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官耳

2022-05-30 21:17卫建民
杂文选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画竹潍县郑板桥

卫建民

记得20世纪80年代,在文玩市场,以及一些家庭的厅堂里,经常能看见郑板桥“难得糊涂”的书法拓片。

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不是领军人物,但他在民间的名气最大,他的名声,是和他画的竹子连在一起的。谈到画竹,内行外行都绕不过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县长作为礼品送给他的上级领导的作品,也是他广为人知的画竹题诗。他借这首诗向上级表明心迹:我在基层经常下去调研,心系人民。哪怕听见风吹竹叶的声音,也以为是群众在衙门外反映问题。我虽只是个正县级,官位低,但我的心是和人民连在一起的。

郑板桥画竹,从一开始就考虑画与诗的政治、社会内容,直至辞官到扬州,都没有脱离这个艺术创作的方向,甚至可以说,他的一肚子不平之气,更加重了他的作品的社会因素。

在山东做官十几年,潍县任上,他开仓赈灾, 救活灾民,人民群众建生祠感谢他,众口一词,都说他是好官。但是,他没做到既让群众满意,又让领导满意。他不请示、不汇报,自作主张开仓济民,明显地违法违纪,目无领导,受到严重警告。他不想干了。这样一个小官,朝廷不认为他是“股肱之臣”,不会慰留。他在潍县留有政声,连对他有意见的潍县大商人也说了句公道话:“郑令文采风流,施于有政,有所不足。”

康熙、雍正、乾隆三世,清朝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扬州更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为画家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郑板桥两袖清风来到扬州,如鱼得水,很快就融入书画界,并以他独有的风格打开了市场。当时,扬州有名有姓的书画家就有一百多人,郑板桥经常来往的同道有二十几位。他们聚在一起,文酒诗会,当场挥毫,切磋技艺,形成一个扬州画派;后人又把这个画派的八人称为“扬州八怪”。

“八怪”中,有一半的人做过官,大都是县处级,所以,郑板桥用他那真隶综合的六分书写过“七品官耳”四个字,意含不屑,语似自嘲,也是牢骚。这个画派的画家,没有为艺术而艺术,大都在山石梅竹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少是对现实的批判。郑板桥画兰,既画兰的幽谷之芬芳,又要让他的兰叶长棘刺,挑明现实世界并不总是和平安宁的。“八怪”出入于市肆酒楼,买醉于豪门官邸,泛舟于淼淼太湖,议论于书斋画室,在仙人都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来的扬州树起一面艺术旗帜,为绘画史添加了一页华彩。

我最早读《郑板桥集》,是从他给他弟弟的信看他对读书、文章、立身处世的意见。他性格执拗正直,看不惯社会的不良风气。他即使做了官,也坚持自己的一套处世原则,始终没学会圆滑。他爱发牢骚,做起事来直来直去,不会转弯,不懂官场潜规则,因此,他画的竹总带怒气。

他有一封致弟弟的信,很是看不惯“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在他人,见此怪现状,闭上眼睛不就得了?但郑板桥就要说出来。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性格。他谈写文章,说:“横斜疏放,愈不整齐,愈觉妍妙。”我读过古今中外不少人的文章,自己有四十年写作经验,对他这个文论,十分赞同!在评论前贤时,他说:“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处。”他同弟弟谈到理想中的归田园居,用文字描绘一番,然后说到安全问题:“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甚么便拿甚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这就是郑板桥性格的又一表现。对贫民、灾民、平民,他能打成一片,却偏偏处理不好和上级领导的关系。

常言道:“怒写竹,喜写兰。”郑板桥退居扬州时已六十多岁,思想已定型,他也无意改变自己,迎合市场需求。他用绘画语言对世界发言,犹嫌不足,在画纸空白处又添写满满当当的诗文,尽量吐出胸中的那口气。那不是“逸气”,而是不平不满之气。他怒写竹,写兰也不喜,还要画棘刺在兰草间,堪称是一篇有花有刺的杂文。“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按当年商业繁荣的扬州市场需求,这不是職业培训和根据需求发展花卉产业吗?酒楼茶肆需要歌女,官府豪门需要花卉,种粮食改栽花有何不可?但在郑板桥,诗里含讽刺:他不高兴!

郑板桥后十年栖居在扬州,终于完成了自己。“难得糊涂”四字箴言,曾流行一时,现在已不多见了。在手机视频里,我发现民间喜欢的是“鸿运当头”“大展宏图”的国画和毛笔字。可惜,郑板桥没写过这样的字。

【原载《今晚报》】

插图 / 做派 / 佚 名

猜你喜欢
画竹潍县郑板桥
潍县萝卜及其栽培技术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画竹题诗
郑板桥:挣脱“小人儒” 回归“君子儒”
郑板桥智断案
郑板桥劝学
潍县城隍庙戏楼和郑板桥的戏剧思想
及时雨
板桥画竹解肝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