,让学生能在专业的环境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挥特长,培养爱好,有效地促进了“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我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我非常放心。”一位学生家长说。
符国桢认为,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符老师的语文课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降低了知识难度,易学易懂,特别有吸引力。他的课前三分钟,有时观看视频,有时让我们自己讲生活中的小故事。”高一(14)班张依婷说。
在教学之余,符国桢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先后主编、参编了多部高中语文教学用书,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并作为主编主持了地方教材《廉洁修身教育》《品读临川文化》的编写工作。
临川二中校长黄文龙说:“符国桢同志除了在一线教学工作之外,他还承担了学校大量行政管理事务,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1994年至2006年,他负责学校共青团工作,12年间,学校先后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称号。2006年12月,学校获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单位” 称号,他光荣地出席团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受到了共青团中央书记的亲切接见。
符国桢总是说:“成绩只是属于过去,荣誉更是一种鞭策。”他认为,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爱心、真心、细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去诠释、践行、感悟、收获、超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既要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也要为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