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22-05-30 10:48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22年8期
关键词:算力基因组航天

李国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

研究所研究员

算力网络是新型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东数西算”又是算力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我认为国家算力网的建设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以国家或地方财政建立的公共算力基础设施;第二部分是电信运营商和龙头云服务商建设的骨干企业级算力基础设施;第三部分是由大量中小型信息服务企业协作建立的算力网。

算力网的构建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我希望全国的算力网避免单一“帝国制”垄断运营,探索新型的“联邦制”管理模式,激活中小企业的参与热情。运行方式是否得当,决定着算力网的前途。

在布局上,算力网络既要“全局统一”,又要“环节解耦”。“全局统一”是指全国主要算力中心协同管理,形成东西互补、南北贯通的一体化算力网,提供统一的算力资源服务。“环节解耦”是指算力的设备提供商、运营商和增值服务商合理解耦,消费者仅需按统一定价支付费用就可得到多样性的服务。在我看来,算力网的生命力在于协同合作,过分强调一家企业的端到端一体化,不利于算力网的发展。

新药的研制、新材料的研发、集成电路等新产品的设计等,都需要巨大的算力。非实时的计算可能对国家发展具有更基础、更长远的作用。国家级的算力网络资源应优先考虑非实时的高性能计算和智能计算(模型的训练)。实时性强的工业互联网和金融网络等大多由企业自建。此外,边缘计算和物联网大多有实时要求,算力网建设要高度重视确定性网络的研究。

龙乐豪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

说起航天梦,“龙腾星海、九天揽月”这8个字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国航天成就的主要方面。中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法宝”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里,也蕴含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中。在我国航天人锻造的伟大精神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热爱祖国。只有胸怀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自觉将个人工作与国家荣辱紧密相连,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才能不懈奋进。其他各个方面内容也都非常重要,比如大力协同,因为航天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团队的充分协作、协调,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广大航天青年要让青春绽放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就要爱祖国、勤学习。让爱国主义流淌在血脉之中,把学习作为我们报国为民的基础和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就要重修养、提素质。古训讲,成才先成人,优学且厚德。广大航天青年要成为有理想、有本领的高素质人才,知识、能力、品德三者都不能缺少;就要爱科学、快成才,深刻理解科技造福人类、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坚持遥望深空、探寻未来,脚踏实地、创新发展,努力刻苦钻研,成为有理想、有抱负、高素质的人才,用自己的成就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不懈奋进。

杨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教授

助力基础研究发展,科研评价体系有着“指挥棒”的作用。长远来看,这一点对于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青年科研人才尤为关键。我国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在不断深入完善,从评价方式来看,不外乎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两类。科研评价体系的根本难点在于如何对潜在的颠覆性创新进行事前评审。对科研人才特别是青年科研人才来讲,颠覆性创新有以下特征:一是思想驱动,具有偶然性;二是挑战传统,对现有认知进行颠覆,导致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三是初期难以达成共识,在同行评议中表现不佳;四是高风险性,成败概率不定,难以在前期计算投入产出效益;五是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和综合交叉特征越来越明显。一言以蔽之,颠覆性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高度的能力与担当。

如何鼓励青年人在这一探索中出类拔萃,是科研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个人认为:一是对多数科研人员,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评价体系不宜变动过快;二是应该鼓励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青年科研人才之间要采取“狼群”结构,向外发力;三是人才称号不要过度地与利益挂钩;四是青年科研人才特别是90后,他们所从事的是建构在新一代研究手段上的科研,应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对科研条件的更大期待;五是不要将自由探索与需求导向对立起来,要给各种类型的青年科研人员留下有学术尊严的发展空间。

陳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

研究所研究员

生物信息学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

生物信息学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后获得了快速发展。我国科学家在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后,又开展了针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基因测序研究,完成了“千人基因组计划”等工作。我国的基因组测序数量,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经过近40年发展,基因组研究已“繁衍”到生物医学的各个方面,只要是分子水平,都离不开基因组,核酸疫苗、核酸药物的研发,都是基于基因组研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会引导以诊断治疗为主的现代医学过渡到以健康保障为主的精准医学阶段。

现在的医疗模式以治疗为主,这种模式是为病人服务的。而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可以通过解析遗传基因大数据,提前了解人体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干涉;也可以对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以保证人体健康。

因此,在大数据驱动下,人类社会的健康模式,就从现在的诊疗模式转变成全民、全时程的预防保障模式。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药品管理、社会保健制度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医疗体系范式变革,也为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

(资料来源于科学网、中国科学院官网。责编:张闻)

猜你喜欢
算力基因组航天
卫星通信在算力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算力网络中基于算力标识的算力服务需求匹配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基于SiteAI算力终端的交通态势感知系统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逐梦航天日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