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张奎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时强调:“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近年来,湖南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涌现出众多扎根治理洞庭湖水一线,勇担修复长江生态重任的优秀事迹和先进典型。25载兢兢业业守护一湖碧水,一生矢志初心只为洞庭安澜的余元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余元君,生前系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兼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2019年1月19日,因连续多日高负荷工作,殉职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年仅46岁。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余元君“时代楷模”称号时,赞扬和评价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谨务实、勇于创新”“干净办事、清白为人”“甘为人梯、培养青年”,对其献身水利事业的崇高事迹进行了高度凝练的总结。
情系水利的少年郎
1972年,余元君出生在湖南省临澧县。年少时,他亲历家乡人民饱受洪水肆虐时的无奈、久旱无收时的困苦,奠定了自己要治理洞庭、造福乡亲的人生追求。正像他在自述中写的那样:“在澧水河畔,我悄悄地有了一个关于水的梦想。”余元君深感当时农业“靠天”吃饭的落后,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毅然选择天津大学水利系水工专业,希冀用所学科学文化知识,改变家乡水利建设落后面貌。
读书期间,他立志成为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刻苦钻研水利专业课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前夕,他与同窗好友谈起未来时互勉道:“你去干三峡,我去搞洞庭,都是广阔天地!”面对一直關心自己成长的中学时期的老师,他的回答坚毅而又充满深情:“老师,您希望我走出穷山沟,外面的世界也真的很精彩,但家乡还是老样子,我要回家乡工作。”这句坚定的话语,流露出一位有志青年不忘初心、情系家乡的赤子情怀。
跋涉洞庭的急先锋
1994年,余元君如愿进入水利系统工作,从此洞庭湖区的一条条支流、一段段堤防、一个个垸子上便多了一个不知疲倦的敦厚身影。洞庭湖水系水情复杂,治理任务艰巨。刚刚接触工作的余元君经常会遭遇难题,他深感只有把理论学习与一线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担负起治理洞庭的重任。
为此,一方面,他大量收集洞庭湖治理相关资料,从老一辈洞庭人治湖的经验体会,到国家各个时期的相关政策文件,再到水利工程有关出版专著及现代水利建设思路、发展方向,乃至工程管理的各类规定规范都不遗余力地学习、领悟,并及时进行系统归纳、分类整理。另一方面,他坚持深入洞庭湖基层一线调研,每到一处便租一条小机动船,实地勘察沿途水文和地质情况,在充分掌握一手数据后,才坐下来听取意见、布置工作。25年如一日,余元君踏遍了洞庭湖3471公里一线防洪大堤、11个重点垸、24个蓄洪垸,整理水系水情、堤垸河道等资料超1000GB(一种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即吉字节),仅凭纸、笔他就能勾勒出洞庭湖各水域的水系情况和工程分布,被同事们称为“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
勇挑重担的洞庭人
时代召唤使命,使命指引担当。以高度热情投身工作的余元君,很快就成了洞庭湖治理的行家里手。余元君身兼三职,既是湖南省水利厅的副总工程师、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的总工程师,还承担洞庭湖重点工程建设工作。面对防汛抢险,他总是不顾安危、冲在一线,科学研判复杂水情变化并及时提出处置方案;面对棘手问题,他总是真抓实干、一丝不苟,立足长远以最高标准不断优化调整工程技术方案;面对日常工作,他总是兢兢业业、迎难而上,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工作流程和方法。
在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协调好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发关系,如何有效破解洞庭湖治理难题,成为横亘在湖南省水利系统面前的“拦路虎”。为此,余元君勇挑重担,身体力行寻求突破。在开展洞庭湖治理规划时,他提出要构建人水和谐新局面的思路;在主持开展“洞庭湖蓄滞洪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时,他提出蓄滞洪区的流域价值补偿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就在他倒下的前几天,仍不忘与同事交流开发“数字洞庭”系统,实现“坐在办公室管理洞庭湖”的设想。
铁面无私的守护神
“一生清白廉如水,只为洞庭绽碧波”是余元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廉政要求的本色,是他淬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的生动写照。尽管多年身居要职,手握工程招投标、评审等经济大权,但他一以贯之,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拿合同来,按程序办”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余元君经手的项目评审、招投标工作有数百项,资金累计近百亿元,但从未发生过一起经济问题。
余元君深知工程管理是国家大计,关乎民生福祉,容不得半点“水分”,更不能让国家资金“跑冒滴漏”,出现损公肥私的现象。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从2002年起他就主持编制了《洞庭湖区治理堤防工程验收实施细则》《洞庭湖二期治理堤防建设设计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洞庭湖项目法人工程建设管理文件汇编》以及《堤防工程除险加固设计及算例》,这些文件成为规范洞庭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政策依据“资料库”和技术指南“标准件”。他还组织开发了“千里眼”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在线监管、工程资料数字化管理、项目支付在线审批等,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极大地减少了项目建设各方的直接接触,降低了廉政风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余元君精神的不竭源头活水就是他一心一意守护碧波洞庭和江湖安澜的初心使命,就是他甘于奉献、清白做事的党性觉悟。斯人已逝,魂归洞庭,但余元君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精神风范、热忱的工作作风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踔厉奋发、接续奋斗。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