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凯 张瑜
摘 要:拙政园位于山清水秀的苏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人们对拙政园的景观设计以及环境保护问题十分关注。拙政园经历风雨沧桑,造园设计方面,运用了多种手法,植物造景手法较为新颖,走进拙政园,仿若步入一幅美丽画卷,令人流连忘返。鉴于拙政园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以及拙政园的环境保护问题,对拙政园的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保护原则对拙政园环境保护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拙政园;景观设计;环境保护
如今,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园林的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也不例外。俗話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当我们说起古典园林,通常都会想起拙政园。拙政园是江南园林中的瑰宝,排于苏州园林之首,有着悠久的历史。《园冶》指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在这里可以看出,“相地”即建造园林时需首要考虑的因素,好的地址对于园林建造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苏州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最适合建造、发展园林的城市之一,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且此园林是较为接近自然风景的园林,历经沧桑。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进步,相关部门对饱经风霜的拙政园进行定期修缮整治,虽其仍展示出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人为修缮的痕迹。无论是以地域自然景观取胜的园林风景,还是以人文景观取胜的园林风景,都离不开景观设计,也无一能离开我们对它们的保护。在传统园林中,有假山、水体、建筑,名贵的树木、花卉更是繁多。拙政园在500多年内经历了转手、破坏、修复和改建,因此园林景物必然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包括植物的更换、古建筑的修葺。除了园林大小、水体大小、植物品种之外,园林氛围的改变最为明显,其由天然野趣变得越来越有人工气息。这尤其体现在古建筑上,今天我们看到的园中建筑几乎都是清代后期建造的。明代时期的建筑极其稀疏,只有一楼一堂六亭。
如今,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走在城市街头,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与此同时,污染、生态破坏成为普遍现象。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迅速,园林的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拙政园历史悠久,占地面积较大,应该更加注重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问题。近年来,在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方面,拙政园做出了有效的尝试[1]。
一、拙政园的景观设计
(一)景观设计的优势条件
1.气候方面
苏州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季风明显,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总的来看,苏州气候适宜,加上土壤肥沃,为此地的园林花木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2.植被方面
苏州拙政园历史悠久,植被丰富,苏派盆景繁多,有荷花、柑橘、曼陀罗、梅花、海棠、月季、南天竹、枇杷、松树、枫树等众多植物。花木紧密结合。在拙政园景观设计中,建造者将植物的外观、颜色以及姿态等方面的美充分展示出来,形成了较好的观赏效果,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在此园林中,植物造景已经不光是单纯地通过简单的植物来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还需要考虑生态保护和文化艺术等其他因素,结合多种因素,打造出具有观赏性且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
3.水环境方面
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拙政园内百年以上的古树之所以能够生存至今,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园的水资源环境适合植物生长。比如枫杨,作为深根性树种,其对土壤及气候的适应能力强,既耐低湿,又耐干燥,好生于池畔溪边。拙政园根据此特性,结合地理条件,做到适生种植。拙政园中水体较多,配置的植物类型较为丰富,无论植物还是水系都做了适生方面的分析,二者相辅相成,以让植物可以自由生长、水环境更加美丽。
(二)景观设计原则与总体布局
1.拙政园景观设计原则
好的园林离不开好的景观设计。园林中每处的景观设计对于建园来说都非常重要,其与人的审美以及造园手法密切相关,拙政园每一部分的景观设计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及代表性。拙政园大致可以分为中部、西部以及东部三个区。东部基本为田园风格,水面较大,种植有比较多的荷花,面积约31亩(一亩约等于666.67平方米)。漫步于东部花园中,仿佛身处荷花塘,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东部园林以平岗草地为主,配以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看似空旷,实则内有乾坤。中部园林面积约18.5亩,水面较多,亦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也是主要景区。中部在造园上运用了多种手法,建筑亭子设计得较为精美,且体现出崇尚自然的理念,小桥流水,极具江南水乡韵味,人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慢生活”带来的悠闲惬意。园内建筑大多承袭了清代后期的面貌,基本格局保持了最初以水为中心、疏朗闲适的感觉。因水面较大,为了使园内空间更为丰富,中部园内采用了划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将大面积的水体与古建筑有机结合,更好地协调了二者的关系,且多处保留明代园林的风格,两种风格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西部园区面积约12.5亩,布局以水池居中,道路较为蜿蜒,华丽的建筑点缀其中,灌木、花卉较多,布局稍显拥挤。与初建时相比变化较大,具有清代园林的风格。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拙政园三个部分三种风格,其景观设计上保留了更多原有的古建筑,使游人可以拥有更好的文化体验。
2.拙政园的总体布局
在园林的总体布局上,由于空间设计需要满足有山、水、叠石、房屋、亭子等景物的需求,应尽量做到层次丰富,要形成内外部联系,使各种景物浑然一体。既要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又要富有诗情画意,使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同时,在景观布局中,需要考虑人的感受,将人、环境以及建筑深度融合,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基本的园林设计原则与手法。拙政园做到了这些。
