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的四个基本要素

2022-05-30 19:47鲁磊
课外语文·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朱自清橘子背影

鲁磊

★阅读能使人拓宽视野,提升自我。读、赏、仿、评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步骤,缺一不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能只注重文本学习,还要将阅读的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化角度阅读,学会感知,体会共情,明理思辨。

读为先,统观全局

读,包括默读、朗读、诵读,我们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有滋有味地阅读,真正融于文本内容中。在读朱自清的《背影》后,同学们很容易被代入“我”的故事中,简单平淡的小故事中掺裹着浓浓的父爱,能引起共鸣。在同学们自主粗略阅读后,就已经明白了故事的大致内容、中心思想。《背影》中有一些生僻字词,如“差使”“典质”“光景”“茶房”等,同学们在自己阅读时遇到个别疑难字词很正常,这些字词也不会过多影响整个阅读进程,不会作为同学们理解课文意思的绊脚石,要结合课下注释,以读为先,统观全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确定全文感情基调,在阅读中融入读者笔下的世界。

赏在后,赏析文本

鉴赏是阅读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自己赏析后的文章才能真正“吃透”,比如同学们可以思考《背影》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是真挚的父子感情,是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是连贯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动作描写,还是朴实简练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从简洁的文字中间流露出来,从父亲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

父爱何其深沉!父亲没有母亲般温柔细腻的心理,只能笨拙地向孩子表达爱意,只能通过看上去并不明智的行为去对孩子好。一般写人物,很多人都从正面施墨,或写面部表情、动作姿态,或写穿着打扮。正面写开门见山,但是有时候过于直接可能会使文章失去一些韵味。《背影》独出心裁,作者选择父亲的背影这一角度,以细腻的笔触写出浓浓父子情。全文一共写了三次背影。第一次,是父亲临行送别时,给“我”买橘子时的肥胖身躯,还有那令人辛酸不已的背影。肥胖的父亲穿着厚重的衣服,穿过铁道,爬上月台,攀着月台两脚向上缩,那辛苦的样子直击读者心灵,令人辛酸落泪。第二次背影是父亲离去时,那个背影在来往的人群中消失了,就像电影屏幕里的淡入淡出,画面感十足,背影越淡,感情越浓,父亲与“我”的实际距离越远,两颗心的距离就越来越近。第三次,在父亲寄来的书信中,“我”得知了父亲困顿的生活和并不理想的身体状态,在不知何时滑落的晶莹泪珠中,脑海又浮现出了那个笨拙肥胖的背影,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永远定格在脑海中的画面。朱自清先生匠心独具,选择背影这个新颖独特的角度,这是文章的出彩之处。

除了这三次“背影”的独特运用,还有连贯的动作来展示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细节,“大马褂”“蹒跚”“攀”“缩”“肥胖”“微倾”,将身材并不苗条的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展现得淋漓尽致,回程又是一段艰辛之旅,最后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的轻松与“我”沉重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都是需要同学们认真感受、赏析的。

仿精髓,学习技巧

朱自清的《背影》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之处是同学们应该学习的。比如关于亲情的话题作文,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细选角度,从一个独特点切入,能够写出各具特色、角度新颖的作文。如写母亲的白发、父亲的皱纹、祖母佝偻的腰,等等,当然不是要死抓这些外貌特征,而是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这些鲜明的因素添加进去,自然地融合到整个故事文本中,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然地被代入故事情境中,在作者循序渐进的引导下,读者能够通往文本的中心思想,也能更加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歌颂亲情。

亲情就跟朴实的文字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衣,却至纯至真。我们不需要堆砌太多华丽的辞藻以求文章形式的“高级”感,而是要注重核心诉求,将主题表达出来。生活如同白开水,但浓情常存,我们可以学习朱自清《背影》中平淡朴实却感人的文字,在故事的推动发展中体现浓浓的亲情。

父亲买橘子的那几句描写生动传神,除了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还有他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他将生活中的所感所悟通过简单的“背影”展现出来,细心地“雕琢”文章。所以同学们要想将文章写得生动,就应该多观察生活,睁开“心眼”,比如将平时观察到的父母的变化通过文字展现出来,或写母亲的慈爱,或写父亲的沧桑,这样才能更加打动人心。

做评价,多层评论

除了赏析《背影》,还可以举办互相评价作文的活动,在同学们写完关于亲情的话题作文后互相交换、讨论,分析出所阅读文章的好坏,学习优点,再反思自己的文章中是否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句子不通顺、情节拖沓、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生搬硬套他人结构等。

当然同学们自己点评完了还不够,还需要做最后的总结,比如有的同学选取了“母亲的白头发”这个角度,很有新意,在描写母亲的白发时很细致,通过头发的白、乱、稀展现出母爱的伟大、母亲的不易,但是全篇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描写外貌,没有像朱自清先生通过生活中平淡小事的推动来展现亲情那么自然,而且母亲的头发好像是“静”的,画面感没有那么强。

感知阅读,先行体会

同学们对于文本内容要整体感知,主要包括疏通字词、概括情节、初识人物、圈画细部四个方面,并将这四个要点贯穿于初始阅读的过程中。以《背影》为例,首先,同学们要学会主动疏通字词,通过查阅注释或者借助字典,自主解决陌生字词,并做好标注,比如“簌簌”“浦口”“举箸”等。其次,同学们需要学会自己概括情节。读完全文后,要学着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注重说出人物、地点、事件与结局四个关键点。比如《背影》写的是父亲送“我”到浦口火车站、照料“我”上车并买橘子的事情,父亲买橘子时在月台攀上爬下时的背影令“我”感动又心酸。再次,初识人物。同学们要初步感受文中人物的外貌、性格特征。比如肥胖、不善言辞的父亲,比如自作聪明、心疼父亲的“我”。最后,圈画细部。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不太理解的部分,比如父亲去买橘子的几句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就可以标注出来。

共情阅读,动之以情

同学们在通过感知阅读这一层后,就到了文本的二次阅读阶段——共情阅读。在这一阶段,同学们需要深入文本,与作者建立对话关系。

首先,同学们可以再读上一阶段标注出的句子,揣摩并赏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仔细品味。比如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动作连贯自然,画面感很强,很容易引起亲情共鸣。其次,同学们应当再深入地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父亲体贴、细心、爱子、慈祥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朴素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父亲内心的细腻情感,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体悟父亲对子女的关怀和爱护。最后,同学们需仔细筛选出文中使自己感触最深的点,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篇类似的小短文,不超过200字。如写无意间发现妈妈头上的银丝:“我一抬头,看到了母亲在阳光下那有些杂乱的头发,那好几根银白的头发,丝丝缕缕随风而动,我不由得落下泪来……”

思辨阅读,曉之以理

阅读时要以“合理化”思辨为前提,以文本为基础,这样才能为作者和读者构建精神交流的桥梁,才能使同学们尽量不误读、不过分解读。

在《背影》中,前期“我”眼中的父亲是迂腐可笑的,但是后来就变得形象高大起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仅是理解文本中的人物,还要有自己的思辨能力,尽量客观公正地评判。原来父亲不是只有严厉、啰唆的一面,还有内心柔软细腻的一面,他是一个严慈并济的好父亲。

阅读,读、赏、仿、评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万万离不开的,只有真正用思想浸润文本,才能把作品读得透彻。同时要学会感知阅读、共情阅读和思辨阅读。进行深度阅读,有利于同学们深挖文本内容,提高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朱自清橘子背影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两个背影
背影
橘子沉浮记
漂浮的橘子
背影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