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通识课的可行性研究

2022-05-30 07:45翟志祥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共关系可行性

翟志祥

摘  要: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个人、组织乃至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并掌握公关技巧,也有利于他们分析把握客观环境形势,合理有效地传播信息。文章科学分析了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现状,提出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课程设置的基本路径,以期为高校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共关系;公关素质;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3-0063-04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它打通了公众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公众中建立了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高校把公共关系课程设置为通识教育课程,目的是使大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形成公共关系意识,熟练运用公共关系的主要技能,成为为社会服务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通识课程的现状

(一)国外大学设置现状

真正的公共关系科学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美国。使“公共关系”成为一门学科,并在大学教育中成为正式课程的人,是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顾问——爱德华·伯纳斯。他在1923年出版了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公共关系的专著《舆论明鉴》;同年,他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并于1925年编写了公共关系学的教科书。公共关系学在此情况下正式成为人类科学的一门学科[1]。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位公共关系专家卡特利普博士、森特博士在前人基础上对公共关系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出版了《有效公共关系学》等大批著作,解决了公共关系学中的许多问题,使其走向成熟。从此,公共关系学有了一套严整的理论体系。如今,国外很多高校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设置上都积累了充足经验。斯特林大学是英国第一所引入双学期制的大学,也是整个欧洲最早设置公共关系学的大学。利兹城市大学在2008年开设了两门公共关系硕士学位课程,即欧洲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课程面向那些没有上过公共关系课的学生,他们可以是任何专业的学生。欧洲公共关系硕士课程除了包括基本理论研究外,更侧重于在欧盟范围内媒体与公关的实践。

(二)国内大学设置现状

现今我国公关事业发展的短板就在于理论与实践并不能达到有效结合,实际公关能力施展的领域过于狭小,公关手段没法全面合理地运用;公共关系意识还没有全面覆盖各个产业,使用效果不能很好地表现;对公共关系学的学术研究机制还不健全,高校和科研机构没法与市场齐头并进,社会对公关行业的支持力度也不远远不够,我国将公共关系学作為通识课程的院校并不多见,扬州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已经开设,贵州师范大学、延安大学等开设了相近相关课程公关礼仪。

二、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通识课程的必要性

学习公共关系学,可以使人们转变传统的、狭隘的“公关”观念,对于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下社会生活的变革、协调各种关系,对拓宽人际交往、增强公关能力而言十分必要。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公关意识

公关意识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学习公共关系学对人精神面貌的改善,随机应变、处理事务能力的提升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赢得他人好感,感染他人,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大学生活中有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可以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同时获得更多经验,有利于加强个人修养。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公关能力

智商是一个人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表现,大多体现于学习能力;情商是一个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能力的表现,具体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及人事管理能力。判断一个人的公关能力合不合格,必须从其情商与智商两方面进行考虑,公关能力是情商与智商的合集。系统地学习公共关系学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公关能力,还能使“双商”得以提升。

(三)有利于增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大力宣传和普及公共关系学,使大学生形成公关意识,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信任危机严重,公共关系学强调做人做事要有原则、负责任,强调维护、爱惜个人形象,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强调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因此,学习公共关系学,有利于大学生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三、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通识课程的可行性

如今市场对公关领域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目前我国1000余家专业的公关公司对人才需求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2]。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整合了各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科,对从业人员的人品及职业道德有着高标准、严要求。如今公关工作正逐步渗透各行各业,但由于各方面因素,人才流失率也相当高。市场需要专业人才,在此条件下,高校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是可行的,且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一)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

现今社会对公关人才职位范围由最初的公关专员扩大到了媒体总监、政府公关等数十种职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市场营销、企业和个人策划、文秘等工作。《公关世界》杂志社执行总编辑路世鹏在第九届全国公共关系学专业院长联席会议上曾提到,希望联合各大高校公共关系学老师,在国内选择一批处于发展中的企业进行合作,多方面、多角度对企业进行深度培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源、服务,帮助大学生安排就业实习机会。随着社会对危机公关的关注,各企业也在危机公关处理上下足了功夫。2017年8月,记者调查发现,海底捞卫生存在巨大问题,出现食品柜中有老鼠、员工用餐具掏下水道等现象。海底捞对此情况先后发出两份声明进行回应,第一份承认了确实存在问题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向公众致歉并对暗访媒体的监督表示感谢,第二份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个人,同时安抚基层员工,表示不会让员工顶包,不推诿领导层的责任。这场危机公关很好地维护了海底捞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由此也可看出,能够及时有效处理企业危机、具备良好公关素质的公关人员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二)从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看

高校应加强自身的公共关系建设。在面向各大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有75%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设置公共关系学为通识课,会很感兴趣,并对“预听通选课,然后进行通选课申请”的选课模式表示支持。

高校可根据教学实践并结合公共关系学特点,为学生构建合理的公共关系课程体系。例如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对市面公共关系学教材进行筛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分层次让学生进行知识掌握,首先是通过公共关系学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明确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对公共职业技能要求、公共关系学与个人及组织的联系、公共关系学服务的对象及公关操作流程等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实际操作的技巧。其次是开展公关礼仪的讲授,规范学生的日常习惯,并引导其将知识广泛运用于生活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再者是开展公关职业道德规范的教授,达到让学生学会做人最基本要求的目的;最后是结合公共关系学对学生进行就业意向指导,让学生转换思想,摆脱旧观念下对“公共关系”认知的束缚,增强择业意识、竞争意识,提高求职技能。

(三)从高校通识课开设的实际看

针对我国目前开设公共关系学通识课程院校较少的问题,高校应该将公共关系学课程设置纳入通识课,这是高校培养公关专业人才的第一步。南京晓庄学院在2018年9月首次将公共关系学列入了学校通识课程,并通过课程改革和优化,对学生进行公关素质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公关能力,还教会学生公关的方法手段,为其今后走上社会去就业、择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从高校的师资状况看

