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召开“抓机遇 促发展 作示范 勇争先”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见行见效。
在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会上,学院党委书记万玉青强调,全院教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深刻领会易炼红同志讲话的精神实质,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放心上,认清形势和要求,敢于刀刃向内,切实找到制约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谋发展、谋出路。万玉青希望,全院通过此次教育大讨论,能够抓住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新制度和新模式,研究出有效解决难题的好办法,将学院发展融入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部署中,融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奋力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全省前列、培养“赣鄱工匠”的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目标阔步前行。
做好“领头雁”,积极谋划抓部署。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易炼红同志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精神。第一时间研究出台《学院关于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组和办公室,万玉青和党委副书记、院长雷筱芬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高站位、亲谋划、抓部署,带头参加教育思想大讨论,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谋划落实,做好“领头雁”,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走深走实。
聚焦“三专题”,解决问题出成效。围绕“学前教育补短板、基础教育重均衡、职业教育扬优势、高等教育求突围”,努力“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紧密结合学院和部门实际,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五粮文化育人理念,扛起粮食安全的责任与担当”三个专题,广泛动员师生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努力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精心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构建以粮食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布局,建立粮食行业企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和编写国家规划教材,把学院打造成为引领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巧用“全媒体”,宣传工作有力度。学院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电子屏、报纸等传统宣传平台和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宣传阵地,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定期报送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进展和典型做法,展示讨论成果,切实为大讨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全员“大讨论”,集思广益破难题。在学院党委的带动下,各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专题会议、支部学习、交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标易炼红同志讲话原文认真学、思考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广泛调动师生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集教师智慧力量,鼓励教师通过学习写体会文章、学习心得、解讀文章等方式,把开展思想大讨论的过程转变为应对挑战、谋划对策、破解难题、迎头赶上,推动实现“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推进学院“双高”院校建设,全力以赴加快推动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贡献“工贸”力量。截至2022年4月28日,共收到学习心得36条,建言献策19条。
教师心得:
1.思政课教学部主任黄凤芝:教育思想大讨论是推动工作的“加速器”和“润滑剂”,有助于形成两大推动力。一是教育的增值,思考如何让学生经过我们的思政教育,在“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等方面有所收获;二是软实力的提升,即形成一些好的思路与办法,实现教育的引领性,达到“工贸”品牌和标志性成果建设等提升。
2.信息工程系教研室主任熊浩:我们要秉承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一叶知秋的敏锐直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加强优秀的IT类企业走访沟通,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好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联系学生实习的对口岗位。紧扣“高质量”这一关键词,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同时做到引进来和送出去,既邀请优秀企业工程师进校授课,也根据专业需要把教师送出去培训锻炼。
3.粮油建艺系教师汤玉玲:学院作为全国粮食职业技能培训重要基地,要始终秉持粮食办学特色,弘扬“五粮文化育人”理念,扛起粮食安全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要根据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校的内涵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4.经济贸易系教师肖婉宜: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我认为,物流管理专业“三全育人”举措的落实,可以通过构建“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素质导师”三导师制教师团队,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将思政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同步推进,不断创新育人的机制,逐步丰富育人载体,实现“三全育人”,培养适合中国物流业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5.旅游商务系教师吴姗: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催生着酒店行业的变化,促进专业的变化。酒店人才培养,应是“行业+教育”共融共生,总结出五个方面:一顺时势,教育与行业同频共振;二强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三定模式,校企一体化;四创方法,混合式教学;五调结构,提早专业布局,适应行业趋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