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绿香
三味阅读,以小说文本阅读实践为纽带,通过以“听”书为途径,唤起阅读兴趣,建立阅读初步认识;以“画”书为方法,思维视觉化表现,理清内容框架;以“品”书为形式,批判理解冲突,形成个性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阅读的方法,乐于阅读,乐于交流。
一、粮草先行——基于主题式小说阅读的阅读准备
(一)主题构建 精挑细选话食材
阅读总是从选一本书开始,应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和实际选择适宜文本。
1. 教材主题,从一点到多点发散
教材为阅读提供思考的立足点,提示了重点和方向。围绕教材主题展开,可以是“动物小说”“探险类文学”“个人成长”“科学幻想”,还可以找不同国别不同作者的书,形成主题,进行比较阅读。如姜戎的《狼图腾》、沈石溪的《狼王梦》、黑鹤的《重返草原》、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西顿的《狼王洛波》等“狼”主题。《名人传》《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窗邊的小豆豆》《绿山墙的安妮》等“个人成长”专题。
也可以深入一个作家的作品,从选材、构思、风格等维度进行挑选。如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系列、罗尔德·达尔的《女巫》《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系列,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系列、JK·罗琳的《哈里波特》系列,以及沈石溪、椋鸠十、西顿的动物小说等。
2. 名家推荐,从先行至引导过渡
参照权威机构、名师名家多个版本的推荐书目,寻找不断被提及的书。这些被不约而同推荐的书,大部分都是经典,可以作为主题书目,结合学生实际,精选形成主题。
还可以借助影视作品来选。现在很多优秀的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如《哈里波特》《西游记》《绿山墙的安妮》《好心眼巨人》等,将影视作品和原著对照起来,读的兴趣更浓。
3. 自主选择,从一人到多人带动
如果一味地指定读推荐的书,学生是要逆反的。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的自主权,适时调剂。同龄人的推荐,更能赢得更多认同感和阅读兴趣。不仅推荐的人有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提升自豪感,也促使他读更多的好书与大家交流。但自主选择的类还是应该有一个度,那些格调不高、“无病呻吟”故事千篇一律的书,读了也是浪费时间。
二、策略跟进:基于主题式小说阅读的策略实施
(一)阅“读”了然于“精” 一招一式读出来
阅读的“三味”,即读出书的“精、气、神”。读“精”是读书中最本原、最主干的东西,是书的精髓所在。只有建立了最基础的认识与理解,接下来的阅读才有支撑、有动力。
1. 读封面——建立预期
拿到一本新书,我们总是先注意书的外观。书的封面不仅是书的眼,也是作者重点想要表达的点。阅读封面,我们可以获得包括书名、作者、译者、配图、出版社、色调等信息,从而在脑海里有了一个预期,但学生却往往忽略这些信息。
如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盘腿坐着的、双手举起马的、那个有着一头火红的头发、力大无穷的、穿着一只黑袜子一只棕袜子的奇怪的小女孩,让人印象深刻,好奇顿生。姜戎的《狼图腾》封面色调以黑色为基,一双突兀的黄狼眼注视着,透着危险与诡异,让人心生不安与忐忑。预期的建立与积累,在深入作者作品研读时大有用处。
2. 读目录——了解结构
目录具有检索、报道和导读的功能,概括性极强。根据目录,可以知道针对某一问题该读哪些章节,先读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该精读,哪些内容只需一般浏览,找到自己想看的,把某些自己想要重点研究的人物、事件整合在一起,掌握人物特征,理清文章脉络。
从《绿山墙的安妮》目录中可以知道故事开始于安妮的意外收养,从“学校里的风波、醉酒事件、音乐会后闯大祸”等可以看出本书是关于安妮的一些成长趣事。《小鹿斑比》的目录按时间顺序,提示了小鹿斑比的成长过程;《西游记》等四大古典名著以人物、地点、事件概括章节内容;《俗世奇人》目录“苏七块、背头杨、泥人张”以人物为章目,可以知道写的是天津卫共17位奇人的故事。
3. 读梗概——知晓大意
故事梗概是文章的高度浓缩,但五味俱全。梗概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内容,对他人描述的精彩部分也会重点关注,这就为学生的阅读种下一粒好奇的种子,产生更高的阅读注意力。
如音频《解忧杂货店》,主持人磁性的声音、幽默的语言、入境的配乐,一封令人胆颤心惊的来信,三个贼被感动而回信,谁知一封接一封的信送进了杂货铺。出于对美好心灵的向往,三个贼陷入了回信中。学生听了兴趣大增,没下课就追着问这书哪儿可以买、哪儿可以借。
文章的“序文”有他人作序或自序,既提示了书的梗概,又有他人的评价与判断。如果是自己作序,从序文中能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行文的线索,提示我们阅读时应注意的重要内容,做出预测与判断,并与序文进行比较,丰富自己的阅读结论。
(二)阅“味”有“气”可寻 视觉思维画出来
阅味,即读出书的细节,品出书的内容。“气”是生命活力,是维持文本活力而生的“环境、人物及情节”。在这个层次上,主要是了解作者是如何构建框架、如何充实人物形象、情节是怎样安排的,并思考作者有没有达成他的预期。思维的视觉表现,可以用常见的注释,写下对原文关键处的感受理解与质疑;或是设计一些表格来帮助完成。这里主要以“画”书来表现。
1. 画故事图——初建情节脉络
情节的一波三折最是扣人心弦。通读全书,聚焦最吸引人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将情节脉络用图视觉化,整体感知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可以是行文线索、故事发展历程或矛盾质疑等。如梳理鲁宾逊的四次漂流路线图、三国势力分布图等。
