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长文章的教学处理对策

2022-05-30 08:42杨惠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敌人英雄课文

长文章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2021年修订的《2017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在“整本书阅读”“大语文观”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加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尤其是要提高小学生阅读长文章的能力。

一、长文章概述

(一)长文章的定义

“长文章”通常是指文字较多,篇幅较长,讲述内容多,涵盖面广的文章。具体到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三年级以下的年级800字以上、三年级以上的年级1000字以上的教材选文便可以被称之为“长文章”。[1]

在2021年修订的《2017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在“整本书阅读”“大语文观”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加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尤其是要提高小学生阅读长文章的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加强了对于长文章的选编,比如《漏》《陀螺》《父爱之舟》《竹节人》以及本文将要详细分析的《小英雄雨来(节选)》等都属于长文章的范畴。

(二)长文章阅读教学的意义

长文章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长文章阅读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文章阅读教学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体系中短篇文章的教学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使得学生对于长文章存在着明显的阅读障碍。如果这种长文章的阅读障碍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生对课外长篇读物的阅读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体系中加强长文章阅读的教学,可以起到补充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作用。

长文章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短篇文章因为篇幅短、内容简单,使用较为单一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掌握,但是长文章因其篇幅长、内容复杂、写作手法多样的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必须掌握多种阅读技巧和方法,经过长期的长文章阅读教学和锻炼,势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长文章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长文章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加深自己对文章思想情感、精神内涵的理解,进而加强学生阅读时和作者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长文章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长文章阅读教学容易造成教学的碎片化

小学阶段选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多以短篇散文为主,学生已经能够充分了解学习重点,习惯和适应了短篇散文的教学流程,短篇文章的整体教学进行的较为顺利,但是长文章的教学过程通常需要分为多个课时,并且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即存在明显不同又存在內在联系,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大难度的,学生在理解课文整体内容、领会文章主旨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吃力。

将总体的教学目标分散到多个课时之中,容易造成教学碎片化的情况,这种教学目标的割裂感会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长文章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好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设计的工作,应该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一套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形式等在内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在长文章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做好引导和建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减少教学碎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长文章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长文章阅读容易造成小学生的阅读障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对课文整体上的流畅阅读。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初步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问题,将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段落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的放矢的听课和学习。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长文章中生字词、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段落等基础知识较多,这就会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性阅读障碍。

小学生在阅读学习短篇文章时,能够快速和直接的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但是长文章的篇幅长、内容复杂、主题多样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对于文章思想的理解,并且大多数长文章会分为几个部分来进行写作,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会对小学生造成文章主旨思想性阅读障碍。

小学生在阅读长文章的初期阶段,会因为阅读和学习的难度较大而产生“畏难”情绪。上千字或者几千字的课文往往会让学生望而生畏,甚至在课前预习阶段就丧失了对长文章的阅读兴趣,尽可能的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长文章教学的重点。比如在《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中有较多的篇幅是高潮起伏的对话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情景演绎或者分角色朗读,使得学生尽可能贴近角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长文章教学重难点较多学生不易理解

在长文章的阅读教学中,重难点较多,小学生因为阅读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不易理解。一是学生对于整体课文内容的梳理和理解存在困难;二是对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存在困难;三是在文章内容的综合概括能力方面存在困难,进而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这篇长文章教学的重难点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文章的思想主旨方面,学生需要领会雨来的英雄事迹、抗争精神及坚韧刚毅的性格,从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学习雨来的精神严以律己、坚强执着。第二,在文章的结构分析和总结概括方面,需要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第三,在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学习方面,需要掌握修辞、衬托、呼应等写作方式,并尝试自己总结这些写法的好处。只有解决了长文章教学中的这些重难点问题,才能有效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长文章《小英雄雨来》的教学策略

(一)由整化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自主阅读,提炼分部要点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具有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冲突矛盾,适合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在进行文章的课堂教学前,教师可通过问题设置和导入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提前预习。为了方便学生的自主阅读,统编版教材中已经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做好了段落划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预习时,可以提出“请你设身处地的进行思考,假如你是雨来,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从而加深对文章及当时战争时期环境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提炼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发散思维,创新分部标题

在教材中《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已经总结了简要的小标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列小标题。例如针对课文的第一、二、三部分,要求简明扼要且字数,形式尽量保持一致的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创新标题。再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各学习小组的分享结果进行评价。此过程中,教师应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认真阅读,发散思维以此提升学生提炼要点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3.标题提示,重述文章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标题提示鼓励学生就此重述课文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比如“小英雄雨来与交通员李大叔智斗敌人的惊险片段”部分要求学生尽量详细进行复述,要求将其中的危急时刻小雨来的英雄事迹描述清楚。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为了考察学生,而是为了重点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所以教师在学生复述遇到困难时可进行适当的提示。为了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复述,进行互评。

