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白

2022-05-30 10:48三摄
红蜻蜓·高年级 2022年8期
关键词:敬亭山李白

三摄

文艺青年的心中总装着诗、酒和远方,“诗仙”李白也是如此。他一生中游历各地、寻访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李白的脚步来看看吧!

小档案

姓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生卒年:约701年-约762年出生地:剑南道绵州昌明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

主要成就: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天才少年

李白的家世、家族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他自己也很少提及,不过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中窥见一斑。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自己“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如此“轻财好施”,想必其家境可称富裕。

和众多文化名人一样,李白从小就很有才华,他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到了开元三年(公元715 年),李白15 岁了,他因创作多首诗赋,在文人圈子里开始小有名气,还得到了社会名流的推崇和奖掖,同时,他还发展了剑术这一兴趣爱好。18 岁时,他隐居在戴天大匡山(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闲暇之余四处游玩,足迹遍布江油、剑阁、梓州……在游山玩水中增长了不少阅历和见识。

仗剑出蜀

及冠后的李白,开启了四处游山玩水的生活。

24 岁的李白离开他长期隐居学习的大匡山,再次出游。这次,他先来到了成都、峨眉山,然后乘着小船顺流东下,到了渝州(今重庆市)。

第二年,可能是因为周边的“热门景点”都转了个遍,李白决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背着长剑,怀着满腔诗情,豪迈地踏上了出蜀的道路。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渡荆门送别》和《望天门山》这两首诗正是他从巴蜀乘船出游后所写的。

李白到处游历,除了游览风景,更是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受人赏识,从而得到引荐,可以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跟着李白去旅行

据说,李白起码到过206个州县,登上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20多片湖潭水湾,这些还只是在他诗文里出现过的!除了诗人之外,“旅行家”的名头他也是当之无愧的。

因为李白的诗,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瀑布成为风靡至今的著名“打卡点”。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可是大唐的“网红”景点,李白当然不会放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安徽省宣城市的敬亭山既不高也不险,但李白的一首诗让它名扬天下。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金陵(今南京市)是个繁华的好地方,风景古迹众多,自然也不会少了李白的诗。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可是大唐的“一线城市”,这里怎会少了李白的身影?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生总有不如意

李白的生活十分潇洒,诗也非常浪漫,但他的人生理想——当大官干大事——却离他很是遥远。

李白没有参加科举,只能拜访社会名流,呈上文章,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志向,希望得到推薦。可现实是残酷的,他常常“十谒朱门九不开”。少有的对他敞开大门的权贵,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让李白如愿。

就在李白快要自暴自弃的时候,唐玄宗召他入朝为官。毕生梦想终于要实现了,李白挥毫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欣喜地赶往长安。

在长安,他潇洒的作风和惊人的诗才得到了贺知章的欣赏,还有了“谪仙”这个外号。在贺知章及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妹妹)的推荐下,李白进入翰林,成为了唐玄宗的“御用诗人”。这期间的代表作是赞美杨贵妃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但很快,李白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他开始消极怠工,最终被“辞退”,“赐金放还”。之后,李白继续着自己以往游山访友的生活。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又一次得到了“当官”的机会。他加入了永王的阵营,本以为这是一展身手、实现抱负的良机,最终却被牵连流放。好在后来朝廷大赦天下,遇赦返回时,他从白帝城坐船到金陵,写下《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关于李白的逝世,民间有个浪漫的传说:他在船上醉酒,试图去捞起水中的月亮,最后失足落水而亡。“捞月亮”的故事大概是人们为这位浪漫诗人的一生画上的最美丽的句号。

猜你喜欢
敬亭山李白
独坐敬亭山
李白搁笔
李白: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
轻轻松松聊汉语:安徽敬亭山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敬亭山》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独坐敬亭山》主题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