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大地艺术的神采

2022-05-30 01:03刘烨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2年9期
关键词:石头城阳朔漓江

刘烨

云遮雾绕的山峰下,漓江由北向南穿过城区,一条江流在这里分路而行,往北与湘江汇合,向南注入珠江。喀斯特地貌的绮丽景观与不息的江水相映成辉,绕过一湾又一湾,漫过村落与人烟。无论是朗朗晴日中的清澈澄明,还是烟雨朦胧下的晶莹绿意,山水之间,动静相宜,桂林的姿态就这样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我漫步于漓江边时总会有熟悉的感觉。

真正的旅人愿将自己看作永远的前行者,我越发渴望从如诗如梦的画卷中找到几分别样与新意。我带着这份兴致勃勃,脑海中容纳着这座城市的名字和它附带的形象,伴随着想象中的一景一点,顺其自然地短暂进入另一种文化与生活中。分流而至的江水注定了这座城的归宿,山水天成是得天独厚,亦是自由多变。漓江好似一面镜子,我们从这里看见自己的内心,也看见那些未曾拥有的和渴望拥有的。

艺术之心 启于自然

漓江在猫仔山附近自西向东流出一个倒“V”形,阳朔糖舍就在那个尖尖的位置。

它由生在漓江之滨的国营老糖厂修复而来,淬炼与重生的历程似乎也在阳朔的秀丽山水之间重塑了这里的人文精神。艺术与人文在糖舍创立之初就已经是不可或缺的灵动元素,如今,在开业的第五年,怀抱着为更多艺术形态提供自然生长空间的美好愿景,糖舍重启了艺术家驻留计划。

我们在临江的“水泵房”里遇见几位当代艺术家、建筑师和摄影艺术家,他们是糖舍7月艺术家驻留计划的参与者。“来糖舍一周,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早上起床之后会先闻一闻青草的味道。我要去感受湖光山色,然后才开始画画。”生活在上海的四川籍当代艺术家何雨热爱大自然,向往诗人王维与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牧歌。来到糖舍,何雨好像更靠近了这样的生活,但重要的是,在这山水之间度过“桃园一向绝风尘”的日子并不会让她与当下的秩序与创作氛围产生隔阂。糖舍的新与旧足够分明,又在不动声色间与背后的山水紧紧相依。历史与现实的交错足以让来到这里驻留的艺术家捕捉到身体与自然、建筑的碰撞和结合,这种撞击随着时日的延长变得更直接、更有力。何雨说,一个重要的感觉是“保持呼吸”,一处蕴藏生机的艺术作品也会呼吸——“当我的身体能够很强烈地感知到它存在于空间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我知道自己在呼吸,它也一样。”

与何雨产生许多交流的另一位当代艺术家赵玉,形容自己是一个“新来者”、一个“未来的长居者”。在糖舍,赵玉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几个变化:这一天过得是否自在,取决于和艺术家一起吃早午餐之后独自回房午休的状态;去食堂吃饭的路变得熟悉而日常,进而发现初来阳朔时下意识形成的一种颇有距离感的关系也在消失。“我大概默认自己变成了这里的居民吧。”赵玉暂时没有去寻找心境转换的源头,她需要更多时间消化这种环境和艺术土壤的忽然跳跃。赵玉相信在糖舍的驻留经历也会萌生一些新鲜又特别的东西,“这一切会在我回到上海之后慢慢显现”。

糖舍的存在好像传递了另一种认识阳朔的趣意:不一定要游山玩水,喜欢上这里,可能只为这里的人。在糖舍,艺术氛围的长久留存有时并不是感受于当时,而是滲透于久远的日后。也许,我们对文化与艺术的向往不只是开启了一场物理意义上的远行,甚至是以“想象一场旅行”作为追寻的开端。那一刻,留在桂林的空间与时间似乎并不是连续的,我们也没有因为离开糖舍而就此停止对阳朔的寻找和再度想象。