4.紧抓重点,理清作者思路

长文章的字数较多,段落较为复杂,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紧抓重点,理清作者思路。课文《小英雄雨来》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经过上述教学前期的分部阅读和学习,学生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入了解,接下来的教学重点则是对文章整体的思路理顺。比如《小英雄雨来》的第一部分讲述“玩水”的过程,为后文雨来通过跳下河躲过敌人的机枪埋下伏笔;第二部分“上夜校”突出了雨来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为后文雨来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智慧的与敌人周旋,没有出卖共产党的勇气做了铺垫。

(二)点化细节,领悟人物高尚品格

《小英雄雨来》中有很多细节方面的描写,比如“雨来在学校时细心呵护书本”“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顽强抵抗绝不屈服”教师讲解时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重点找出哪些细节描写能体现出雨来的英雄胆气并标记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文章中的第四部分既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雨来高尚品格的关键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雨来受到敌人逼问,回答三次“没看见”来与敌人周旋和斗争的过程。

第一次“没看见”:小雨来在家中遇到交通员李大叔,12岁的孩子勇敢淡定的帮助李大叔躲到地下通道里。敌人抚摸雨来的头假装温和的询问雨来,但是雨来并没有被表象蒙骗,坚定的说没看见。

第二次“没看见”:敌人先是威逼要找刀子挖雨来的眼睛,后是利诱掏出糖来引诱雨来,面对诱惑雨来依旧坚定意志毫不动摇。

第三次“没看见”:经过前面两次询问敌人的耐心消磨殆尽,开始对雨来进行严刑拷打。但雨来以“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这种大无畏的爱国精神汲取力量,勇敢的和敌人抗争。

敌人的这三次提问是对雨来意志力的重重考验,敌人的态度从开始的假装亲近到威逼利诱到最后的毒打,雨来都胆大心细的应对敌人的软硬兼施,识破敌人的骗人伎俩,这三次“没看见”的回答充分展现了雨来的高尚品格与机智、坚毅的性格。[2]作者细致的描写容易让人感同身受,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面对如此的危险小雨来勇敢淡定直面敌人的这份勇气和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值得大家学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以雨来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重点的第四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对雨来的语言展开深入分析,加强本篇文章重难点部分的讲解。当前生活在和平年代,学生对于战争及战争带来的伤害体会较少,往往不能完全理解雨来的处境,也难以领悟雨来的英雄事迹背后所表达的时代意义。所以讲解此类题材的长文章,通过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引导学生仔细领悟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可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情景演绎,将雨来智斗鬼子的情节表演出来,这样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领会雨来的精神就会事半功倍。

(三)反复阅读,体会文章语言魅力

长文章的一大特点便是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在所需课时较多、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教学的碎片化,影响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理解。所以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整体落实才是让学生参透课文的关键步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章语言魅力的教学方法加深对长文章的教学。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这篇文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塑造方面都具有经典的教学价值。

1.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英雄雨来》中雨来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典型性,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人物群体的概念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横向对比阅读方面,文章主人公雨来是抗日战争中典型的英雄少年,但本文中塑造的铁头、三钻儿和很多小朋友也具有同样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抗日战争中勇敢抗敌、坚定自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在纵向对比阅读方面,可以通过与《王二小放羊》《小兵张嘎》的对比阅读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小英雄的事迹中找到共同点,分享自己在几个故事中学到的抗日精神,思考这种执着坚守、勇敢不屈服的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2.环境的描写塑造

“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环境塑造的烘托。同时,环境的描写塑造还具有交代故事背景、气氛烘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比如《小英雄雨来》中第一部分第一段的描写中,将白色的芦花比喻为厚厚的白雪,作者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份祥和安静的环境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这份安静也与后来敌人来了以后的屠杀和残酷形成鲜明对比,侵略和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可逆的伤。比如“太阳落山,天上的浮云像是红绸子,映在水面像是鸡冠花”这句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和色彩的描写运用。太阳落山时红色的色彩基调与雨来的鲜血相互映衬,也与众人落寞、追逝的心情交相呼应。此时可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悲壮的、苍凉的感情基调。比如当李大叔躲开敌人的搜捕在河边寻找雨来时,“大家静静的待在河边,河水打着漩涡流下去,虫子也在叫着”,这段描写动静结合,以万物的动衬托人们内心的平静及沉重。

长文章阅读教学需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小学阶段基本学情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利用多元的策略,降低阅读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能力,完成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辉.统编教材长文章教学内容的确定[J].江苏教育研究,2020(Z2):113-115.

[2]苏瑜.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谈长文章的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2020(05).

杨惠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敌人英雄课文
英雄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背课文的小偷
敌人派(下)
重走英雄路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