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2-05-30 08:01郭晓艺
关键词:法治道德素养

郭晓艺

摘 要:我国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举措备受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法治思想,并且在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优秀传统教学文化教育,让学生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等方面采取实际行动,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这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道德素养的提升也有所裨益。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优秀传统文化 对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8.021

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精神和教育发展方向。相关部门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于2014年3月制定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小学发展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和认同,以便更好地助力中小学生人格修养、道德情操的形成和提升。

同时,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在2016年秋季开学时被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内容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编排,增加了许多蕴含丰富道德思想和法治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强调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和意义,更加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为根本目标的综合性课程。但是,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等没有及时更新,没有将传统优秀文化渗入到课堂中,缺乏对传统优秀文化德育要素的挖掘和应用能力,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难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力量。因此,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因素

1.教师思想上高度认同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发现,教师们都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96.7%的教师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持支持态度。并且通过教师对中国儒道法三家传统思想精神的了解程度和持有的态度的调查结果来看,30.9%的教师非常了解三家的思想精髓,61.8%的教师虽然没有很系统的了解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精髓,但是都对其中的积极文明成果和思想精髓表示赞同和支持,认为值得传承和弘扬。关于教师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活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5.6%的教师都非常愿意参加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培训,愿意提升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思想上非常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并愿意提升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这为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精神支持。

2.教师实践中积极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根据教师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调查结果显示,96.7%的教师都非常赞同国家提出的加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要求,认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并有77%的教师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整个初中阶段,84.2%的教师认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知识学习和精神熏陶的教育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习期间的听课和课堂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中会涉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适当讲解,调查结果也显示67.1%的教师在课堂上会主动讲解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对今后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好的开端。可以说,道德与法治教师们非常支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肯定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践,这都非常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3.教师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需求

有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升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49.3%的教师表示学校有开展相关活动并且愿意参加,46.1%的教师虽然没有机会参与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活动,但是也非常愿意参加,多学习和提升。笔者在实习期间有幸参与了一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强化法治”为主题的教学教材培训研讨会和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大会,两次活动都深刻的分析了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价值体系,也指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版教材中的重要程度,九年级上册教材更是以中国历史进程为全景,将优秀传统民族精神与思想和当代中国相融合,指出了教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是政策要求也是现实需要,教师提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需求十分迫切。

4.对培育文化“富人”的需要

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初衷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健全人格、正确观念的形成是以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在走进与了解历史、认可并践行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的过程中,继承与发扬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另外传统优秀历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浓厚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指导学生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即教师结合课本教材和其他相关素材,从学生身心特征出发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其教学设计需要如下几方面内容:

1.突出“融入”主体

教育是面向学生进行的,不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还是优秀传统历史文化,都需要面向学生展开,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特征、学习需求等进行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入,即融入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一切围绕服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展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学设计上,要结合课程标准,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思想教育的衔接点,让融入的传统优秀文化真正服务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优用“融入”养料

道德与法治课程包括的内容有民族精神类、励志向上类、修心修身类、行为品质类、人生哲理类等,教师需要选择优质的、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年级、性格、成长背景等的不同,学生的思想特征、知识体系、认知能力等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在整理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符合每个学生的特征,保证所融入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融入”的养料,并且对融入的内容进行更新完善,赋予其时代性,将道德内容和法律内容结合在一起,完善教育素材,拓宽教育思路,通过优质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疏通“融入”渠道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需要保持融入过程的秩序化、常态化,引入过程要顺其自然,教师可以挑选案例或者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并交流观点,指引学生从更全面或者更深入的角度习得优秀传统知识,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发现历史本质,挖掘其中的精华所在。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形成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客观认知,通过观点辩论,学生能够形成辩证思想,得出判断善恶美丑的标准,在沟通交流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顺利的“融入”渠道,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才会得到有效开展,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4.关注“融入”评价

完整的教学体系中,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倒逼更科学的教学设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需要对融入的学习精神、素养、应用能力、情感提升等这些维度展开科学的评价,分析融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设计,才能持续提升“融入”的教育质量。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养

首先,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正视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中的重要作用。不能迫于学校对学生升学成绩的考核和家长望子成龙提倡高分的思想,盲目追求提高学生成绩。在日常教学中以知识目标为主,应将“教书”和“育人”职责同步进行,重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及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教师要在思想上认同和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在行动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养成学生判断是非的观念,促进学生良好品质、法律意识等的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思想,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在闲暇时间里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通过参加培训班或者自学的方式,完善自身传统文化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获取大量的传统文化素材,对其阅读、分析、研判,提炼出可以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具体素材,并且主动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比如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等,了解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爱国人物和爱国精神,提升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2.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内涵丰富的法治思想、道德思想,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走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深入分析,感悟其中所传递的精神,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养。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宝贵的内容流传至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自己追根溯源,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让学生养成长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中要擅长结合课本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走进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加深學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中人权的实质内容相关知识时,由于法律部分学习难度较大,单从教材内容出发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就可以联系古今,从北宋名臣包拯秉公办案的故事中,讲解国家法律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否则制定的法律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也难以实施。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根本要求,教师主动引申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从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感悟国家立法思想的演进,更加深刻地理解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

3.打造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活动型课堂

新版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设计更加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课程由运用我经验、探究与分享等多个栏目组成,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可以开展课堂探究活动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人。其一,教师要对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知识体系、兴趣爱好等有基本的认知,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学生生活背景等相契合的课堂活动。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三框题诚实守信这节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演剧的形式,在课堂中演绎历史上各种诚实守信的小故事,表演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了解诚实守信的真谛,感受其重要性,将诚实守信作为约束自我品行的重要尺度,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其次,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实践探究活动,教师还可以设置主题为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诵读活动,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历史上不同时代人物的爱国事迹和爱国精神,感悟仁爱兼利的人际关系和自强不息的人生观角度。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家国、社会和个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收集和查阅相关名言警句或是历史故事,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展示,增加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体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资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优秀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助力素质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援援、蒲清平、孟小军《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论述及时代价值》,《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2] 殷玲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6期。

[3] 彭伟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年第Z1期。

[4] 符玉硕《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价值实现》,《林区教学》2018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素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