兴坪 此间清凉

漓江流经兴坪附近,在群山夹峙中接连拐了好几道弯,“甲天下”的绝美山水也在这里一一显现。从种满桂花树的林间步道向低处走,依山面江,俯视漓水曲绕,江边游人罕至,摇竹筏的师傅闲来张望,放牛的老伯慢慢悠悠。来兴坪镇,人们容易生出一种感觉:在外来人的喧闹之下,居住在里面的人有本事将自家日子过得一片清凉。

这是一个完全由古旧房子组成的村落,石头房子与木头房子共存,沙石构成的蜿蜒小道曲折也通达,贯穿兴坪镇的每个角落。明清两朝所修的各省会馆都在兴坪老街两旁,砖瓦结构的雏形还看得清楚;镇上的小学以前是关帝庙,当中古老的戏台仍被保留;少人居住的小村落沿袭着古朴的生活方式,每一户住一两位老人,与几只狗、数只鸡鸭相伴。兴坪古镇往西,沿着江水的方向进入杨家村,在小径的尽头,一面用黄泥砖砌成的墙体并不起眼,我们顺着声音才找到青普文化行馆·阳朔云庐的入口。

小院的六栋楼是桂北传统民宅的风格,质朴的黄泥巴墙垒得低矮,坡屋面和瓦屋顶被深绿色的植物包裹着。小院有一个和餐厅相连的公共广场,那里有一口水井,一个六七岁的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去,舀起一口水就往脸上浇,水顺流而下,打湿了石板地,清凉了身体;几个原本不相识的孩子也从玻璃房里跑出来戏水,他们自此成为玩伴,相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起去镇上耍。

在青普文化行馆· 阳朔云庐的设计师刘宇扬看来,改造这处古朴的民居最大的意义一定不是阳朔又多了一处归隐自然的居所,而是将一种“村落不再是推倒重建”的理念注入当下渐热的乡野旅行大潮。在青普文化行馆· 阳朔云庐,刘宇扬不止一次听到不同地区的来客提到一件事:坐在这个室外广场当中,不仅有周边喀斯特地貌的群山环抱的强烈感觉,也仿佛生出一种穿越到遥远的意大利山城的错觉。住在阳朔云庐的日子确实更放松了,人们在这里或相遇相知,或擦身而过,境况的发生更多地源自一种随机与偶然:也许是在广场的长桌上喝着山楂茶消暑时的一句搭话;也许是夜深之后漫游行馆时捕捉萤火虫时的迎面相见,也许是在文创工作坊里和一群不满10岁的孩子并排而坐,摆弄着器皿中的漓江石沙、鸡血玉和各种玉石时的茫然无措……人们常说,食宿安心是一趟旅行中最基本的底味。住在阳朔云庐,主与客的相待方式在情与景的流转之间进退自如,我们陶醉在这些共有的温情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一种坦然自适的快乐,似乎也找到一条自然之声在人类社会回响的美妙途径。

酷客部落 另觅声浪

有人说,在桂林,有两样东西是谁也搬不走的:一是这里鬼斧神工的山水,二是城区的街巷里一碗新鲜盛起的桂林米粉。前者来自老天的馈赠,后者则凝聚了桂林人不显山不露水的智慧与辛劳。在桂林这样的城市生活,人们是可以以逸待劳的,因为只要守住了山水,自然就能见到久违的朋友。有时,从外面来桂林看山看水的人也会好奇:山水之外,桂林人怎么能做到对新事物的追捧如此不动声色?

“年轻人也爱追潮流,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追的是尧山顶的日出。”此刻,我正坐在尧山脚下的酷客部落 T House休闲吧,一边听两个桂林女孩描述本地人的闲逸生活,一边想象着尧山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夏日景致。调酒师端上一杯柏林明星调酒师大卫· 威德曼(David Wiedemann)为酷客部落专门设计的“异色漓江”,落地窗外的远方是生机勃勃的绿意与属于这片“城中绿洲”的新潮乐趣。酷客部落在全球范围内开业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敢于在潮流艺术生活铺天盖地的当下诞生,彰显了它专为新一代旅行者而设的潮流基因;这个年轻的希腊品牌热情、明朗,似乎也想不动声色地在桂林的山水秘境中掀起一股潮流的声浪。