高校可以加强本校老师公关素质教育培训,“走出去”和兄弟院校开展学习交流会,结合新媒体互联网时代改革教学模式,针对发展中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培养方案。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职业,公共关系学教师应建立自己的公关案例库,关注网络上产生的各类事件,引导学生进行评析,这也是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的途径。高校也可邀请专业教授开展讲座,交流分享经验,为大学生学习公共关系学思想拓宽思路。高校也还可以外聘社会公关精英或公关专业培训人员组成团队,邀请其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四、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通识课程的原则

目前,社会对于公关行业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技能,了解社会、公关领域知识,还要有一些社会阅历,最好掌握一定的市场资源。良好的人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对热点保持灵敏关注,强烈的求知欲与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高校在开设公关学课程的同时遵守“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崇尚道德、恪守诚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适应学生发展”这几条原则。新媒体时代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高校可以结合科技发展,采用新方式开展公关学课程教学。

(一)社会需求原则

开设公共关系学通识课程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就是信任,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的立身之本、立业之本。公共關系学课程开设强调不得违背道德法律,遵守实事求是、恪守诚信、不欺瞒群众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公关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公共关系学能够有效地将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意识传播到群众之间,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

(二)公众需求原则

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是主体,时刻要把公众放在第一位,任何情况下不能以私人意愿为目标,而是要以满足公众共同利益为己任。公众需求即社会需求,公众共同利益即社会利益,公众的幸福指数随着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例如星巴克采用满足员工不同需求的方式激励员工,根据美国HR网站调查,星巴克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很高,这是因为星巴克首先保障了员工最基本的生活问题,2018年,星巴克在员工加薪上花费了1.2亿美元,为员工提供一系列健康福利,包括医疗保险、牙科和视力保健等。员工需要公司的人文关怀与尊重,星巴克一直称自己的员工为合作伙伴,保持了员工间平等的关系。

(三)人才培养原则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公关学课程的开设要坚持人才培养原则。公众都有期望认可,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例如HR人力资源管理网调查,星巴克会为咖啡师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挖掘开发他们的潜力,将他们放置于正确的职业选择中,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现今很多企业也会采用双通道人才管理模式,目的就是将适合不同领域的人才有针对性地分配到相应岗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全面发展原则

高校设置公关学课程要坚持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教师自身公关素质,改革课程模式,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切实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正处于发展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切实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避免将个人思想写入教学方案中。在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上,教师应倡导探究性学习,多设置开放性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通识课程的路径

(一)互联网路径

1. 网络视频授课

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上,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公关礼仪视频、危机公关视频等与公关行业相关的视频进行授课,还可以组建QQ群,定期上传网络上与公关行业相关的视频,组织学生自行观看,课上反馈心得。

2. 建立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可以很好地传播公关知识的平台,以集体为单位,共同出力创建公共关系学公众号,学生们可以在公众号运营的过程学到如何协调分配工作、交流想法,轮流值班做公众号管理员,搜寻公关案例素材,巩固公关知识。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增强其公关能力。例如南京公共关系协会公众号就是为了达到宣传普及公关知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使公关事业向正规化、职业化发展,举办各种大型公关活动,推动南京经济文化建设的目的。

3. VR虚拟模拟技术

VR虚拟模拟技术可以用于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广泛运用于协作学习、远程教育等项目,该方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全新的、具有开放性的学习培训环境,全方位、多视角地向学习者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3]。

(二)“教学做合一”模式

1. PBL教学方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式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以提出一个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以自己为主体,为他人讲解对课题的理解及分析[4]。该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能加强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作为指导者,收集来自学生的不同意见,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學生们也能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将网络热点新闻搬上讲堂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通过不同角度的发声,进行总结。

2. 情景模拟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课题进行情景模拟,可以帮助学生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公关问题的能力。不将成绩作为参考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通过小组讨论、记录、调查问卷、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真实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就某一危机公关案例进行实践,真实地模拟一系列从事态发生到如何处理再到后续完善的环节,调动所有学生加入、分角色扮演,同时进行正确处理方式和反面教材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六、结语

从理论层面看,“公共关系学是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是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公共关系就实质来说是发现和构造国家、地区乃至部门的软实力”[5]。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课程可以端正大学生对公共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使其自觉地将公关理论加入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公关素质教育对人的精气神和应对、处理社会交往关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使人们可以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从容应对紧急事件的健康心理,有助于塑造感染他人、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的个人形象。学生注重将公关知识运用进生活,以礼待人,换位思考,不将自我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从而消除与同学间的小摩擦,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形象,营造和谐融洽的生活氛围。

从实践层面看,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课程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投入足够的经费实践教学内容,多方面选取教材,结合典型案例,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用。高校设置公共关系学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公关应用型人才投入社会。这也是高校自我公关宣传的最好方式,可以提升知名度,吸引大批学子加入。高校系统化地将公共关系学理论融入学生的生活,培养对公共关系学体系抱有科研思想的学术型人才,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对社会风气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因此,将公共关系学课程设置为大学通识课是十分有必要且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居延安. 公共关系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38-153.

[2] 张明新,陈先红. 中国公众公共关系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14,36(02):42-57.

[3] 蔡吴玮. 论VR技术在公共关系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 计算机时代,2018(02):94-97.

[4] 范惠芳. “公共关系学”课程应用PBL教学法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17,15(34):192-193+196.

[5] 赵新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的发展[J]. 青年记者,2018(07):67-68.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公共关系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组织奖
公共关系特别贡献奖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