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华 张玲玲
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一种智慧的结晶,其所包涵的情感是丰富的,内涵是深刻的,思想是伟大的。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所传递的精神与使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国家的标记和印记。而中学生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主力军,除了课堂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式技巧之外,作为文化的受众,不仅需要静下心聆听古人内心的声音,听历史的声音,更需要听时代的声音,才可以从诗歌的传递中感知到文化的真谛,感知诗歌的真实。从一篇又一篇的课外古诗词的学习、积累、沉淀中学以致用,进行着创新与传承。
我国古诗词中的唐诗与宋词的成就最甚,代表着我国古诗词的高峰。虽然唐诗宋词数量较多,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课内所学习及吸收的古诗词屈指可数,教师缺少对古诗词内容的融汇与贯通。因此,课外古诗词鉴赏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群”与“聚”。
鉴赏古诗词的方式的改变,在一定意义上对古诗词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就如同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改变,从前、现在及未来的角度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中学生包括教师需要学会的是从历史的角度、现今的角度及未来的角度去探索与发挥,去弘扬、贯彻与发现鉴赏古诗词的不同方法。更好地去理解古人,联系今人,展望后人。课外古诗词虽然数量有限,但是通过“群”与“聚”方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以一种不同的思维去思考鉴赏古诗词的方式与技巧,发现古诗词之于自身精神思想的价值与意义,以帮助人不断地可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世界不断地开拓与创新。
一、了解“群”诗歌外在属性,分组归类
诗歌本身自带一定的属性,从表层而言,可以从作者、朝代、格律等角度进行属性的分类,以上基本属于诗歌的外在属性。学生在进行课外古诗词鉴赏时,一般情况下会通过书籍普遍的分类从前至后进行阅读,但是除此之外,诗歌分类的方法有很多,在学生未曾涉及内容,对诗歌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就其外在属性而言,学生可以通过基本的分类对诗歌进行基本的鉴赏。但随着学生鉴赏诗歌的数量逐渐增加,对许多古诗词内在的表达有所沉淀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课内学习的古诗词之外,进行课外古诗词的学习。
在学习之前,通过对古诗词外在属性的了解,对课外的诗词“群”进行基本的分类和归纳,让学生可以从横向角度、纵向角度对古诗词进行基本的了解。同时也便于学生从横纵角度了解之余,探索诗词与诗词之间的关系,发现诗词与诗词之间的未知可能。而探索与发现的关系与可能也许对古诗词进一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从外在角度、表面特征对古诗词属性的分组归类,是古诗词鉴赏、探索与发现古诗词“群”的第一步,是首要的基础。
高中统编版必修下册中的“诵读古诗词”单元,《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中,首先从作者角度、朝代角度、体裁角度对四首古诗词作基本的分析,如“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年代背景,将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联结,从而对作者在此段时间内的作品作详细的分析及情感的了解,继而发现其中的相似与不同。例如,杜甫与李白所处的时代的不同,造就了杜甫对国家忧患的一种担忧,由其自身不得志的表现发现杜甫郁郁寡欢的性格特征,从而去发现《登岳阳楼》可能存在的情感及主旨。再以同种思维去感受其他三首诗的内容及思想内涵。
二、根据释义判断内在属性,“聚”古诗词
古诗词“群”中,“群”在一般情况下是同种属性下古诗词凝聚在一起,来帮助学生从一定的角度理解古詩词的释义及内涵。但是从另外角度来看,古诗词的“聚”是一种动态描写,是学生通过对古诗词内容释义的理解,主动将古诗词分为同类。这种分类可能会使古诗词脱离原来的“群”,进入新“群”,但是这种动态的描写,是学生对古诗词更高的见解,更深的认识,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的同时,在探索及发现中,发现古诗词内容新的不同点。
这种“不同”来源于学生基于古诗词表面属性之下,鉴赏古诗词的更高境界。“聚”的同时发现古诗词的内在属性,是一种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古诗词内在属性同时的一种创新创造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创造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运用到其他体裁及不同时期的文本内容解读当中,不仅可以是方法技巧,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思想与认知。因此,根据古诗词内容的释义判断其内在属性,是对古诗词内容的另外一种审视,是以新的角度理解诗人作者的一种行为。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多地思考、探索与学习,发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感知学习语文的真谛。
再以高中统编版必修下册为例,《登岳阳楼》及《念奴娇·过洞庭》的作者分别为杜甫与张孝祥,其所处的年代是晚唐及北宋时期,通过对比发现两者都与地点——洞庭湖有关,但是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前者表达忧伤的负面情绪远高于后者,后者更倾向于接近对人思想精神的赞颂与弘扬。因此,两首古诗词之间有着一定的同质与异质的表达,虽然思想主旨相似,但是其表达的过程却是不同的,以此来发现两位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从作者其他角度再着手,发现作者命运的必然性。
三、联系“群”“聚”属性表里,分析主旨
古诗词的“群”与“聚”是一种静态与动态的联系,是一种外在属性与内在属性的纠葛,“群”是在对古诗词基本属性了解的情况下的分组归类,而“聚”则是对内在属性的一种动态的集合。鉴赏诗歌,需要的是“知人论世”,需要的是根据对作者及背景的了解,古诗词内容的释义之后,联系“群”的外在属性,结合“聚”的内在属性,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表现及诗歌抒发的主旨和内涵。