首先是园林布局。园林分为三个区,虽然三区特点不同,但都向我们展现了园内经典的风采。园林中有蜿蜒的小路,东疏西密,无论游人身在哪个区,都能被绿水萦绕,感受到不一样的美。
其次是园林造景。在园林造景方面,古典园林常用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手法,形成自然与人工相协调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拙政园也不例外。障景:拙政园从古园门进入,到达远香堂,进入景区的中央,这个走向仿佛是一根轴线,间接地隔断了周围的景色,从而削弱轴线对于园林氛围的影响,使园林景观富有层次,拙政园在腰门以后堆叠了黄石假山,以便遮挡远香堂,避免了对园内景色的暴露。借景:拙政园的借景设计很简单,但十分出色,远借了城西北寺塔的景色,拙政园本就东西狭长,再加上水面驳岸全都东西排列,拉长了透视角度,远处看,仿佛拙政园尽头能到北寺塔脚下一样。框景:拙政园中的远香堂使用了门框取景,园主为了欣赏三面的荷花,设四面落地長窗,环顾犹如欣赏长幅画卷,正对的门框,将远山雪香云蔚亭的景色饱览,小亭屹立,磊石玲珑,林木苍翠,赏心悦目。
(三)拙政园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在景观布局中尤为重要。拙政园内,灌木花卉众多,这些植物在配置上也略有不同,且园林运用不同植物所营造出的视觉空间效果也有所不同。园林与山石、水体、建筑联系紧密,再加以花木修饰,景物之间或掩,或映,若隐若现,扬抑、动静结合,实现了情景交融、人动景也动的景观效果[2]。因此,在未来的设计中,应该加强对空间植物造景手法的应用。拙政园的空间是一个多层次大空间,其空间中的元素包括地形、建筑、花卉、树木、道路等,借助起伏、分层、交织和浮雕等表现手法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植物景观的建立过程充分反映了植物造景的空间性,同时也体现了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1.配置类型
孤植:虽然是单一的植物,但却很映景,能在饱满的空间内使人眼前一亮,在拙政园中,枫树虽然独自屹立,但它总能不失风采。群植:拙政园内,大片的荷花也很映景,满池塘的荷花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群植在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能丰富景观的层次感。丛植:正所谓“四壁荷花三面柳”,柳树堪称拙政园丛植的代表,三五柳树依偎在一起形成了植物环抱的视觉效果。
2.配置种类
拙政园内的植物具有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有不同。植物组成的群落形态各异,随着一年四季冷暖的变化,不同植物的花、叶和果实或枝干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3]。四季的植物景色来回更替,令人应接不暇,一季落败,一季又起。春有海棠、桃花、牡丹、杜鹃、芍药,夏有荷花、石榴、睡莲,秋有菊花、炮仗红,冬有梅花等。花木面貌变幻无穷。
3.配置意境
拙政园富有诗情画意,无论是小亭还是植物景观,多有情趣。园内的紫藤,使人联想到李白的绝句:“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紫藤在拙政园内应季而开,宛如国画里描绘的一样,别有一般风趣。拙政园内有十几棵红枫树,枫叶如火,粉墙黛瓦。身处拙政,颇有时空穿越的错觉,宛若梦回千年。
二、拙政园的环境保护
(一)拙政园保护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愈发重视,并且结合拙政园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来看,虽然国家和政府对拙政园景观保护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在具体实践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大众群体对于拙政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对自然文化遗产的深刻认知,导致拙政园存在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加上风吹日晒造成的古建筑损坏问题,人为修缮力度有待提高。另外,还存在对于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不够、措施不当的问题。
(二)拙政园环境保护问题
拙政园环境保护内容包括古树和其他植物保护、水环境保护、建筑保护、人为保护等。
1.古树和其他植物保护
拙政园历史悠久,且保存较为完好,现存古树21棵,主要有古柏、古枫杨、紫藤、木瓜、白皮松等。古树虽然历经风雨,但至今仍然散发着活力。古树的保护成为拙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启动监测预警系统,对古树进行及时监测,实行“一树一档”管理,以更好地了解古树的生长状况。对于古树内在成长方面的土壤问题,需要定期施肥、监测,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并对腐蚀、蚊虫问题做好监察,定期打药。对于古树外在根部问题,需要设置警示牌警示来往游客禁止践踏。对于园内的其他植物、花卉盆景等,一样要实行古树的保护模式。
2.水环境保护
因拙政园水体较多,水面较大,往年的拙政园水体易浑浊不清,水质容易遭到破坏,近年来,拙政园对水体环境的改善问题加强了重视,通过采用较为先进的生物技术、安装水体循环系统,使水体循环能力变强,由工作人员及时打捞水体中的废弃污染物,并在水中种植荷花、睡莲等可以吸收水体中多余营养的植物,以净化水体。
3.建筑保护
拙政园内的建筑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外,拙政园的部分建筑出现了油漆脱落、结构开裂等情况,这些问题大多是自然原因造成的。风雨雷电等都有可能使拙政园的建筑遭到损坏。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拙政园的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拙政园内的建筑得到较好的修补。
4.人为保护
拙政园为中国古典四大园林之一,地位以及价值较高,每年来拙政园参观的人数较多,超过了拙政园的游客承载力,长期的“超载”必将会对历史古迹拙政园造成破坏。因此应切实控制好参观人数,以防游客过多而给其带来伤害,从人为角度切实保护好拙政园。
总而言之,拙政园作为苏州最大的园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无论是拙政园的景观设计,还是别的方面的景观设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都应与环境保护问题相结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绿色生活,对绿色生活理念理解得也更加透彻。设计师在设计中不应该单纯地围绕景观绿化进行设计,现代设计追求的不单单是美感,还有更多人文内涵方面的内容,景观设计也是如此。要把握好新时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中融入科技创新等元素,创造出具有时代内涵的园林景观。在设计工作中,设计师更应该肩负起传承与发展历史文化的重任,秉承“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陈美龄.手植紫藤,我心徵明:拙政园的诗情画意[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4):83-84.
[2]周云鹤,陈己任,刘永帮,等.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探究:以拙政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1(17):112-113,116.
[3]刘恋,储凯锋.以拙政园为例探讨我国园林发展历史与设计[J].四川建筑,2022(1):13-15,19.
作者简介:
王大凯,硕士,中原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张瑜,中原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