2. 画人物图——品析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可以将作品中表现人物形象的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进行整理,可以是归纳人物性格、反映性格的事件;还可以是画人物关系图、冲突点等。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一书,对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的描写,用图形表现就更直观。
还可以将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外貌描写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如《红楼梦》“元迎探惜”等金陵十二钗女子、《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外貌描写,然后再找一些其他作品中的描写比较一下,了解名家外貌写法的技巧。
3. 画海报图——把握关键节点
海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电影《变形金刚》《好心眼巨人》等,生活中也无例外。选择原书中一个具体的象征物,标明页码、原文,写出含义及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自行设计封面,定义象征物。
(三)阅“意”化形为“神” 思想火花品出来
阅意,指读出书的“神韵”。“神”是书的内涵、气质,是书的生命的体现。包括书的语言表达、情节安排、人物表现等,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考虑作者意图、质疑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 罗列问题 去同求异
读出书的“神”,不是获得与原有认知的“同”。相反,“神”就是这本书与别的书本质的区别,是此书的“灵魂”。而这一部分与学生原有认知不同,就读得费力,学生会说作者差劲,写的东西糟糕,看不懂。读书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先前经验,将质疑与预测罗列整理,提炼有价值的观点,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观点去求证。
如看过《狼王梦》后,对狼很感兴趣,想研究一下狼,那么就要知道狼的种类、生活习性、狼的进化、狼的分布、狼的现状、养狼的方法……这样就需要找不同的书与材料,进行大量阅读求证。这时的读,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是自己最主动、最高层次的读。
2. 释疑解难 思维碰撞
思想的火花需要碰撞。那些与原有认知有冲突、心存的疑惑;特别不喜欢要吐槽的;特别喜欢要寻求认同感的,阅读后想一吐为快,可以组织共读讨论会,可以就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
如王小波《老人与海》中的片段:“有人说,老人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我认为,老人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失败了的英雄。那么,什么也没有得到的老人竟是胜利的么?我确是这样看的……”当自己的理解与他人不同,当矛盾需要宣泄,就是从读到说、从读到写的时机。形式可以多样,辩论会、推荐会、人物竞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积在心中的想法有一个出口。当然,教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在冷场或方向失控时做好“牵线人”。
三、且行且惜——基于主题式小说阅读的评价持续
阅读带有目的性,但评价不能只看目的。三味閱读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体验、技巧的掌握,以及勇于交流、敢于质疑的能力,是个性化、多元性、表现性的评价。
(一)搭建平台,为展示出谋
1. 读书集市 逛一逛
阅读主题式,可以举办读书集市交流日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读的效果。收集学生读书时的各种视觉图、摘抄笔记、海报、推荐卡、手抄报等,以主题阅读墙来展示,学生之间互评互赏,评出最佳设计奖,给予鼓励与表扬。还可以在集市中,将自己喜欢的作品以交换的形式来获得。来自同龄人的认同与肯定,让学生更有兴趣去读。
2. 活动场上 乐一乐
活动是评价的好载体。开展多样的故事沙龙、朗诵表演、辩论会、百家讲坛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学生准备自己的材料,写好观点,可以先在共读圈交流,然后再在活动中展示、表演。
3. 网络分享 秀一秀
开放、共享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台,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上传多媒体平台,学生将获得不一样的成长。
(二)多元评价,为喝彩划策
学生的互评,家长、老师的评价,这些是阅读常规性的评价。三味阅读侧重于学生的表现性评价上,如竞赛和公投、创意汇编等。
1. 阅读竞赛 猜一猜
将共读的书目作为竞赛的内容,每组学生自由设计问题,最后由代表选题组成竞赛题,题目多样。如猜人物,根据出示的人物图、人物外貌描写,关联故事猜猜是谁;猜作者,出示经典语段、标志配图,说出书名和作者;猜内容,出示设计的问题,进行抢答计分。
2. 全民公投 选一选
将学生设计的海报、读书小报、推荐卡等,在橱窗公示,作品下方贴空白格纸,师生、家长进行评选,将自己的选票投给最满意的三件作品。学生为使自己的作品赢得称赞,充当解说员,还乐此不疲。另外,还可以根据书中内容,进行故事新编。如替主人公写日记、故事情节改编、设计人物名片等形式。
兴趣使事情变得持久。视觉优先的就从图文开始,听觉优先的就从听文开始,动手能力强的就从画图开始,将阅读变得有趣好玩,动机变了,学生的兴趣就来了。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是发自内心的渴求、共鸣与思考。三味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