“群”与“聚”的属性,不仅互为表里,其所描述的也是鉴赏的过程,是反映事物根本规律的一种现象与表征,而对“群”与“聚”属性表里的透视,是一种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认知,不仅可以鉴赏古诗词,也可以锻炼思维,不断地帮助自身得到锻炼与成长。除此之外,“群”与“聚”的属性表里,也是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从“群”的表面现象出发,从基本属性出发对古诗词分类,到从其主旨、情感出发“聚”和不同内容的古诗词,分析古诗词,是一种量变到质变,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提升。便于学生以更加宏观、中观或微观的角度,去探索,去证明自己对“聚”古诗词分组的观点,从而在更深层次理解古诗词中发现新的理论与创意。
高中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古诗词是表现作者思想精神的最好寄托,从作者所表现的古诗词内容中发现其内在联系。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和多面性,如何将其多面性进行有效穿插及联结,是作者写诗看世界、看现实写诗的最终感想。以杜甫《登岳阳楼》为例,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复杂的,也是矛盾的,不仅表达了“诗圣”杜甫登岳阳楼的喜悦,同时联系自身,发现孤苦无依的孤单内心。因此他不仅“喜”也有“悲”,但是哪种的情感更甚呢?联系作者的生平,通过“知人论世”可以发现杜甫惨痛的身世,从而可以发现,杜甫内心的忧伤是大于其自身的喜悦之情的。因此,联系诗歌的表与里,也就是“群”与“聚”的本质属性发现和分析作品的内容。
四、延展“主旨”,拓展古诗词鉴赏的方式
往往鉴赏古诗词,都是从“意象”到“意境”的一种审美过程,其不仅需要的是想象力,也需要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但是从“群”与“聚”的角度去思考古诗词鉴赏,并非一定要通过“意象”到“意境”的一种过程。毕竟古人情感虽然丰富,但始终脱离不开“喜怒哀乐”四种情感的表现,甚至是四种情感的某种矛盾的搭配。
但是这样的一种思路,可以利用逆向思维进行打破,透过“主旨”,反向逆推古诗词鉴赏的方式。也许只有通过这样一种创造创新思路的过程,才可以更加贴近古人的思考方式,贴合古人写诗的描绘思路,能够从本质上更多地理解古人的智慧。让古诗词的文化传承得到发挥,继而学以致用,充分补充古诗词在如今多元文化环境下的短板,更好地帮助抬高古诗词在读者心中的地位,让古诗词能够在世界中发扬光大。因此,在鉴赏古诗词中适度地延展古诗词,对其主旨进行更深层次地提炼,可以更多地发现鉴赏古诗词的技巧,利用技巧更多地创新古诗词的阅读方式,让更多的读者发现古诗词的魅力,发现其真正的思想与奥义。
古诗词本身便是需要从“意象”到“意境”的方式的解读,但是从一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方式不仅锁死了读者的鉴赏方式,更加锁死了读者阅读诗歌的兴趣与方式。因此,笔者尝试从其他角度去探寻鉴赏诗歌的方式与技巧。诗歌本身都是由文字组成,文字组成句字,句字组成段落。其中的内容组称为成分。其中有动词、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等。笔者发现可以通过对其中不同成分地分析来“鉴别”古诗词的内在逻辑,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再以《等岳阳楼》为例,其中标题“登岳阳楼”中的“登”是动词,而内容中的前四句中,动词包括了“闻”“上”“坼”“浮”等,表示了作者在登岳阳楼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标明了时间地点及发生的事情,接着作者登上岳阳楼之后,观赏风景,接着作者会有什么所思所想呢?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明了作者时下的处境,十分地凄凉,一个“孤”作为形容词说明了作者登上岳阳楼已然失去了原先的喜悦之情,更多的是对生活之苦的无望。在这份感情充满杜甫整个胸怀之后,作者杜甫做出了自己的动作。“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面对这样的场景,作者从有点点喜悦之情,到而后有点失望最后饱含着情感哭了出来。整首诗的逻辑十分合理,同时伴随着作者作出的动作及情感表达,表明了作者的所思所想,再联系其生平,杜甫确实是一位艰苦生活的诗人,一种同情油然而生。這便是整首诗表达的思想内涵及主旨,同时也通过“词性”的运用,来映证作者的主题“登岳阳楼”。
课外古诗词的“群”与“聚”,只是从一个相对微观的角度对鉴赏古诗词进行发现与挖掘,虽然古诗词短小精悍,内容多元,情感丰富,有旨趣,有意味。但是课外古诗词毕竟属于中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朗诵及学习的内容,不仅需要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有一定的兴趣及阅历,同时需要对课外古诗词与其他体裁的散文、小说、现代诗、戏剧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其工作量的浩大需要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及丰富的阅读经验,才能够对鉴赏古诗词有更好地体验和观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做好对古诗词鉴赏过程的引导和学习,教师是帆,学生是舵,只有好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正确价值观,学会认真思考的学生。因此,课外古诗词的鉴赏不仅需要内力的驱使,也需要外力的拉动,才可以促进我国古诗词的学习建设有更好的结果与造化,这才是课外古诗词鉴赏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臧晓宁.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新课程,2021(31):76.
[2]郑晓莲.立足高考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21.
[3]田原.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21.
[4]罗朴.新课标下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与教学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0.DOI:10.27733/d.cnki.gsxlg.2020.000031.
[5]许星.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20.DOI:10.27159/d.cnki.ghzsu.2020.000960.
[6]李亦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DOI:10.27459/d.cnki.gynfc.2020.000357.
[7]任丽蓉.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9.DOI:10.27287/d.cnki.gsxsu.2019.000521.
[8]卫香香.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的若干建议[J].文学教育(上),2017(10):62.DOI:10.16692/j.cnki.wxjys.2017.10.028.
张俊华,研究生,山东省寿光中学教师。张玲玲,研究生,山东省寿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