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生
邓恩铭烈士纪念馆
贵州最南端的荔波县,青山连绵,峰峦叠翠,喀斯特地形地貌风光无限,其间隐藏着诸多奇山秀水,这里也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
荔波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水族主要居住区之一。邓恩铭是水族人,在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是唯一的少数民族。
车停在县城一座城门楼前,抬眼望去,二层楼阁飞檐翘角,青砖黛瓦,古朴典雅,上方题有“北门”二字。穿过拱形门洞,一棵巨大的榕树映入眼帘。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藤蔓苔藓布满枝干。榕树掩映下,是一面长长的雕塑墙,上面镌刻着邓恩铭的头像和一组浮雕。塑像中的他英俊豪迈,目光坚定刚毅,充满凛然正气。不远处,一座低矮的砖木结构民居院落临街而立,这是邓恩铭烈士故居。1901年,邓恩铭出生于水族村寨——水浦村板本寨,离县城有40多公里。1905年,为了躲避匪患,维持生计,才举家迁至县城生活。
邓恩铭烈士纪念馆与烈士故居比邻而居。正厅矗立着邓恩铭烈士全身塑像,他身着长衫,手中拿一卷书,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远方。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绘画、一张张图片资料、一个个复原场景,完整地展示了邓恩铭的一生。邓恩铭6岁即就学于私塾,聪明好学的他在10岁时进入荔泉书院读书。
1918年,邓恩铭得到在山东的叔父的资助,离开荔波县远赴千里之外求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他立志读书报国,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阅读进步刊物,开始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后,济南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方热土。邓恩铭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成为领导者之一。其间,他认识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二人结为革命战友,并肩战斗。他们组织成立进步团体“励新学会”,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于1921年春,成立了济南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年仅20岁的邓恩铭与王尽美一同出席了党的一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榕树下邓恩铭烈士雕塑
1922年1月,邓恩铭出席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赴淄博、青岛等地创建党组织。1925年2月,中共青岛支部成立,邓恩铭任书记。邓恩铭与王尽美发动了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前后,邓恩铭组织领导了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历时3个多月,震惊中外。他夜以继日,指挥斗争,鞠躬尽瘁。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青岛,邓恩铭遭到反动当局通缉。1925年5月4日,他在青岛被拘捕,5月11日被驱逐出青岛。1925年8月,邓恩铭调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5年11月,邓恩铭再次被捕,受尽酷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后因在狱中肺结核病情恶化,经地下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得以保外就医。
纪念馆中的邓恩铭烈士塑像
1926年11月,邓恩铭任山东省委书记。其间斗争形势异常复杂,山东省委领导更迭频繁,他的工作也几经变动。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党的五大;1927年8月,再次任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2月,回青岛任市委书记。1929年1月,邓恩铭因叛徒出卖再次被捕。在狱中,他面对严刑拷打毫不畏惧,发动和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同志先后脱险。1931年4月5日清晨,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员在通往刑场的路上,齐唱国际歌,高呼口号,于济南纬八路刑场壮烈牺牲,史称“四五烈士”。
董必武同志为缅怀王尽美、邓恩铭二位先烈作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纪念馆最后一幕呈现了邓恩铭牺牲的场景。他戴着镣铐站在层叠的巨石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身后是红彤彤的背景,一株株劲松傲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并配有一首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这是邓恩铭就义前,壮怀激烈写下的《诀别》。整首诗表达了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和对革命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心,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英雄气概。
邓恩铭是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战士。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随共产主义信仰的一生,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革命前进的一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身民族解放事业的一生。邓恩铭烈士英雄事迹光照千秋,永远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进!
紀念馆中邓恩铭烈士就义复原场景
(编辑·李军)