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2022-05-30 21:46:37郑允森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评价

郑允森

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决定着整个课堂中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而且完美的配合还可以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进而实现育人的目的。教师要重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采用有效的互动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而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意义

1. 有利于落实人本教育理念,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是指构建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引导,从而打破传统的讲授教学、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具体实践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水平等进行教学设计,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在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生生沟通等,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音乐学习能力。可见,它的落实和应用,对落实人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活跃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

课堂的学习氛围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对于整个教学目标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这种学习氛围可以更直接地反应出整个教学质量的成果。课堂上的氛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积极向上的、消极的以及富有对抗性质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带动学生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以及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消极的课堂氛围则是一种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课堂,学生的情绪处于负面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没有兴趣。对抗性质的课堂氛围则是场面十分混乱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对抗性,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教师,进而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整个教学成果。有效互动课堂指的就是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不但有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增强,而且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音乐课堂互动需要遵循的原则

1. 理解与尊重

小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展教学活动,就容易打击学生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遵循理解和尊重的原则,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活动的观察,能够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变化揣摩学生心理,明确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能够给予学生表达内心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很多小学生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是孩子天真的表现,这时候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而指责批评,而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能够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创新。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互动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 主动性原则

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使互动更加有效,就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够重视他们的学习体验,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需求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能够积极地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良好氛围当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这样既增加了学习体验,也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措施

1. 在情境中互动,創优教学环境

音乐课堂教学主要讲究能够让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让学生能够自主、主动、乐于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互动交流等,获得音乐知识,丰富情感,提高音乐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西湖美》音乐内容时,旨在让学生了解越剧的风格特点,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为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西湖美景的图片以及背景音乐《西湖美》,在激发视听感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对杭州西湖的认识,以及赞美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交流互动中激活课堂活力,再次播放西湖美景图和音乐《西湖美》,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视听感受,想一想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如何?或者让学生说一说在聆听这首歌曲的时候,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感受?通过情境互动,在创优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为其介绍有关越剧的知识内容,在了解越剧的基础上,关联歌曲所表情感,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使其尝试进行歌曲表达,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

2. 精心设计问题

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运用得最普遍的方式,但是提问也要讲究效率,很多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有些问题设置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是过于简单,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效果和价值。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提问,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例如,在《唱脸谱》这首戏曲的欣赏与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脸谱是什么,并且展示一些脸谱的图片,学生们被各种各样的脸谱所吸引,这时候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脸谱都有哪些颜色呢?分别代表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们都进入了回忆之中,也有很多学生分别说出了很多的颜色:红色、黑色、白色、蓝色等等。但是对于每个颜色代表什么却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来,但是学生们的好奇心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样之后在介绍的时候,学生们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问题,并在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提问,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回答中,从而指引教学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音乐学习方面,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能够相互激励,所以怎样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学生之间发表自己对于音乐的感悟,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这节音乐知识的时候,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组内探究音乐所抒发的情感、在演唱过程中应该表现怎样的情绪;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探究这首歌曲出现了哪些声部的声音。小组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提示和问题进行激烈的探讨,相互交流中会因为其他学生的见解得到启发。在探讨过后,组内代表进行发言,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班级中营造了积极的氛围,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针对于不同的音乐教学,教师也可以对其中涉及到的男生和女生声部旋律等进行分析,之后组织小组学生进行合唱,这种合作教学的方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普通方式。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更多音乐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 在评价中互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要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评价并不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给出语言上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不会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而且也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各项情况。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本身,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这就涉及到了评价中的有效互动,通过教师、家长、学生以及自身评价等方式,强化对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认识,有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比如学习《静夜思》这节音乐知识的时候,在这首歌曲的演唱中,流露出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因此在学习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比如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演唱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提出自己在演唱歌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判断自己是否准确表达出了歌曲的情感。在学生自评后,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点评,之后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将自己对于歌曲的见解表达出来,进一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针对性地评价,比如提出学生在演唱歌曲过程中的优点和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并加强对于歌曲情感的讲解,促使学生能够在明确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评价也并不一定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比如组织歌曲演唱比赛,将学生的表现录制成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中,让家长参与评价,家长的参与,除了能够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之外,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发挥有效作用。教师也能根据综合性的评价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在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调整,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过程在任何方面都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运用到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进而师生可以共同去感受和分享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學生是整个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营造出一种欢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发挥自身主体的作用,使得学生的情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