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咪
世界之所以如此灵动,是因为万物存在着多样性。虫子唱着自己的歌,不为任何人,仅仅是因为发自本性。如果你认真听,就一定能感受到不同的生命力量,正如鲁迅在《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中所说: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在大自然中,万物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天地宽广怀抱中可爱的“孩子”,我特別喜欢美国诗人爱默生的名言:
一只实际存在的苍蝇比一只可能存在的天使更重要。
而在古诗中,唐代诗人王维对虫子也有非常美妙的描绘,一盏灯,一扇窗,一声虫鸣,然后静心感受、倾听,《秋夜独坐》就诞生了: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说到虫子,大家首先想到的作品一定是《昆虫记》吧!这是一部经典之作,也是我们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亲自去观察,你才会获得更深的体会,法布尔就是这么做的:
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
不知道在读苏联作家比安基的《森林报》时,你们有没有收集其中好玩的描绘?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虫子的吧:
甲虫和蚱蜢吱嘎吱嘎地拉着提琴,啄木鸟咚咚地敲着鼓,黄鹂和小小的白眉鸫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
假如把虫子们的世界放大到和我们人类的世界一样,会有什么神奇的魅力?你会发现你进入了另一种真实,就像日本诗人都筑益世在《瓢虫》中写的那样:
一座青草独木桥
伸向高高的天空
瓢虫敲着锣鼓
从桥上通过
一片狭长的草叶成了独木桥,瓢虫走在桥上,伴着美妙的锣鼓声。这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村夜》有相通之处: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孩子们,不要小瞧了虫子,一只虫子可以造就一片草原,也可以变成飞翔的文字。用心去爱自然,去感受你身边的一切,虫子会为你歌唱,花蕾会为你绽放,就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要造就一片草原》所写:
要造就一片草原,
只需一株苜蓿一只蜂,
一株苜蓿,一只蜂,
再加上白日梦。
有白日梦也就够了,
如果找不到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