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巧荣:铺中三十载

2022-05-30 10:48周慧超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干活儿铺子缝纫机

周慧超

走进汤巧荣的小店,仿佛穿越到了20世纪80年代:玻璃柜台、分装的纽扣、老旧的缝纫机和木质的货柜,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物件。从初生婴孩的软底布鞋到老人的棉布褂,从松紧带到各种颜色的棉线,汤巧荣在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里度过了31年。

汤巧荣说,自己坚守的这方天地与其说是一个店,不如说是个铺子。“‘店总有点商业气息,我这里都是几角几元钱的东西,哪里算得上是一门生意。”每天上午是这间铺子里客人最多的时候,却不是最热闹的时候。“上午出门买菜、添置日用品的人多,买东西的人也多。但每天下午我这里都热闹得不得了,街坊邻居都习惯来我这里聊天。”

这个店没有名字。有人问汤巧荣:“为啥不取个名字呢?”汤巧荣笑着回答:“招牌不是在这儿吗?”她指指自己,又指指老伴。这个店没有名字,也没有固定的营业内容,“只要是做得出来的,都接”。老人的毛衫,做!小宝宝的虎头鞋,做!换拉链、绞裤脚,做!还有人拿着图片来想做一套一模一样的衣服,她也能做。

“请问,你这里有玫红色线吗?”进店的是两个50岁左右的好姐妹。汤巧荣放下手中的活计,离开缝纫机,拉开玻璃柜台侧面的木质隔板,摸出了几个线轴:“玫红色的概念很宽泛,这些颜色都类似,你比对一下吧。”“这个!”客人拿到店外的自然光下仔细比对后,一边进门一边高兴地笑着说,“我跑了好几个地方,批发市场也去了,都没找到我要的颜色。还好朋友带我来你这里,终于找到了这个颜色。这个多少钱?”

“1元钱。”汤巧荣竖起一根手指。客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费了这么大劲儿找到你这儿来,这才1元钱?”

“就是1元钱的东西啊。”汤巧荣笑着回答。

汤巧荣说自己不是手工匠人,就是个“干活的”。只要是能干的活儿,什么活儿都干。

有一次,一名年轻女子找上门来,说是听别人说,全九江就她这里能帮上忙了。“她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孩子的衬衫和短裙套装。”那是客人女儿的班服,开学时买的,每次班级活动的时候穿。因为冬天的时候不小心被火烤坏了,女儿很着急,客人就想再买一套,却搜遍全网都找不到,班服的生产厂家也停产了。她很着急:万一孩子班上有活动怎么办?经人推荐,她找到了汤巧荣。起初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汤巧荣一口答应:“这能做。”

一周后,客人拿到几乎和原版一模一样的衣服时,高兴得连声感谢。汤巧荣的无名小店,就这样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变得“有名”起来。

有一次,汤巧荣到武汉办货,看到有人穿着她织的毛衣。“我当时心里很高兴,因为自己的手工制品被别人所喜欢。”原来,那个伯伯之前到九江看儿子,儿媳婦特意到汤巧荣的小店里给公公定制了一件羊毛衫。

从外表看,一点也看不出汤巧荣已经76岁了。一头精干的黑色短发,犀利的眼神,虽然几十年用眼工作,但她既没有近视,也没有老花眼。她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我就是喜欢干活儿,干活儿踏实。”

汤巧荣长久以来信奉一点——“凭自己的双手,总有饭吃。”

20世纪80年代,她从纺织厂回到家里,失去了收入。她尝试过很多事,最后发现还是干这个老本行最好。

如今,老两口日子好了,从地质队退休的老伴每天拉拉琴、下下棋,和汤巧荣一起守着这方天地。儿女劝她别做了,安心在家养老,她却不同意:“我就喜欢干活,喜欢这个铺子。”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汤巧荣历经了30余载的日升月落。她说,她非常喜欢自己名字中的“巧”字。冥冥中,这也给了汤巧荣一个简洁的“人生注释”。

猜你喜欢
干活儿铺子缝纫机
良品铺子盈利失色:消失的加盟商
Helping kids“heal”
厨师请吃饭
猫须镇的缝纫机
糖果兔
小拇指的自述
缝纫机测振装置专用改造研究
缝纫机也玩高科技
妖妖的手工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