“我刚从成都回桂林,甚至觉得连成都都不那么安逸了,但也贪恋成都的潮流和前卫。直到我来了酷客部落,躺在池畔的沙滩吊床上轻晃,回到滑板泵道上飞驰,好像感觉桂林也多了一点儿不一样的时髦。”这座城市开放得早,造就了它的千面风华;这座城里的人也早早见过了世面,胸怀吐故纳新的开放姿态。桂林的未来似乎还藏着许多未知与想象。

石头城 造景者的境界

人人心中都有景,来桂林之前,每个人都憧憬过这里的景色。后来,我们更愿意靠近阳朔,阳朔的艺趣在于山水间的住所,在住所里的旅人传递的艺术气息,而它首先在造景者的心里。“要走到山里面去,你才会发现不同的风景。”这是曾经为阳朔糖舍设计入木火塘装置的建筑师郭廖辉在桂林游荡多日后得出的真知。几日前,我在糖舍的画廊遇见由郭廖辉和摄影师陈颢共同参与的、以石头城为创作主体的“废墟花园”摄影与建筑展。位于阳朔县距葡萄镇9千米的石头城是一处自然状态与历史痕迹并存的场所,村庄荒废,人迹罕至,村里的住宅成为废墟之上的残垣断壁,石砌的墙壁上长满了苔藓,缠绕着向四处蔓延的植物。

郭廖辉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进入石头城的经历:从一个仍有人烟的山脚向上而行,一条凌乱而纤细的小路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台阶突然变得更陡峭,陡峭的尽头是一个小石门。走进那扇未知与陌生并行的门,从此,植物变得茂密繁盛。穿过大量由石头砌成的废墟之地,一条逐渐明晰的主路带他走进了这座曾经喧闹的城寨。而民居的入口、水渠的方向、井口的痕迹又将他带向更高的远方。回望山脚的刹那,原来身在此城中。

糖舍創始人杨晓东在2010年初次探访石头城后,便认定这里应该被保护,也需要被看到。糖舍落成之后,杨晓东将石头城看作糖舍在空间与精神气质上的延续,他想在石头城建造一座集画廊展览、艺术演绎与咖啡馆休憩于一体的综合建筑。“考虑石头寨设计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尽可能地保留它现有的气质,那是一种属于历史,也属于自然的气质。”曾在卒姆托事务所工作的郭廖辉提到了卒姆托本人一直看重的“神采(presence)”。

幸运的是,从一开始看见石头城,郭廖辉和杨晓东都认定了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便是存在于石头城本身的“神采”。“首先去想象重新构筑的东西如何与这里成为一个整体,并和既有的线索形成合适的延续与组合,我们才得到了一次完整的构想。”这样的理念与心境也让人想起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的一段描述:在维也纳,这类具有历史意义的每一幢房屋的拆除,就像从我们身上夺取了一部分灵魂。在石头城,原始的风貌便是这座古老村寨的灵魂,郭廖辉绝不想当那个“拆除房子”的造景者。新建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一片区域面貌的延续和再生,而建筑师的在场与投入更像是对古老与当下的一种重新凝视。

在与郭廖辉的聊天中,我明显地感知到他时刻将“设计”的存在感适时压低的姿态。在阳朔的山水之间,石头、植物、光线、 雾气 、偶尔出现的村民或是村里无人问津的小狗,都被他划归为一种组合起来的立体记忆。他仍然被那片废墟的气质打动,并试图以建筑师的身份在桂林构筑一个萦绕于山水之间的内敛而安静的场域。郭廖辉说,在多次去石头城考察之后,他发现当地村民会有一些自发搭建,一种是使用固土纱网和竹竿搭建轻质的亭子,作为遮阳和休憩空间,另一种是使用木或石搭建相对密闭的空间,并放置一个火塘在其中。这两种非建筑学的搭建为郭廖辉带来许多启发—— 一种是轻盈地脱离环境;另一种是贴近地延续环境。也许,这份自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智慧正为这座城市带来炙热而灵动的新生。

猜你喜欢
石头城阳朔漓江
探秘非洲石头城
石头城的传说
快乐阳朔游
漓江情画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探秘史前石头城
漓江夕色
快乐的阳朔漂流
阳朔美名传万里
阳朔啤酒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